本文由弘一大师1941年夏(辛巳年夏)作于晋江福林寺。大师在这篇文章中讲到了僧人在持“非时食戒”时非常容易疏忽的一个细节,即:持“非时食戒”必须严格遵行“过午不食”的规范,对于“日中”这个临界时刻必须力求精确,避免因被太阳、日晷以及不准确的钟表误导了时刻而破戒。
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比丘戒中有非时食戒,八关斋戒中亦有之。日中以后即不可食。又依《僧祗律》,日正中时,名曰时非时,若食亦得轻罪。故知进食必在日中以前也。
日中之时,俗称曰正午。常人每月日晷仪置于日光之下,俟日晷仪标影恰至正午,即谓是为日中之时。因即校正钟表,以此时为十二点钟也。然以此方法常常核对,则发现可怀疑者二事。
一者,虽自置极精良正确之钟表,常尽力与日晷仪核对,其正午之时每与日晷仪参差少许,不能符合。二者,各都市城邑之标准时钟,如上海江海关、大自鸣钟等,其正午之时,亦每见其或迟或早,茫无一定也。今说明其理由如下:
依近代天文学者言,普通纪日之法皆用太阳,而地球轨道原非平圆,故日之视行有盈缩,而太阳日之长短亦因是参差不齐。泰西历家以其不便于用,爰假设一太阳,即用真太阳之平均视行为视行,称之曰平太阳。平太阳中天时谓之平午。校对钟表者即依此时为十二点钟。若真太阳中天时,则谓之视午。就平午与视午相合或相差者大约言之,每年之中,唯有四天平午,与视午大致相合,余均有差。相差最多者,平,午比视午或早十五分或迟十六分。其每日相差之详细分秒,皆载在吾国教育部中央观象台所颁发之历书中。
若能了解以上之义,于昔所怀疑者自能法释。因钟表每日有固定同一之迟速,决不允许参差,而真太阳日之长短,则参差不齐。故不能以真太阳之视午而校正钟表,恒定是为十二点钟也。其各都市城邑之标准时钟皆据平午,以教育部历书核对即可了然。
吾人持非时食戒者,当依真太阳之视午而定日中食时之标准,决不可误据平午而过时也,至于如何校正钟表可各任自意。或依平午者,宜购求教育部历书核对,即可知每日视午之时。若如是者,倘自置精良正确之钟表,则可不必常常校对拨动。否则仍依旧法,以日晷仪之正午而校正钟表,恒定是为十二点钟,此亦无妨。但须常常核对日暑仪,常常拨动钟表时针。因如前所说真太阳日之长短参差不齐,未能如钟表每日有固定同一之迟速也。又近代天文学者以种种之理由,而斥日晷仪所测得者未能十分正确。此说固是,但其差舛甚微,无足计也。
译文(www.xing528.com)
遵守非时食戒条的人应注意,比丘戒中有日中时不是规定时间不进食的戒条,八关斋戒中也有这条。日中以后就不能吃东西。又依照《僧祗律》,太阳正中的时候,称为时非时,如果进食就犯了轻罪。所以进食必在日中以前。
日中的时候,俗称为正午。常人将日晷仪放置在阳光之下,等到日晷仪的标影恰至正午,就知道是日中之时。就会校对钟表,以这个时间为十二点。然而以此方法常常核对,则发现可怀疑的事有两件。
一件事情是,虽然我们的钟表是极其精良且准确的,并且时常将钟表与日晷仪核对,但钟表上的正午的时间总是与日晷仪显示的间相差一点点,不能完全一致。第二件事情是,各地都市城镇的标准时钟,比如上海江海关,大自鸣钟等,在正午时分,也常常看见这些钟表要么迟了要么早了,没有一个是准确的。现在说明它的理由如下:
按照近代天文学者的观点,普通纪日之法都用太阳为参照,地球轨道原本不是平圆的,因此太阳的运行看起来有进有退,一个太阳日的长短也是参差不齐的。泰西的历法学家因为其不方便使用,另外假设一太阳,就是用真太阳的平均目测运行作为一般目测运行,称为平太阳。平太阳运行到天的正中时称为平午。校对钟表的人就把这个时间确认为十二点钟。如果是真太阳运行到天的正中时,则称之为视午。就平午与视午相重合或偏差的大概而言,每年之中,只有四天平午与视午大致相合,其余的都有偏差。相差最多的,平午比视午或早十五分或晚十六分。每天相差的详细分秒,都记在我国教育部中央观象台所颁发的历书中。
如果能了解以上的大意,过去所怀疑的事就能得到解释了。因为钟表每天有固定的速度,决不允许有偏差,而真太阳日的长短,则长短不齐。所以不能以真太阳的视午来校正钟表,把这个时间固定为十二点钟。各都市城邑的标准时钟都是依据平午,以教育部历书核对就能明白了。
我们这些遵行非时食戒的人,应当依据真太阳的视点为正午而确定日中进食时间的标准,决不可错误地依据平午而错过时间,至于如何校正钟表可各随自己意愿。有人依照平午时间,应该购求教育部历书核对,就可知每日视午的时间。如果是这样,倘若自己备有精良准确的钟表,就可不必常常校对拨动。否则仍依照旧法,按日晷仪显示的正午而校正钟表,把这个时间固定为十二点钟,这样做也没有妨碍。但要常常核对“日晷仪”,常常拨动钟表时针。因如前所说,真太阳日的长短参差不齐,不能像钟表一样每天有固定同一的速度。另外近代天文学者以种种理由,斥责日晷仪所测得的时间不能十分正确。这种说法固然有道理,但其误差很微小,就不必计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