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余秋雨文化之旅:做人与交友

余秋雨文化之旅:做人与交友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余秋雨对朋友的理解,更是超出一般。他将胡伟明的逝世称作“上海失去了他”,其实对于余秋雨来说更是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余秋雨和魏明伦的友谊是从对当代戏剧艺术发展走向的共识开始的,这说明余秋雨交朋友很看重志同道合。著名导演谢晋和余秋雨也是老朋友。确实,交友就要像余秋雨那样,交志同道合的人,交积极向上的人,交相互鼓励帮助的人,这样的人才算作朋友,这样的人才值得一交,并终身受益。

余秋雨文化之旅:做人与交友

我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为朋友:“不看他对你,而看他对人。”也就说不要看他在你面前说得如何,甚至做得如何,而主要看他怎样对待其他朋友,你就能从这面镜子中窥视到彼人的真相。真诚、忠诚、善良、宽容、厚道等等这些美丽的字眼不能要求一个人面面俱到,起码忠诚和善良是必须具备的,作为一个朋友,如果不具备这两点,友谊随时都有瓦解的可能。

而余秋雨对朋友的理解,更是超出一般。1995年3月29日他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朋友送来一本书》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活着,除了公事与谋生,多半是为朋友耗掉的。什么叫繁忙?在办公室里累得精疲力竭不叫繁忙,回到家里刚趿上拖鞋又心甘情愿地去为朋友办大大小小的事,这才叫繁忙;什么叫空闲?偶尔发觉无事可做了不叫空闲,在某种情境下突然想到要给朋友们打电话却又没有任何一件正事可谈,这才叫空闲。就这样一辈子为朋友们忙着闲着,苦着乐着,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对自己的一种塑造。一个人的生态和心态,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朋友圈决定的。朋友使我们耳软,朋友使我们盲从,朋友使我们变得比自己更好或更坏。因此,选择朋友就是选择人生重组朋友就是重组人生。

余秋雨在《书海茫茫》中还说到了交朋友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缘”。他说:“没有缘分就应该轻松地擦肩而过,如果明明知道别扭还要使劲儿缠在一起难受半天,多不好。”

在他的一生中,他最好的朋友还要数已故的戏剧界著名导演胡伟明,这是从朋友这个定义上严格说来的。余秋雨佩服胡伟明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巨大的创新精神,同时具有浓厚的世俗情趣和通达的传统意识。余秋雨怀念着与胡伟明有过一段不短的成功合作,可以这样说,余秋雨的戏剧事业是和胡伟明联系在一起的。《余秋雨背景》的作者杨长勋这样称赞他俩:“他们两人都在古典的的传世作品那里下过艰苦而有效的功夫,都接受过大师作品的洗礼,又都在戏剧艺术领域有着精深的造诣,一个是戏剧理论家,一个是戏剧实践家,一个侧重把握剧本,一个侧重把握剧场,一个给剧组的演员讲戏,一个给剧组的演员导戏,合作得是那样的协调,那样的成功。突然,一个离世而去,另一个悲痛不已。”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重视,有时不是看送了对方多少东西,或怎样赞扬对方,而往往表现在细微之处,表现在不经意之中。余秋雨感动于胡伟明对他事业上的关注和帮助,他这样写道:“我本人在辈分上只是他的学生,但我惊讶地发现,我每出版一本理论书籍(未必都与戏剧有关),他总是在短期内认真读完,并能对具体论点作出准确的评点。与胡伟明说话是一种享受,极好的艺术感觉,充分的理论领悟能力,充沛的创造精神,常常与闪亮的眼神、爽朗的笑声和缭绕的烟雾拌和在一起,共臻化境。我写到这里时不禁又一次怆然心颤,我的冷清的书房里不再有他了,午夜的电话铃声也不再响起,他不再‘蛮横’地强迫我在两天内读完他选定的剧本并出任他的顾问,他不再二话不说把我拖到剧组给演员讲课……”他将胡伟明的逝世称作“上海失去了他”,其实对于余秋雨来说更是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www.xing528.com)

余秋雨和魏明伦的友谊是从对当代戏剧艺术发展走向的共识开始的,这说明余秋雨交朋友很看重志同道合。朋友予朋友的感动都体现在具体的事物中,在魏明伦的事业彷徨之时,余秋雨及时给他有力的支持,写下了长篇论文《魏明伦的意义》,很快,《人民日报》加以转载,标题改为《真正的创造者不愿浇铸艺术样板》。魏明伦立马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他焦灼的心也在雨露的浇灌下滋润开来,他写道:“谁识寸草心?我将拙集《苦吟成戏》题赠远方朋友:育我者巴山蜀水,知我者浦江秋雨。”他甚至激情难奈地在《苦吟成戏》中吟咏道:“黄埔江,余秋雨,年轻的教授:是您识破我的佯狂,拂去妖气,揭开鬼朋,还我‘稳妥的改革者’的本质。您以犀利的眼光,严密的逻辑,层层推理,滔滔雄辩,指出‘魏明伦的意义’是在戏曲危机时刻开拓了一片传统精神通向现代化观念的‘中介天地’。”

但余秋雨给予别人的帮助也是有原则的,更不优柔寡断,他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他认为在很多情况下也要学会拒绝。人有时会迫于一时的情面或其它各种理由,答应、承诺某件自己根本做不到甚至根本不愿意做的事情,接下来,就有得他自己痛苦的,他会陷入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耐烦与后果里,最终往往不仅自己的生活被搅乱,而且还四处不讨好。要避免这样的境地,惟一的办法,就是学会拒绝,一定要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大声地说出那个“不”字。

文坛,在局外人眼里,是一个浪漫的沙龙,是一个智者聚集的场所,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那更是一个追逐名利的场所。余秋雨很明白这层道理,他在回答记者提问里说:“关于文坛我很赞成这样一句话,文人宜散不宜聚,聚在一起有很多麻烦事。因为文化的具体创造是个人行为。我在上海有很多文化界的朋友,但是和所谓文坛的关系不大?”余秋雨就是具有这样的洞察力,余秋雨刚柔相济、心胸豁达、远见卓识,还具有极强的洞察力,这些常人无法完美达到的心性,使得他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活得十分惬意。

著名导演谢晋和余秋雨也是老朋友。谢晋很看重余秋雨,为迎接香港回归,1997年谢晋聘请余秋雨为他导演的《鸦片战争》作顾问,曾几次爬五楼来到余秋雨的家,和他自己一起探讨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名人也是人,他们虽有超人的智慧,更也珍惜每一份真诚的友谊,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惟有互相鼓励、扶持,才能跨越种种艰难险阻闯过道道关卡,将生命之火燃得更旺。激励自己,激励他人,激励所有善良的人们,这或许就是朋友的意义。

确实,交友就要像余秋雨那样,交志同道合的人,交积极向上的人,交相互鼓励帮助的人,这样的人才算作朋友,这样的人才值得一交,并终身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