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华同步扬帆-金岳霖的成长故事

清华同步扬帆-金岳霖的成长故事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与清华同步扬帆1910年底,金岳霖十五岁,从雅礼中学毕业,他身材高挑,那一年已经达到一米七五,在普遍矮小的湖南人中间,绝对是鹤立鸡群。当初,清华还不叫清华,叫游美学务处,成立于1909年,到1910年12月,才由清政府批准,改为清华学堂。清华学堂前身,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游美学务处”。1911年4月,清华学堂正式成立。金岳霖入清华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语言,不是英语,是方言。

清华同步扬帆-金岳霖的成长故事

2 与清华同步扬帆

1910年底,金岳霖十五岁,从雅礼中学毕业,他身材高挑,那一年已经达到一米七五,在普遍矮小的湖南人中间,绝对是鹤立鸡群。金岳霖年轻气盛,活力四射,走在江边,他幻想自己就是浪里白跳;仰望长空,他幻想自己就是排云直上的冲天鹤。

该选择志愿了。那时,中国新兴的高等学校,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金岳霖瞄准了清华。当初,清华还不叫清华,叫游美学务处,成立于1909年,到1910年12月,才由清政府批准,改为清华学堂。据金岳霖自述,也就在那前后(具体时间待考),他参加了清华学堂中等科的考试,考场设在长沙,科目是三门:国文、算学和英文。金岳霖意气风发,志在必得。然而考试结果,这位雅礼中学的高才生,却出人意料地落榜了。砸锅在什么地方?在于国文。国文题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论》,这是唐人裴行俭的话,意思说作为知识分子,首先要具备器度和见识,然后才谈得上从事文艺创作。这句话,金岳霖当然是懂得的,但他没有读过裴行俭的原文,不晓得出处,摸不准来龙去脉,自然难以条分缕析,据题发挥——落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初次失利,金岳霖并没有泄气,他认为纯属偶然,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他对自己绝对充满信心。是以1911年3月,金岳霖再次报考清华。这次考试地点设在北京,考试那天,各地学子聚在广场,由游美学务处督办周自齐按册点名,唱到考生名字时,那人就高声喊“到”,周督办便在那考生的名字上,用银珠红点一下,如此,就正式入场了。金岳霖夹在考生中,一颗心不免怦怦跳,是紧张,更是激动。

“湖南长沙金岳霖!”

“到——”

正想间,随着唱名声,金岳霖脱口喊出,反应之快,连自己都吃惊。他实在等不及了。这一声长沙高腔之后,他便快步进了考场。

头一场考试,这是决定命运的,仍然是三门:国文、算学和英文。雅礼是教会学校,他的英文基础打得很扎实,考试不成问题;国文呢,题目是《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义》,这是孟子的话,出处清楚,意思也非常显豁,正中金岳霖的下怀,是以下笔千言,得心应手;算学极难,勉强做出几题,心想不妙,谁知考生大都做错,相比之下,他还算好的,这就是运气了。头一场下来,金岳霖顺利被录取。那次还有第二场考试,金岳霖说题目很多,但无关大局,估计是测试录取生综合素质的。头一场考试夺得第一名的是闽籍考生侯德榜,此君大金岳霖五岁,后来成了著名的化学家。

趁此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清华的办学历程。清华学堂前身,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游美学务处”。庚子年,即公元1900年,当年发生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本文前面提到,是年6月,沙俄占领漠河金矿,金岳霖的父亲金聘之被虏去圣彼得堡达三月之久,三哥岳祎同时遇难)。第二年,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包括向列强支付巨额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美国从中分得3200多万两。1908年,美国决定将庚子赔款半数还赠中国,用于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说穿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侵略。正如一位美国大学校长在一份致其总统备忘录中所说:“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A.H.Smith:China and America Today,1909年美国版)于是就有了“游美学务处”。于是就有了在金岳霖之前的三批“直接游美生”。1911年4月,清华学堂正式成立。首批进校的,包括金岳霖、侯德榜等初考生,以及吴宓、向哲浚等复试生,共468人,学制八年,分中等、高等两科。依据程度,五分之三编入中等科,其余入高等科,吴宓、向哲浚被编入中等科四年级,金岳霖编入高等科二年级(按他在清华学习的年限推算),而状元侯德榜,则被编入高等科三年级。(www.xing528.com)

针对美国人的文化侵略,金岳霖曾说:“学校教育这一势力范围的占领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头一点要强调,它的对象是青年,不是老年。老年就是争取到了也没有用。要占领的是青年的什么呢?意志、情感、思想,或者两个字‘灵魂’。……占领了它也就是占领了整个的人。这也就是说,这一势力范围的占领制造了许多黄脸黑头发而又有中国国籍的美国人。”

当然,中国政府也在大力加强她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张元济、蔡元培等人编撰的小学课本为例,在爱国的宗旨下,向孩子们谆谆教导:“国以民立,民以国存。无民则国何由成?无国则民何所庇?故国民必爱国。舟行大海中,卒遇风涛,则举舟之人不问种族,不问职业,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何者?舟为众人所托命,生死共之也。国者,载民之舟也,国之利害,即民之休戚。若人人各顾其私,不以国事为重,或者从而破坏之,其国鲜有能幸存者。……”爱国主义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永恒主题,也是每一个自尊的国民的无上准则。金岳霖虽然从上教会学校起,就进入了美国佬设计的轨道,如今考中清华,又更进了一步,但他是有抱负有担当的炎黄子孙,与祖国休戚相关、同舟共济的觉悟、使命,自幼及长,已经融入血脉,刻骨铭心。对于美国人的文化侵略,他的态度是,你打你的如意算盘,我唱我的救国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且敞开肚皮吃洋人的奶酪,尽量变成自家的营养。

金岳霖入清华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语言,不是英语,是方言。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操的是南腔北调,交流十分困难,于是,不得不努力学说北京话。实践下来,他发现,福建和广东方言最难懂,但是这两个地区的学生,北京话反而说得最好,长江以北的某些地区,如山东,发音和北京话相近,学生的努力却大打折扣,是以有“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山东人说北京话”的嘲讽。自己是长沙人,介于南方和北方之间,北京话的成绩也属于中游,不上不下。他算是有自知之明的,而游美学务处的总办兼学堂监督范源濂,他的长沙老乡,居京多年,乡音未改,且不自觉。一次,范源濂对金岳霖说:“我们没有这个问题,我们说一口的北京话。”吓了金岳霖一跳,心想:“您老先生明明说一口长沙话,和北京话差得远哩!”

再就是伙食问题。饭堂里,学生自由组合,一桌四大碗,四大盘,全都是肉。南方来的学生吃不惯,富家子弟不屑吃,大家意见纷纷。私下里,偷偷炒鸡子(鸡蛋)吃。金岳霖带头给学堂提意见,希望改善伙食。其时,学堂监督已改由周贻春担任,他把金岳霖叫去狠狠批评了一顿。一天,长沙雅礼中学的美国人胡美来校参观,胡美认识金岳霖,当众问他:“伙食吃得来吧?”

“不好!吃不来。”

金岳霖照实回答,气得周监督脸色铁青。胡美走后,金岳霖免不了又挨一顿猛尅。

金岳霖为自己辩解:“这是实情,不信周监督您也来吃吃看!”

嘿嘿,如今的金岳霖,已经颇有些棱角了。你拿他有什么办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