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岳霖:聚焦殷海光,才华横溢的学生

金岳霖:聚焦殷海光,才华横溢的学生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0绝版金岳霖李敖评人,用词悭吝,眼光甚高,但对看得上的人物,却不吝其词,乐于放出追捧的礼花。这就是他心仪已久的金岳霖先生。从此,为了让殷海光在北平安心读书,金岳霖负担了他的生活费用。金岳霖麾下有天才的学生,远不止殷海光一个。金岳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但是,能得金岳霖神韵者,笔者认为,唯殷海光。金岳霖的政治理想,学术风骨,道德意识在才华横溢的殷海光身上,日益散发出光芒。

金岳霖:聚焦殷海光,才华横溢的学生

30 绝版金岳霖

李敖评人,用词悭吝,眼光甚高,但对看得上的人物,却不吝其词,乐于放出追捧的礼花。他在《我的殷海光》一文中写到:“先一代的蛟龙人物,陷在这个岛上的,我看来看去,只有两个人物够格:一个是胡适,一个是殷海光。我大学时代,胡适已经老态,蛟龙气质,已经像丁尼生笔下的荷马史诗英雄,无复‘五四’年代的风光。殷海光则如日中天。”

这并非出于殷海光是李敖老师的原因。

李敖笔下的殷海光(1919~1969),乃金岳霖一手栽培。殷海光是湖北黄冈人,15岁那年,还在读中学时,偶然得到一本金岳霖的《逻辑》,越读越入迷。他自言“受一股求知热望的驱使,受一种对金先生景仰之情的驱策”,径直致信金岳霖请教疑难。出乎意外,金岳霖不仅很快答复了他的问题,还告诉他有哪些书可以寄来供他阅读。从此两人书信往来,成了忘年交。改年,即1935年,16岁的殷海光订购了查普曼和罕勒合著的《逻辑基本》,经过半年努力,将这部417页的大书译成中文,然后又写了一篇15000字的“译者引语”,交由正中书局出版。与之同时,殷海光将“译者引语”改写成《逻辑和逻辑学究竟是什么》一文,经金岳霖推荐,发表于《文哲月刊》。

1936年秋,高中毕业的殷海光北上求学。当他按地址找到东城北总布胡同,怯生生叩开金宅时,但见庭院里花木扶疏,古树阴阴,一座老式大房子掩映其间。门房把殷海光领到客厅,一刻工夫,正在出神的的当儿,一位“个子高大,脸型方正,前庭饱满,戴眼镜,白发梳到后面,酷似一个英国绅士的中年人”已站在面前。这就是他心仪已久的金岳霖先生。从此,为了让殷海光在北平安心读书,金岳霖负担了他的生活费用。

1938年秋天,在金先生的鼓励下,殷海光考入西南联大哲学系。他后来说:“这一决定,影响了一生。”

金岳霖麾下有天才的学生,远不止殷海光一个。沈有鼎(1908~1989),亦是其一,而且是最早的。天才往往怪,散木是如此归纳沈有鼎的:“时常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头发和胡子也总是邋邋遢遢的,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也不系扣子,一边走路,一边思索着微笑或喃喃自语,只要有人向他提问题,他就会拉着你讨论不休。他还经常出现在“西南联大”附近的茶馆或小饭馆里,随身提着一只小小的破旧箱子,里面装了书和零碎的钱,因为他常常请人喝茶来讨论问题,茶是请你喝了,但只有当他觉得你的意见有意思时,才肯让你吃他买的那碟花生或者瓜子。在西南联大,不管是哪一个系的教授开的课,只要他感兴趣,就会去旁听,有时还会站起来发问,甚至插嘴说你讲错了,常常搞得教授们下不来台,这也包括金岳霖。有一次金教授提到一本新出版的数理逻辑专著,沈有鼎从容站起来说:这本书你是读不懂的。金先生悄悄坐下,却不以为忤。”

王浩也是一个有天才的学生。金岳霖在联大开了一门符号逻辑,对很多人来说,听课犹如听天书,唯王浩例外,他懂得其中的奥妙,金岳霖常常在讲授过程中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于是这堂课就成了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后来去美国留学,获哈佛理学博士。再后来,他在英美两地执教,并从事科研,成为世界著名的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和人工智能先驱,被誉为“上世纪全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王浩身居海外,心系华夏,共和国成立之初,他在剑桥任教时公开发表演说支持新中国,为此而断了成为台湾“中研院”院士的路。1972年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王浩参加了由美籍华人学者组成的第一个归国访问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初见王浩,就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就是王浩先生,我有一样东西让你看!”周总理当即拿出一份旧得泛黄的材料,王浩接过一看,原来就是他在剑桥公开支持新中国的讲演记录稿。周总理告诉他:“是当年剑桥大学留学生托我国驻英代办宦乡同志捎给我的,你是进步学者,欢迎你常来祖国讲学和访问。”

周礼全也是金岳霖的得意门生,他在西南联大哲学系毕业后,1946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在金岳霖指导下学习哲学。学生时代,他就是善辩的高手。一次,针对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在金先生家里,师生两人一来一往,越辩论越激烈,让房东梁思成一家操了一下午的心,还以为他们在吵架哩。读研究生时,在一次讨论中,他对金先生提出的一个哲学理论表示不能理解,又一次辩论开始了。这次,金先生气得脸都涨红了。周说:“他从椅子上站起来,两手支撑在面前的书桌上,身体前倾,两眼盯着我。”当然,冷静之后,师生还是师生,真理则愈辩愈明。

金岳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就解放前而言,除前面提到的学生外,乔冠华、王宪钧、任华、周辅成、王光祥、胡乔木、胡世华、徐孝通、张遂五、冯契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凡业绩。(www.xing528.com)

但是,能得金岳霖神韵者,笔者认为,唯殷海光。王浩对殷海光的评价是:“殷君对逻辑格格不入,但是喜欢宣传逻辑。他善于讲演和写文章,提倡独立思考,50年代和60年代在台湾及香港,对青年颇有影响。”

殷海光独立思考的精神,是有历史渊源的。殷海光有过这样的回忆:“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时,在一个寂静的黄昏,同我的老师金岳霖先生一起散步。那时种种宣传正闹的很响。我就问金先生,哪一派是真理。他并没有特定的答覆这个问题。沉思了一会,他说,凡属所谓时代精神,掀起一个时代的人兴奋的,都未必可靠,也未必持久。我接著又问他,什么才是比较持久而可靠的思想。他说,经过自己长久努力思考出来的东西。比如说,休谟康德罗素等人的思想。”

殷海光在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两年多的学习时间里,跟金岳霖攻读西洋知识论。1944年,他以研究生的身份从军。他是当时全国第一个从军抗战的研究生。1948年任南京金陵大学副教授。到台湾后,一直在台湾大学任教。

金岳霖的政治理想,学术风骨,道德意识在才华横溢的殷海光身上,日益散发出光芒。1949年春天,有一份杂志正在上海酝酿中,11月,《自由中国》正式在台北创刊。远在美国的胡适被举为发行人,雷震任社长,殷海光是这个刊物的编委兼主笔。从创办《自由中国》起,他成了一位斗士型的学者,写了不少主张自由及反奴役、反专制的文章。许多人对他的议论和见解非常佩服,有不少追随者,被誉为“青年导师”。

1957年8月开始,殷海光在《自由中国》上发表了一系列社论,如知识分子问题、党化教育问题等,篇篇如穿杨利箭,刺恼了当局。尤其是《反攻大陆问题》,把这个敏感的话题戳穿了,等于摸了老虎屁股。文章说:“一个‘国家’的一切作为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渺茫的假想之上,这是太不稳健了。一群人在这样渺茫的假想之上活动,哪里会‘生死以亡’,全力以赴?”在当时国民党高压、恐怖的环境中,殷海光竟然敢向“基本国策”挑战,是需要大无畏精神的!

1960年9月4日,国民党当局制造了“雷震案”,雷震被捕,《自由中国》停刊。殷海光几至被捕。铁骨铮铮的殷海光,本着为自由而战的决心,从10月1日到16日,又接连在《民主潮》发表了多篇对此案的抗争文章,岛内波澜大兴。殷海光因为宣扬民主自由,被台湾大学解聘,哈佛大学想延揽,台湾当局不允,最后“形同隐居”。同他的老师金岳霖一样,殷海光也早早有了满头白发,用聂华苓的话说:“一头忧郁的白发。”

殷海光去世前一年,还念念不忘金岳霖当年对他的影响。1968年9月24日,殷海光给林毓生的信上说:“……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忽然碰见业师金岳霖先生。真像浓雾里看见太阳!这对我一辈子在思想上的影响太具决定作用。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而已,并且是一个道德感极强的知识分子。昆明七年的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吸,现在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透过我的老师,我接触到西洋文明最厉害的东西——符号逻辑,它日后成了我的利器。论他本人,他是那么质实、谨严和易,幽默,格调高,从来不拿恭维话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际一点也不含糊。”

大陆消息闭塞,直到1972年4月,殷海光的学生陈平景到北京拜望金岳霖,老师才知道学生的死讯。77岁的老师,想起年仅50岁的殷海光的一幕幕,禁不住泪流满面。

据披露,1969年9月6日,病榻上殷海光的临终遗言是:“我死的不甘心,我的思想才刚刚成熟,就在跑道的起点上倒下来,对于青年,我的责任未了,对于苦难的中国,我没有交代。”殷海光威武不屈的高贵人格,激励了无数台湾青年。有人称:“殷海光最终的成就是人格上的。”在众多学生中,也许殷海光是唯一能贴近金岳霖思想深层的人。殷海光用生命诠释了金岳霖的理想。这位“五四之子”,是金岳霖政治理想的践行者,他比老师在这条路上走得坚决、悲壮,可称之为“绝版金岳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