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八卦文化受到了统治阶级者的欢迎,官方和民间对八卦的研究热情也逐渐升温。然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知识渊博,思想活跃并且不愿受到经文束缚的人也纷纷对八卦文化提出了挑战。只不过这种挑战不是建立在对八卦文化的否定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八卦文化的内涵后,希望对八卦文化的原有知识和认识能有所突破的愿望之上。管辂、陈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管辂,字公明,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精通八卦、周易、风角、占相、堪舆之术,后世从事卜卦、观相的人还将管辂与西汉初的司马季主,西汉末年的严君平,晋代的郭璞一起奉为四大祖师。《三国志·方技传》记载:“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昔史迁着扁鹊、仓公、日者之传,所以广异闻而表奇事也。故存录云尔。”可见,管辂在占卜界声名之大。史料记载,管辂容貌粗陋,不讲礼仪,性好嗜酒,言谈无常,人皆爱之而不敬之。相传,他还被曹操召去占卜,他预测了蜀国的攻势、夏侯渊战死、鲁肃病死、许昌火灾等事情,均一一应验。管辂也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著述,主要有《周易通灵诀》、《周易通灵要诀》、《破躁经》、《占箕》、《周易林》等书,可惜这些著作都遗失了。
据说,管辂从小就喜欢仰视星辰,并且常常因此而整夜不睡。每次和其他的孩子做游戏,管辂就在地上画天文图,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奇才。他先拜一位当时比较著名的学者为老师,向其学习《周易》,然而几十天过后,管辂提出的问题已经让老师回答不出了,不到一年,老师反倒拜小管辂为师,学习天文。他15岁时,琅琊太守曾挑选了一百多名儒生和管辂讨论所学知识,谁知众人的问题都没有考倒管辂,这件事由此成为美谈。
汉魏时期,学术界对《周易·说卦传》提出的:“帝出乎震……”之中所确定的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的八卦方位图说异常重视。这导致了社会生活中很多领域都应用着文王后天八卦方位图,当时的历法、天文、地理、历史、医学,以及易的卦气说,术数中的太乙、六壬、遁甲、堪舆等都把此图当做了研究宇宙和人事的基础模式,有些人甚至以为这图是无所不包的。
但是,管辂却逆流而上,对文王后天八卦方位图提出了质疑。他曾经说道:“夫乾坤者,易之宗祖,变化之根源。”“辂不解古之圣人,何以处乾位于西北,坤位于西南?夫乾坤者,天地之象,然天地至大,为神明君父、覆载万物,生长无首,何以安处二位与六卦同列?《乾之象·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夫统者,属也,尊莫大焉,何由别位也?”在易学史上,虽然也有人对文王八卦方位图抱有怀疑,但只有管辂敢于公开质疑和挑战。
管辂对《周易》八卦文化还有独到的见解,一次,管辂应魏国吏部尚书何晏之邀到府上讨论易学,何家的一位客人问管辂:“你自己常说自己善为易,但你在讲易时,为什么从不见引用《周易》书中之辞呢?”管辂脱口答道:“夫善为易者不论易也。”后来,他和平原太守讨论易学之时说道:“辂以为注易之急,急于水火;水火之难,登时之验。……易安可注也!”从这些对话中不难看出,在管辂的眼中,那些成天把《周易》书中的言辞放在嘴上用来说教的人,或者用言辞来注解《周易》的人都称不上是真的“善为易者”。
管辂谈到前人易学研究成果之时,说:“自旦至今,听采圣论,未有易之一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周公旦到他生活的时代,大概一千多年之中,对易进行研究的圣人之中,对易的理解,还达不到易学的十分之一,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孔子。在管辂看来,从周朝到三国时期,没有一个人是对易学真正精通的。
从此可以看出,在管辂的心目中,易学八卦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经学派所不能深悟的。管辂对八卦文化的质疑,并不是出于狂傲,而是对八卦文化和易学的热爱,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管辂在世时的名声非常大。无论士人,还是朝臣都争相和他结交。他的家里总是有很多宾客来访,但是无论多少人到访,管辂都会设宴招待,而且不论贵贱,一律平等接待。除了对术数有深刻的研究,他还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经预言自己的寿命就在四十七、四十八年之间,他说:“我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子无梁柱,这都是活不长的迹象。像我这样相貌的人前后不下百人都只活了48岁,天有常数,我是命中注定死于48岁。”后来他死的时候,也正好是四十八岁。
管辂逝世后七百年,中国又出现了一位狂妄的术士,再次向传统的易学提出了挑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易学家,术数学家,道教学者——陈抟。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其中的“希”为视而不见之意,“夷”指听而不闻,后世常被尊称其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
在中国历史上,陈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不仅是中国五代、北宋初期的杰出的易学家发展出北宋易学的太极图学说,甚至很多人认为先天易学说河图洛书学说都源出于陈抟。很多学者认为:自陈抟创绘出了“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学图画,并发表了《太极阴阳说》以后,才出现了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除此以外,也有观点认为,陈抟还是中国“龙图”第一传人。龙图即河图,《尚书雇命》中虽有“河图”记载,但已失传,未见图。五代后周时,陈抟著《龙图序》,人们才知道“龙图”是一个物象数理起源图示。同时,陈抟的《易龙图序》也对南宋的伟大数学家秦九韶的《数术九章》带来了启发,他在自序中说“自爰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就是最好的证明。
陈抟不仅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还把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汇归一流。陈抟一生著述甚丰,史记载他从小就聪明异常,“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育,悉无遗忘。”“年十五,《诗》、《礼》、《书》、《数》之书,莫不通究考校。”《宋史·陈抟传》中记载他“颇有诗名”,陈抟一生作诗六百余首。均清新不俗。(www.xing528.com)
陈抟年轻时,也曾想过通过科举的手段跻身于官场,干一番大的事业。这点从他的名字和字号中就能看出来,陈抟名字为“图南”,自号为“扶摇子”,这二者都取自于《庄子·逍遥游》中“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从中可看出,陈抟将治理天下的伟大抱负都寄托在了了号中。后唐时期,陈抟以六十岁的高龄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依然没有结果。考虑到仕途无望,且厌恶五代之乱,逐渐形成“出世”思想,弃儒学道,下决心成为一个清静无为、抱朴守真的道士。
陈抟六十三岁时,在山东遇到了两位年过古稀的隐者,鹿皮处士和孙君仿。见面后,三人相谈甚欢,并“相与谈《易》与《老》、《庄》,七日不辍。”当了解到了陈抟的愿望之后,二位老者指点他说:“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若隐居此山修炼,可成正果。”受到两位老人的指点之后,陈抟来到了武当山开始了隐居生活。在武当山期间,陈抟曾与山中的五位老者切磋易学,并向五老学习“蛰龙法”也就是“睡功”。后来,陈抟的睡道术闻名天下。
陈抟与世无争,不贪图荣华富贵,不求仕禄的高洁品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五代末年,陈抟离开武当山,转而来到华山隐居。在这期间,他专心研究易理,体悟正道,并探求长生秘术。除此以外,他还和当时的高道麻衣道者、吕洞宾、李琪等经常进行切磋和交流。陈抟在华山隐居了大约四十年。宋太宗端拱元年,陈抟得知了自己羽化的日期。他告诉弟子贾德升说:“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次年的七月,石室建造好之后,陈抟就欣然地登上了石室,并笑着对弟子们说:“峭岩太华,气清景秀,吾之所归乎!”随后,如期而卒,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陈抟高洁的品质,对八卦文化孜孜不倦的探索态度,不仅受到了社会人士的普遍尊重,而且受到宋代朝廷多次召见。同时,他也多次向朝廷进谏治国之道,均得了皇帝的恩准。元代学者虞集在《题陈希夷先生画像赞》中评价他为“图书之传,百世之师”。各代的统治者都对赞扬有加,唐僖宗赐他为“清虚处士”;周世宗赐他为“白云先生”;宋太宗赐他为“希夷先生”。
集佛道文化于一身的麻衣道者
我国八卦文化的演进史中,有一位宋代高僧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位僧人就是麻衣道者。麻衣道者,原名李和,生平不详,据推测他应为五代末宋初人,他是陈抟的师傅,出生略早于陈抟。虽然他是佛家高僧,但却更像是一位道教神仙式的人物。宋代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的《混元仙派图》中,就记载有麻衣道者,其内容下面即系以陈抟的介绍。在《宋史·太祖本纪》中也曾经记载他,太祖赵匡胤未当上皇帝前外出巡游,来到了襄阳禅寺,有一精于本数的老僧人对他说:“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太祖听闻此话,正好周太祖郭威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招于帐下。在《佛祖统纪》里面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记载,很多人认为这位老僧人就是麻衣道者。另外在《邵氏闻见录》、《湘山野录》、《洞微志》等书籍之中,也都出现了记叙麻衣道者的内容。
宋代章炳文编撰的《搜神圣览》中记载道:“麻衣道者,常以麻辫为衣,蓬面积垢秽,然颜若童稚,双瞳凝碧。”可见,麻衣道者在当时经常穿着麻辫编制成的衣服,虽然蓬头垢面,但是面若童子,双目有神。相传,很多人都曾亲眼看到过他,但是他从来不讲话,只是保持着沉默。他很喜欢喝酒,但是也从来没见他喝醉过。一些人询问他的年纪,并且让他占卜,他也只是写画在纸上面。这些话都是一些劝人弃恶向善的话。
麻衣道者擅长相术,据说世间流传的著名相术经典《麻衣相法》就是他所作。宋代《舆地纪胜》一五八卷记载,麻衣道者曾与陈抟同在崇龛(今四川省安岳县境内)修道,后来又同在华山论道。陈抟曾对麻衣道者称赞说:“道德高杰,学通天人,至于知人,尤有神仙之鉴。”可见,陈抟不仅十分尊敬和崇拜麻衣道者,两人的感情也非常的深厚。《宋人佚事汇编》卷四记载,宋代有个人叫钱若水,做举子时,陈抟对他十分热情,并邀请他明天再来。第二天,钱若水到了陈抟家中,就看见一位披着破衣服的老僧人,闭着眼睛坐在火炉边。钱若水向老僧行了礼,而老僧只稍微地睁开双眼仔细打量了一下钱若水,于是三人围着火炉默默不语,过了很长时间,陈抟才问那个老僧道:“此人怎么样?”麻衣道人用拨火棍画灰在地上写“做不得”三字,说:“急流勇退人也。”钱若水当时也没有明白具体的含义,于是就辞别而去了,陈抟也没有留他。后来,钱若水登科成了枢密副使,40岁就成为政府高官。原来,当初陈抟认为钱若水有仙骨,要度他成仙,这才让麻衣道人观看,老僧写下了“做不得”,认为钱若水没有仙骨,因此陈抟就没有留他。这则故事不仅表达出了陈抟对这位老师的敬重,更表明,在相术方面,麻衣道者比陈抟更高明。
麻衣道者留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除了比较有名的相书《麻衣相法》以外,还有一部记载八卦六爻卦法的《火珠林》,不过这也可能是托名所著。另外,据说《麻衣正易心法》也是他与陈抟所作,是一部八卦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品。在《麻衣正易心法》中,倡导先天易学,《正易心法》共有42章,皆分章作注。卷首题名曰:“正易者,正谓卦画,若今经书正文也。据周孔辞传亦是注脚,每章四句者心法也,训于其下消息也。”该书主要从象数方面解说易道,是道家象数派易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书中的先天易学,是宋代新“易”学的始祖,其创新之处在于把“道儒佛”三家之学融合在一起,三教互补,融会贯通,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哲学体系。宋释志磬著《佛祖统记》卷四十三载:“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42章,理极天人,历诋先儒之失,抟始为之注。及受《河图》、《洛书》之诀,发易道之秘,汉晋诸儒如郑康成、京房、王弼、韩康伯皆所未知也。”即是此书。麻衣道者与陈抟二人正是通过《麻衣正易心法》一书,向世人宣布了他们对儒家传统经学《周易》的挑战。陈抟的注中通过象数对易理进行了分析,这不仅反映出了陈抟“先天易学”的思想,他还借用了这一思想,纠正了儒家的传统易学中的一些误解。如他在注文中所说到的:“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传,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浅识,一著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只作八字说,此谓之买椟还珠,由汉以来皆然,易道胡为而不晦也。”可见,周孔《易》学为儒家一家之言,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他在《正易心法注》中明确地指出:“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语言下拘挛。”主张融合三家以治《周易》,进而以治天下一切。
《麻衣正易心法》不仅揭开了开创先天易学的序幕,提出一个纲领性的宣言,也为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易学著作,其中陈抟的第三弟子邵康节,从事先天易学研究长达30年之久,写出巨著《皇极经世》,至今仍是物理学、天文学、生态学、自然环境学等自然科学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管辂的占卜奇事
关于三国时期著名的术数预测家管辂的占筮之事,在《三国志·管辂传》以及其所引的《管辂别传》中都有记载。其中的很多占断之事令人惊叹。一次,有位叫王经的人将官丢了,赋闲在家。于是他请管辂到他家为其占筮,得到了吉卦,是迁官的征兆,王经见此非常高兴。果真,不久之后,他就被任命为江夏太守了。一次,管辂去拜访魏郡太守钟毓,和他一起谈论《周易》。钟毓在《易》学上也颇为自负,就想了很多问题来诘难管辂,管辂无不对答如流,钟毓十分佩服。钟毓接着请他算自己的生辰,结果完全正确。管辂在谈话中说道:“世间万事都在阴阳之数中,更何况是人呢?我可以占卜出你的死亡之期。”钟毓大为惊叹,说:“你太厉害了。我的死期就托付给上天来安排吧,不敢让您来算了。”虽然这些占筮故事多少有些夸张,但是,从中也不难看出后世对管辂这位术数奇才的推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