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余秋雨:创作和学术的比较与思考

余秋雨:创作和学术的比较与思考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余秋雨这样看待艺术创作:当他们认为没有进过牛津、剑桥大学的门就不可能成为莎士比亚,我就肯定他们不懂得艺术创作。余秋雨还提到了《堂吉诃德》的作者,西班牙的著名作家塞万提斯,他只读过中学,也写出了举世闻名的作品。余秋雨在这里想表达的核心观点主要还是创作与学历的联系并不紧密。余秋雨关于学者和作家的观点,引起非议,有人指出正因如此,余秋雨著书才不严谨,爱犯文史错误。

余秋雨:创作和学术的比较与思考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和诗人。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然而,他的成就始终被当时的学者质疑,原因是他交不起学费,只受过乡镇初级教育,辍学时他才十三四岁,以后的八九年时间都在这个小镇里谋生,这与大文豪是挨不上边的。在那些人看来,莎士比亚即便能写剧本,也只能成为表述自己主观感受的作家。问题是,莎士比亚剧本里贯穿的知识涉及历史、政治、地理、法律、希腊文、拉丁文等等,他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最让这些戏剧权威恼火的是,莎士比亚的戏一直走红,到处上演,完全遮盖了他们的光辉。余秋雨在《奇怪的日子》一文中指出:有两个事实足以驳倒那些怀疑论者:一是莎士比亚的剧本是在剧团里为演出赶写的,后来收集起来的是同一剧团的两位演员,莎士比亚本人也在剧团之中,整个创作行为处于一种“群体互动的透明状态”,不存在书斋学者个体写作时作假的便利;二是莎士比亚的同代同行、剧作家本·琼森为那两位演员收集的莎士比亚全集写了献诗。

这些怀疑者们的论据主要还是莎士比亚低下的学历,可这些人却恰恰没有想到,莎士比亚在走出学校之后经历了漫长的自学阶段,同时他在加入剧团后也积极演出,积累了有关戏剧创作的大量实际经验。这是一条绵长的时间链,足以滋补他所有的营养不良。他有两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正因为他有这种认识,他才能走向艺术的巅峰。

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9年,已经很富有的莎士比亚为他的剧团修建了环球剧院剧场,他当了股东。其后他完成了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面对莎士比亚的业绩,被称作“大学才子”的罗伯特·格林很不以为然,觉得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有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装点自己,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中最优秀的作家媲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举国只有他能震撼舞台。

到底是谁装扮了谁的羽毛,大家不辩自明。

余秋雨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家伙,认为这种人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艺术,也没有资格谈论莎士比亚。余秋雨这样看待艺术创作:

当他们认为没有进过牛津、剑桥大学的门就不可能成为莎士比亚,我就肯定他们不懂得艺术创作。

当他们永远只着眼于莎士比亚在知识领域的涉猎,完全无视他在美的领域的构建,我就肯定他们不懂得艺术创作。

当他们不知道种种所谓“学问”的东西多数正常人只要花足够的时间都能追补,惟一无法追补的是创造性灵感,我就肯定他们不懂得艺术创作。(www.xing528.com)

当他们想不到一个处于创造过程中的天才人物有无限的生命潜力,一个敢于感受的智者可以从自己有限的生活经历中领悟辽阔的时空,我就肯定他们不懂得艺术创作。

我想还有什么语言能盖过余秋雨的这段“论艺术创造”,既浅显又深刻,将艺术创造的意蕴用简单俏皮的话语概括得入木三分,令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无不汗颜。

的确,艺术创造不是努力就可以获得的。所谓创造,辞海这样解释:“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这句话也许就是那些自恃清高的有识者虽然承认但并不屑的,因为他们遵循的是事物严谨、缜密的逻辑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且知识结构环环相扣,认为只有具备这种学识的人才能写出旷世之作。但他们不知道,艺术的本质就是排斥重复。事实早已证明,一个人,如果没有很高的学历,却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他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家。相反,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学历,甚至拿到了博士学位,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还叫艺术创作吗?还框得进作家范畴吗?

余秋雨还提到了《堂吉诃德》的作者,西班牙的著名作家塞万提斯,他只读过中学,也写出了举世闻名的作品。他的经历更是让人同情。二十三岁当兵,第二年在海战中左手残废,四年后在军队服役时遭海盗绑架,因交不起赎金被海盗折磨了整整五年。脱离海盗后开始写作,又因父亡,家庭贫穷再次申请到军队工作,任军需,没想受人诬陷入狱。出狱后任税吏,又莫名地入狱。对世态的抱怨,更为精神的寄托,出狱后他开始写《堂吉诃德》,出版后引起强烈轰动,正当他开始享受胜利的喜悦时,因为自家门口有人被刺,他因涉嫌莫名其妙地第三次入狱。在余秋雨的阅历中,他说他还想不出有哪位作家比塞万提斯承受过更多的苦难。余秋雨还形容,塞万提斯无法控诉了,因为每一项苦难来自不同的方向,他控诉哪一方?

余秋雨在这里想表达的核心观点主要还是创作与学历的联系并不紧密。我在一位作家的博客你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可以不通过大学生教育,但我的成就并不比他们要差,而道德并不比接受真正大学的人要差,因为真正有用的人才,是从社会磨练出来的,并不是你在大学混过几年,出来就告诉大家,你是人才了。”

作家是需要天赋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再努力,如果没有天赋是当不了作家的,顶多造就一个专家或者一个学者。

作家和学者是一个领域的二条道,在一定程度上说,学者型作家不一定写得出好作品。比如,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后来钻研学术,成为学者,奇怪的是,他的诗歌再也写不好了。当然,这不是说,学问多了就不能创作了,世界上集学者、诗人、作家于一身的人并不少见,比如鲁迅、钱钟书、朱自清叶圣陶郭沫若等等,这两者并不矛盾,既是学者又是作家的人写出的作品,一般来说思想性和知识性都要深邃得多。

余秋雨关于学者和作家的观点,引起非议,有人指出正因如此,余秋雨著书才不严谨,爱犯文史错误。余秋雨否定了这一说法,他在接受《英才》杂志戴佩良采访时说:“如果说我写一篇唐代文章,完全是拍着脑袋写出来的话,那有可能产生学识性错误,但这就是天才了,能够拍拍脑袋就写出唐代文章。我完全不是这样的。写一篇唐代文章,我要翻大量的已经出版的唐代文章唐代的研究结果,你知道吗?这很难犯错误。”余秋雨进一步说:“我有那么多学术界的朋友,我写完一篇唐代的文章,一定会给10个以上的中国唐代研究专家看,如果说我犯了常识性错误,就是我们这代学人全犯了,而那个指责我的青年学者对了,怎么可能呢?”

其实,余秋雨既是学者又是作家,他没有必要袒哪方或贬哪方,他的表述既文史有据(如上所举),又是实践检验的结果(他的学养经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