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石为开: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

金石为开: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

更新时间:2025-01-2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8“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1954年夏天,欧阳中石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欧阳中石并不急,因为先前有消息透露:已内定去北京师范大学。朱启贤在美国期间,公开反蒋,拥护中共,是华人团体中标志性的赤色人物。1950年,遭美国政府驱逐出境,他途经香港,返回北京。那是1954年,是经历急风暴雨般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1954年,是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蓬勃兴起、人人争当“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1954年。

8 “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

1954年夏天,欧阳中石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全班二十多个同学,大都有了去处,或是高等学校,或是政府机关,或是科研机构,个别分去基层,欧阳中石的分配方案却迟迟下不来。欧阳中石并不急,因为先前有消息透露:已内定去北京师范大学。这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来由的。说到这事,就要提起一个人:朱启贤。

朱启贤是山东单县人,欧阳中石的大同乡,五十年代初,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教授。说起此公,经历十分奇特,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是个老国民党员,曾在国民政府任职,但是他主张抗日,行为亲共,三、四十年代,与延安广有联络,受到过毛泽东的两次接见。朱启贤为国民党所不容,国内呆不下去,遂于1943年跑去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六年后,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授。朱启贤在美国期间,公开反蒋,拥护中共,是华人团体中标志性的赤色人物。1950年,遭美国政府驱逐出境,他途经香港,返回北京。据说朱启贤到了首都机场,下得飞机,见到前来迎接的只是中宣部长陆定一,大发脾气,责问:“周恩来为什么不来接我?”归国,朱启贤被安排在他的母校北京师大,狂放不羁,眼高于天,绰号“老子天下第六”,意即除了马恩列斯毛朱,谁都不在他眼下。平常,朱启贤给学生上课,总是爬在讲台,一边说,一边还不忘大嚼口香糖,嚼到兴高采烈,就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吹泡泡。

大学四年级,欧阳中石和他的几位同学到北师大实习,正好就碰上了朱启贤。对于这样一位民国狂士,留美大佬,学生们自然不买账,出于策略,他们分成了两拨,一拨负责唱白脸,公开寻隙挑刺,一拨负责唱红脸,维护师道尊严。欧阳中石是唱红脸的,尽拣好话说,说多了,就获得了朱启贤的欢心,实习结束,他表态欢迎欧阳中石到北师大任教。

欧阳中石对北师大是向往的,第一,这是一所著名高等学府,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等名师先贤都曾在这里弘文励教,自己的专业也有用武之地;第二,1952年,他的母校辅仁大学和北师大合并,那里,有他很多熟悉的人物,有他的根;第三,纯粹是私人的因素,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他的家就在北京。1949年,母亲把家搬来这里;去年,他又结了婚,爱人张茝京在东城教小学,并且在春上生了一个女儿。

终于等到消息,出乎意料,方案竟然是去河北。为什么会是这样?究竟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笔者分析,此事非关业务,肯定与政治因素有关。从前面所举《岱南欧阳氏家乘》关于他父亲早年的经历来看,在建国初期,那是会被看作“历史问题”的。又譬如,欧阳先生曾对笔者说,他的姐夫邓继禹,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长期追随何思源,从秘书一直做到秘书长。按,何思源曾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和北平市市长,邓继禹的历史自然不会一清二白。还有,欧阳夫人张茝京的出身,也值得考虑。据她本人自述:“我是济南人,出生在估衣市街北头朝阳街。上去几辈,都是搞估衣的,百顺张家,很有名。姥爷家在洛口,姥爷姓杨,大名叫谦斋,是清末举人,做过广东番禺知县。我母亲很开明,支持孩子念书,特别是女孩子。家里有一个阔气的大院,院门的门楣上,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文魁’两个大字,匾上题名是张冠英,是老爷爷的名讳。大门上有一副对联:‘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远’,二道门上刻有‘知足常乐’。”参考她侄子张大春在家族小说《聆听父亲》一书中所述:“张家在济南市西关朝阳街,拥有一座四合三进的大院,堂号懋德,上溯五代到高祖张冠英,乃乡试举人出身,后辈从事盐务和估衣……”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建国初期,无疑是要被当作有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综合以上三个因素,不可能不影响到欧阳中石的毕业分配。

对于欧阳中石来说,河北就河北,没有二话,不存在讨价还价。那是1954年,是经历急风暴雨般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1954年,是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蓬勃兴起、人人争当“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1954年。组织把你搁在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

回顾既往,欧阳先生说,当时河北省的省会在保定,他去河北省教育局报到,因为分配迟,所以报到也迟,他去时,别的大学生都分配完毕了。欧阳中石能歌擅书,没几天,就和搞分配的人混得很熟。后来,轮到他了,人家说:

“你到我们省来,就不能去大学,只能去中学。”

“为什么?”

“因为你学的是逻辑,现在苏联反对逻辑,我们就不能开逻辑课。所以你只能去中学。专业就不要想了,你挑个想去的地方吧。”

苏联反对逻辑,所以大学逻辑就受到很大限制。

人家还算客气,让你挑个地方。欧阳中石想到通县(当时归河北省),那儿离北京近,离家近,这就是最好的理想。他有一个同学甘守义分在通县女师,来信说那儿缺个体育教员,于是他就说:

“我去通县女师,教体育。”

对方瞅瞅他五短的身材,严肃地说:“你教体育,不是开玩笑吧?”

“我能教,”欧阳中石挺挺胸脯,“不信你考我!”

对方哪里知道,别看欧阳中石个子小,只有一米六二,他运动天赋优异,中学时,百米速度13秒,跳高成绩1米64,超过身高2厘米,跳远,5米90多,三级跳,12米;大学期间,篮球和乒乓球,均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说起篮球,还有一段佳话。大一时,辅仁大学组织过一场奇特的篮球赛,即“长人队”与“短人队”对垒,“长人队”,身高皆在1米80以上,并拥有三名国家队队员,“短人队”,个头皆在1米65米以下,不言而喻,欧阳中石属于“短人队”,比赛结果,“短人队”连胜三场,欧阳中石立下赫赫战功。

对方将信将疑,说:“教体育,那你去易县吧。”

易县?想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唱,欧阳中石断然回答:“我不去。”

“你一定要去通县,也可以,”对方似乎作了让步,实际上是在逼他就范,“那里缺个数学教员,你去就得教数学。”

数学?这曾经是他的弱项,初中考高中,第一次就栽在数学上。以后他特别下功夫,弱项已经变成钟爱,高考时,他还报过数学系。因此,欧阳中石毫不犹豫地回答:“好,我去!”

“好什么好?”对方有点不高兴了,“你懂数学吗?你怎么教?”(www.xing528.com)

欧阳中石辩护:“这你就不知道了,我们学逻辑的,都学高等数学,我怎么不能教中等师范啊!”

通县女师缺一个数学教员,下面早就报上来备案,既然欧阳中石执意要去,正好两便,分配办的同志略加考虑,决定顺水推舟,于是,欧阳中石就被分配到通县女师,教数学。

通县位于北京东侧,离天安门只有几十华里,总算到了北京边上。这对欧阳中石,多少是一个安慰。周末晚上,或是周日的早晨,以他的身体条件,如果拥有一辆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就能赶回家;或者乘坐公共汽车,花的时间也差不多。在牛郎织女遍地皆是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一星期能渡鹊桥一次,算是大幸运的了。

按,通县当时有女师、男师,两校分开,女师在城东,男师在城西。性别不同,科目设置类似,重点是文、理两科,兼及音乐、体育、美术,培养目标是小学老师。鉴于建国之初,百废俱兴,人才匮乏,学生未等毕业,多数就被政府机构预定,十分抢手。欧阳中石初进女师,担任几何老师,他很快就进入角色。欧阳中石有过在穆光小学一年多的教学经验,加之他思路清晰,深入浅出,生动风趣,把枯燥的几何讲得头头是道,引人入胜。另外,欧阳中石不仅几何教得好,他还文理兼擅,多才多艺,几何之外,啥课都能代,而且都代得好。凭这个本事,他很快就在女师站住了脚。

一九五八年,通县由河北省划入北京市。男师升格为河北省师范专科学校,女师改为河北省立通县师范学校,男女兼收,男生部在西校,女生部在东校。男生部、女生部都争着聘请欧阳中石任课,他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结果,欧阳中石只好能者多劳,一身而兼男生部女生部两边的课,来回跑。

后人回顾这段岁月,常常为欧阳中石感到遗憾,因为他是个人才,假如当初分配到北师大,或者到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等研究部门,专业成就将不可估量。诚然,大舞台可以唱大戏,这是绝对真理。但是走到这一步,也并非一无可取。试以他最敬重的两位师长为例:金岳霖那些年在干什么呢?——在彻底否定过去,紧跟形势,猛批他人;冯友兰在干什么呢?——在深挖反动思想,把自己骂得狗血喷头,百无一是。以欧阳中石的出身、社会关系、政治觉悟,他即使留在京城、专业对口,也难免卷入批判与被批判的政治漩涡。相反,分去通师,倒使他得到了足够的磨练和知识积累,保存了充沛的元气。

1956年暑假,欧阳中石回到老家济南,顺便看望中学的语文老师顾谦。此公乃一代词人、名师顾随的弟弟,因为崇拜鲁迅,连发型和胡须都是仿照鲁迅的样式。巧得很,顾谦先生当时正在理发,听见有人进门,头也不回,问:谁呀?

答:我。

问:是中石吗?

答:是。

你现在干嘛?

教书。

教什么?

您猜。

顾师说:数学。

中石大为惊讶:您怎么一下就猜到了呢?

顾师说:要是语文、历史,你就不会让我猜,既然让我猜,肯定是让人想不到的,初中时,你的数学不好,有一次几何不及格,所以我就猜数学。

老师的推理,让逻辑专业毕业的欧阳中石大为折服。

但是顾师肯定想不到,两年的教学相长,欧阳中石的数学已从弱项变成了强项,他的知识结构更趋全面、合理。欧阳中石晚年讲课,曾深有体会地说:

随着做学问的深入,这才懂得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在努力攀登的过程中,原来哪里薄弱,就一定得补哪儿。做学问犹如垒金字塔,下底与高是有比例的,下底不宽,是不可能有高的。

有所失更有所得,谁又能说欧阳中石吃亏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