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兰亭宝典:秦代小篆书法一统

兰亭宝典:秦代小篆书法一统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篆是在史籀大篆基础上加以省改的官方正体。“石鼓文”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被历代书家视为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牍上三行墨书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的手迹,是目前可见年代最早的古隶。

兰亭宝典:秦代小篆书法一统

三、秦代书法一一小篆一统   古隶勃兴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为巩固统一,始皇实施了“书同文”的文化政策。

当时的丞相李斯奏请罢除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六国文字,并由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作为天下文字的模板,这三篇文字的书体就是后世所称的小篆。小篆是在史籀大篆基础上加以省改的官方正体。

秦皇登基后,为巩固统治,巡幸四方,令李斯撰文并书写歌颂功德的辞句刻于石壁上,是为秦皇刻石。秦皇刻石本有七块,如今仅有《琅琊刻石》的残石存世。

小篆虽美,但其笔划和结构皆不利于快速书写,因此,大量公文书写中多用草写篆书。这种草写体逐渐改变了篆书原有的笔划和体式,形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过渡体,被称为“古隶”或“秦隶”,《青川木简》、《云梦睡虎地秦简》就是这一书体的代表。

                         青川木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

代表书家和名作:

1.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一公元前208),是现存可考最早的著名书法家。秦皇刻石共七块,《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芝罘刻石》、《碣石刻石》,均为李斯所撰所书,但历史久远,只有《琅琊刻石》为原刻。李斯小篆法度严谨,庄重典雅,线条句净劲健,圆转流畅,后人称之为“玉筋篆”。

                            泰山刻石

                        琅琊刻石

                             峄山刻石

                             会稽刻石

2.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河南省安阳而殷出土,长32.2厘米、宽19.8厘米。骨板正面刻辞4条,背面2条,共160余字,字内填朱。这片刻辞保存完整,是一件极富美感的书刻作品。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www.xing528.com)

3.大盂鼎

 《大盂鼎》,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 8厘米。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是西周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大盂鼎

4.《毛公鼎

《毛公鼎》,圆形鼎,三足。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内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结字体势瘦劲修长、端庄凝重,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是西周金文中美质统一的佳作。

                        毛公鼎

5.《散氏盘

《散氏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内底有铭文19行、357字。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内容为记述夨[c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散氏盘》的铭文宇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敬侧,显得奇古生动,被复人誉之为“篆中之草”。

                        散氏盘

6.《石鼓文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其内容是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石鼓文”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被历代书家视为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

                         石鼓文

7.《青川木牍

《青川木牍》,1980年四川省出土。牍上三行墨书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前309)的手迹,是目前可见年代最早的古隶。此牍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横势。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青川木牍》还夹杂著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一一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青川木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