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心仪“万人敌”
1914年9月,金岳霖在清华学堂毕业,按照既定计划,前往美国留学。当时空中航线还未开辟,清华学子赴美,只有海路一条。第一批的梅贻琦、张子高、金邦正、胡刚复们如是。第二批的竺可桢、胡适、张彭春、赵元任们如是。第三批的姜立夫、章元善、杨光弼、罗邦杰们如是。金岳霖的这一批亦无例外,具体路线,是从上海的十六铺码头乘船,途经日本,至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登陆。
金岳霖这一代留学生,出国之前,基本上完成了汉文化,尤其是古代汉语知识的教育,他们是带根的留学者。这一点非常重要。到美国后,金岳霖进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它位于东海岸的费城,为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属于美国东北部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赴美前,金岳霖曾就选择专业一事,作广泛咨询,亲友们告诉他:美国是商人的世界,最好学习经商,掌握生财之道。五哥岳礽直截了当地建议,学习簿计学(相当于现在的工商管理)。金岳霖听从了五哥的意见,选学商科,插班进大学三年级。
据金岳霖自述,在费城,他租住的是故德利区(Goodrich)的家。家里只有老太太和一个女儿。丈夫曾经在保险公司供职,早已过世。女儿是大学毕业生,大金岳霖十岁,对象在纽约。房子是三层小楼,底层大房间是客厅,二楼临街的一间房子,宽敞、舒适、光线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金岳霖住在三楼一间小房子。老太太对金岳霖十分优待,总说他远离父母家乡,好可怜的。金岳霖待她也如母亲一般。老太太是这样一种美国人:她有文化,但不是文化人;有知识,但不能成为知识分子;经济不宽裕,租房子给学生,多少补点零用,此外尚有来源,并不完全指着房租过日子;她手中无权,身后无背景,纯粹老百姓一个。在当时的美国,这样的家庭何止千万。金岳霖认为,也正是他们,担当起民主美国的脊梁骨。
异邦的时光漫不经心地流逝,异邦的学子刻骨铭心地成长,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在故德老太太家三楼的斗室,在宾大清新而宁静的校园,金岳霖努力啃着他的商学。1915年,在遥远如隔世的故国,传来了一场历史闹剧,袁世凯接受了丧权辱国的日本“二十一条”,准备黄袍加身,复辟帝制。金岳霖听说消息,禁不住悲从中来,他坐在老太太家的临街走廊,嚎啕大哭了一场。末了自问:“中国难道就这样亡国了吗?”
金岳霖也有幽默淘气的一面。一次上完课,往回走的路上,他正思考着一个问题,迎面碰见房东老太太。老太太心善,看他脸上有不豫之色,忙问:“你怎么啦,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这一问,触动了金岳霖调皮的神经,他立刻装作十分难过的样子,说:“我在国内的女朋友来信,要和我吹了。”说罢疾步往附近的湖边走去。老太太见状大惊,害怕他寻短见,赶紧喊人来帮忙。金岳霖蓦地止步,转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逗您玩呢!”
1917年夏,金岳霖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获商学学士学位。证书拿到了,他的思绪也飞走了。说实话,金岳霖对商学并无多大兴趣。值此大学毕业之际,他决定改变专业方向。学什么?他考虑的是“万人敌”的本领,即政治。金岳霖在给五哥岳礽的信中说:“簿计者,小技耳,俺长长七尺之躯,何必学此雕虫之策。昔项羽之不学剑,盖剑乃一人敌,不足学也。”笔者记起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在近代史上英豪辈出,奇才异能之士尤为令人赞赏——金岳霖的幡然改向,就是一例。
于是,1917年暑期过后,金岳霖转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那也是一所常春藤盟校,地点在纽约,专业,则改为政治学。(www.xing528.com)
相比于宾大,哥大聚集了一批中国优秀的留学生,金岳霖在这儿结识了很多朋友。首先是张奚若,他是陕西朝邑人,大金岳霖六岁,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以革命青年的身份,赴哥大学习政法。金岳霖初到美国那年,就认识了他,可说是老朋友了。现在又朝夕与共,有一门功课:西方政治思想史,两人还是同班。张奚若无意猎取学位,是纯然的政治科学家。其次是徐志摩,小金岳霖两岁,出身豪富,秉承父命,学的是财经。他兴趣广泛,主课而外,还选学了政治、劳动、民主、文明、哲学、科学和文学。徐志摩晚金岳霖一年进哥大,甫一出现,就带来一副贵公子的派头。比如,金岳霖和张奚若每月连吃带用,不过60美元左右,徐志摩呢,他买一套西服,竟花去72块美金。新衣上身,没穿几天,裤腿有了折痕,他借来熨斗,一边烫,一边和别人争论什么问题,结果一个分心,裤腿烫焦了一大块。这下怎么办?得,干脆另买一条。这就叫有钱,酷。酷归酷,徐志摩人倒随和,极易相处。未久,金岳霖、张奚若就和他成了贴心朋友。此外还有胡适、宋子文、孙科、蒋梦麟,他们都比金岳霖年长,胡适研究哲学,宋子文研究经济,孙科研究经济兼政治,蒋梦麟研究哲学兼教育,金岳霖和他们明显不是一路人,只是一般往来,交情不深。金岳霖在回忆中还提到王伯衡、陈汇,生平事迹不详。
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到一起,总是要迸发出火花的。未几,金岳霖与张奚若、王伯衡、陈汇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自由主义者同盟,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言。他又和张奚若、徐志摩发起创立《政治学报》,以上海为窗口,向国内民众传播民主政治。然而,书生报国,手段极其有限,“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龚自珍语)刊物出了三期,便办不下去,中途夭折。就这桩事来说,收获最大的,数张奚若。张奚若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叫《主权论沿革》,在上海经办《政治学报》的,是位正在读书的女学生,叫杨景任,她英语很好,深为奚若的文章折服,后来出国留学,再后来,就成了奚若的夫人。
张奚若这个人,王蒂瀓(周培源夫人)曾说过:“完全是四方的”。金岳霖赞同这个说法。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可是,这个四方形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金岳霖感叹他述而不作,很少写文章,留下的,大概只有《主权论沿革》这一篇。金岳霖的记忆显然有误,张奚若的学术文章不多,但并非只有一篇,它如《社约论考》、《主权论》、《法国人权宣言的来源问题》、《卢梭与人权》、《自然法则之演进》等论著,都曾在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金岳霖说过一件趣事。在美国,一般低收入的人不缝衣服,只买现成的穿。一次,张奚若想要做一身新衣服,裁缝拗不过,给他做了,穿上一看,不合身,张奚若执意要改,裁缝不理。张奚若没辙,找金岳霖帮忙,金岳霖去了,裁缝仍然坚持不改。金岳霖灵机一动,说:“找我们的律师去!”旁边有人听了,赶忙让张奚若穿上,说:“哪里不合身,让我看看。”看罢,说“确实应该改,也容易改”。问题便迎刃而解。金岳霖由此悟到,美国是个法制国家,“我们的律师”,表示中国学生是有法律顾问的,懂得如何同美国人打交道。张奚若空读了许多书本知识,实践起来,还有一段距离。
也就是从这件事起,在张奚若眼里,金岳霖成了一个“有办法”的人。
1918年,金岳霖完成了硕士论文《州长的财政权》,文章讨论了美国宪法上有关财政的条款及法规上有关预算的规定,根据这些条款和规定,州长应享有法律上授予的财政权力。他一再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与其说是讨论美国,毋宁说是感叹中国,是借美酒加咖啡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他声言今日“州长不再是年代相隔很远的暴君的代理人,而是人民的公仆。”这是他们那一代留学生的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