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目标、框架和内容
从对基本观点的阐释中不难看出,探究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助长对策对于进一步认识老年人口或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丰富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及人口老龄化方面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解决老龄问题、发展老龄事业以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既然研究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如此突出,接下来要探讨的就不是“该不该研究”的问题,而是要明确“具体要研究什么”以及“如何研究”的问题。
事实上,“老年人社会适应”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论题,可以涉及老年人生活的多个领域、多个层面。从老年人主体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社会适应均有值得深入研究的特点。例如,低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社会适应便各有其特色,生理、心理功能不同的老年人在社会适应诸方面形态各异。从所处的社会境地来看,处境不同的老年人社会适应所面临的问题及表现方式也存在较多差异,例如,不同居住环境、家庭境况、风俗习惯及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等处境下的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可能呈现出迥异的特征。每一种类型的老年人,或者每一种处境下的老年人,其社会适应的特点、现状及助长对策都值得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深入探究。即使仅仅研究某一地域老年人在某一时段的社会适应问题,也可成为需要相当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参与的课题,像阎志强(2006)做过的“广东退休老人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便是一例。因而,本研究若要在一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前提下,对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做出有一定深度和厚度的研究,必须对研究范围、研究重心加以必要的限定,也就是提出合理且又明晰的研究目标。
近年来,我国有关社会适应的研究,从个体的年龄段来看,以青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占大多数(如,陈建文,2001;方晓义等,2003;聂衍刚等,2008;寇彧和马艳,2004;曾守锤和李其维,2007;李冬梅等,2007),且研究者多来自于心理学领域;从适应的社会情境来看,以流动人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适应或外来移民适应新地域为主题的研究受关注较多,譬如,2006年罕见地共立了五项同以“外来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研究”为题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类)项目,足以说明该主题受重视的程度。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是社会学研究者重视的领域(如,风笑天,2006;赵丽丽,2008;张文宏和雷开春,2008;解彩霞,2009;赵定东和许洪波,2004)。纵观已有的研究,从单一学科(社会学或心理学)在应用性层面考察社会适应某一局部问题是主流,而结合多个学科从整体上系统地研究社会适应,特别是在一般理论层面上对社会适应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很少。在有关社会适应的助长对策上,从单一维度、同一层级上探讨的多,而综合多个维度(如,社会与个体维度)、在多个层级上(如,在宏观、中观和微观)探讨的很少。已有研究的现状为制订本研究的目标提供了参照。
有价值的研究贵在有新意、有深度。有新意,体现为“你无我有”;有深度,体现为“你有我优”或“你浅我深”。新意与深度也是本研究目标设立的基本原则。本研究目标设立的另一基本原则是应与该项目申请书中的课题论证设计一致。除了符合这些原则,研究范围、框架、内容、思路和方法的设定也充分兼顾了开展研究的现实可行性,如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等方面的现实条件。
充分考量上述提及的因素,本研究目标设定为:融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及相关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心理测量、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和理论思辨等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审视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特征和相关因素,评估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内在心理因素、身心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人生经历以及外在文化和社会变迁、角色转变、信息传播等因素与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关系,并以积极老龄化为要旨分别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从外在社会力量与老年内在自我提升的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维持与增进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的具体对策。
本研究目标与已有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的主要区别体现为,着重在基础层面上探讨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一般规律,而非集中于某一类型或某一社会处境下的老年人社会适应;强调多种学科、多种研究方法的融汇,而非以某种学科或方法为主;重视探讨基础的理论问题,而非聚焦于探讨某一应用层面的问题;注重以积极老龄化为要旨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系统地提出增进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的对策,而非零碎地根据局部的数据与思考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尽管其中一些措施对本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简言之,本研究力争在理论探讨、实证评估和对策分析等方面推动老年人社会适应研究的体系化、多元化,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与数据上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和我国其他有关社会适应的研究相比,本研究目标重视多学科的融合,尤其是整合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方法,重视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社会适应与其他领域的相互关系,重视从多个维度与多个层级上分析社会适应的助长对策。换言之,本研究力争为社会适应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借鉴和视角参照,进而使研究成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扩展至老年人以外的群体或其他情境之中。
根据研究目标,课题组展开了一系列相应的理论、实证和对策研究,并拟定了最终成果(书稿)呈现的基本框架及具体内容。
基本框架分为如下三大部分:
第一,理论探讨篇。该部分侧重于汇集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解读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本质、含义、特征、条件、价值及其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评估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和寻求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助长对策提供理论支持。该部分涵盖了以下具体内容:
(1)基于社会学的理论探讨。这方面内容主要在于梳理社会学领域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概念、方法与理论阐释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并从社会学视角审读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社会学是老年人社会适应最重要的学科基础。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学关于此问题及其关联问题的研讨为理解老年人社会适应预备了丰富的理论参照。社会学方面的理论也有助于更充分地揭示本课题的社会意义,并为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起到重要的导引作用。(www.xing528.com)
(2)基于心理学的理论探讨。这方面内容主要是概述心理学中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成果及测量方法,借鉴和老年人社会适应关系密切的心理学理论从主体角度探寻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特点、相关因素,并为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心理助长途径提供理论依据。老年人社会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年人主体的心理特质、体验和行为,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及理论恰恰是从主体角度认识和探求老年人社会适应及其助长对策最重要的基础。
(3)基于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探讨。这方面内容分别从经济学、传播学和教育学一些相关概念与理论出发,探讨经济、传播和教育因素与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相互关系。应用经济学的一些相关概念、理论来理解老年人社会适应及其助长对策的经济要素和经济条件。经济基础是决定老年人社会适应最基本的外在力量。许多影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外在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经济条件也直接作用于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形态、水平及改善对策。运用传播学、教育学的概念和理论考察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主要养成因素,并为从传播、教育途径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积聚理论依据。关系到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知识、经验、能力、信息、交流和参与等关键因素皆主要取决于传播(如,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与教育(如,学习与传授)两大途径。
第二,调研评估篇。该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实证研究的成果,集中反映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量、深度访谈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所做的评估,除了描述包括评估工具产生、评估对象选择、评估操作程序等在内的实证研究过程,重点在于从多个角度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该部分涵盖了以下具体内容:
(1)老年人社会适应的调研方法评介与一般状况测评。这方面内容主要陈述运用问卷调查、心理测量方法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一般状况所作的评估,同时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调研工具、调研对象作详细交代,对问卷(包括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评估,立足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从总体上把握常态下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状况。
(2)城乡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的比较。这方面内容主要根据调研数据考察地域因素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城市与乡村在中国是差别非常大的两种社会情境,往往最能反映社会情境因素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比较城乡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的差异,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
(3)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相关因素分析。这方面内容主要分析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经济水平等因素与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关系。分析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相关因素,可以更细致地了解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个体差异的来源,进而给提出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助长对策带来启示。
(4)灾难性突发事件下的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这方面内容主要是通过一项实证研究考察突变式状况下的老年人社会适应。由于像退休、丧偶、患重病等老年人常见的社会情境重大变迁下的社会适应已有许多相关研究,故本研究希望以另外一类重大突发事件下的老年人社会适应为研究主题。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爆发,课题组在地震发生不久后组织成员去灾区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灾难性突发事件下的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
第三,对策研究篇。该部分主要是根据理论探讨与调研评估的成果,结合国际、国内的动态与实情,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积极老龄化为纲领,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提出维持与增进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的对策,并对各项对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进行分析。该部分涵盖了以下具体内容:
(1)指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积极老龄化对策。这方面内容主要是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应对老年人口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充分说明老年人社会适应在积极老龄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与意义。与此同时,秉承积极老龄化的基本理念也是提出各项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维持与增进对策的前提。
(2)指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对策。这方面内容主要是阐述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维持与增进的对策。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是发达国家与地区较为成熟的应对老年人口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之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也预示着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对策将成为我国应对老年人口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选择。
(3)政府、社区和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助长对策。这方面内容主要是从政府、社区和家庭等外在因素的角度提出维持与增进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的对策,侧重于回答要维持与增进老年人社会适应,政府、社区与家庭应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不同的外在因素之间应该如何协调。
(4)老年人自我提升的对策。这方面内容主要是从老年人个体角度提出维持与增进其社会适应水平的对策。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最终反映的是个体水平,老年人个人的主观努力非常重要,外在对策的成效大小也离不开每个个体的积极配合。老年人只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增强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会有自我提升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