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神秘文化:古代占卜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神秘文化:古代占卜的发展与应用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占”指代的是占卜的整个过程。古代占卜的内容和对象随着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占卜从原来的贵族行为逐渐转变成了一种被百姓接受和应用的大众文化。王位的不稳定,会直接导致国家治安的混乱和动荡,对王位继承人难以确定时,人们就会利用占卜的方法加以确定。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进行预测,也是古人占卜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左传》里,也有与战争有关的占卜记载。

中国神秘文化:古代占卜的发展与应用

古人对八卦的应用——占卜

占卜,指的是利用卜法或筮法得到某些指导或启示的方法。可以说,古代的占卜行为,可以看作是对八卦文化的扩展。而集中了八卦文化之精髓的《周易》一书,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当做一部占卜书,这也使其在秦始皇时代焚书坑儒”的浩劫之中幸免。

现代人认为“卜”与“筮”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在古代的文字中,“占”、“卜”、“筮”是有区别的。在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之中就记载:“占者,视兆以知吉凶也。”可见“占”指代的是占卜的整个过程。在《周礼·大卜》之中,记载:“问龟曰卜。”由此可知,用龟甲进行占卜的方式在古代才称之为“卜”。而在《礼记·曲礼》之中记载:“龟为卜,蓍为筮。”可见,“筮”具体指的是用蓍草占卜的方法。在现代,三者的区别已经不大了,使用“占卜”或者“卜筮”也不会造成人们的误会。

占卜文化的历史发展

在现代社会,我们会认为占卜这种古老的预测方法含有某些迷信或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在科学技术尚未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古代,占卜对古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古人的实际生活中,更体现在道德上。由于科技发展水平低,古人会遇到很多的疑惑,当他们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之时,就会借助占卜获得启示。在古代,不仅平民百姓婚丧嫁娶,以及祭祀出门等日常活动都要事前进行占卜,就连国家作出政治决策之前也要占卜。在《史记·龟策列传》中描写这种习惯之时说道:“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在我国历史上,乎各朝都非常重视占卜活动,其中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这几个朝代尤甚。传说,早在三皇五帝时代,占卜的方法就已经流行世间了,虽然没有关于这项活动的确切记载,但是,在我国一些考古遗迹中发掘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占卜的描述,其实,一些甲骨文就是占卜留下的痕迹。在《左传》、《尚书》中,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关于占卜方面的详细记载。在《左传·成公十有六年》之中也记载“(晋侯)公筮之”,《左传·闵公二年》记载:“桓公使卜楚邱之父卜之……又筮之,”这里面记载的就是桓公使人占卜。而在《周易》出现以后,更大地推动了占卜的发展。

两汉时期,占卜文化又有了发展,占卜已经从天子诸侯之家走入了普通百姓家中。占卜的风行也极大地推动了八卦文化的传播,这时也出现了孟喜、京房等易学家,他们让象数之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象数的角度开始解读《周易》,并由此创造出了飞伏说、卦气说、纳甲说、爻辰说等象数体系,这不仅是两汉易学的重要贡献,日后还成了研究《周易》的主流学说。

佛学玄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占卜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个人命运的预测。由此也出现了很多简便,并且易于操作的占卜方法,如金钱占卜法,相传是由战国时代的鬼谷子所创造的,但是其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很多探讨《周易》八卦文化的著作,还涌现出了郭璞等一些术数大师。

唐宋时期,占卜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唐代把《周易》作为九经之首,唐初袁天罡李淳风更是根据《周易》做出了著名的预测典籍《推背图》。发展到了北宋时代,系统化的占卜著作开始涌现,宋代理学之中也对《周易》八卦文化进行了应用。在宋代,华山道士陈抟创造了以《周易》为基础的“紫微斗数”预测法,理学大师邵康节更是发明了对后世占卜影响极深的《梅花易数》。

明清时代虽然没有大量的出现具有独创性的占卜术,但是,这时期出现了很多集大成的占卜著作,如刘伯温的《灵棋经注》,以及袁详的《六壬大全》。

古代占卜的内容和对象

随着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占卜从原来的贵族行为逐渐转变成了一种被百姓接受和应用的大众文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有能力利用一些科学的手段对一些事情进行预测,占卜也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现代人来说这种古代盛行的行为却越来越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现代的人对古代占卜的内容和对象也有着很多的疑问。

其实,在古代,并非事事都需要占卜,人们日常占卜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针对国家或者诸侯国的王位继承情况进行占卜。

王位的不稳定,会直接导致国家治安的混乱和动荡,对王位继承人难以确定时,人们就会利用占卜的方法加以确定。在《国语·晋语一·申生伐东山》中记载:“立太子之道三:身钧以年,年同以爱,爱疑决之以卜筮”,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晋献公听说立太子的道理有三条,当身份品德相同之时,由其年龄的大小来决定,即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年龄大小一致之时,由父亲的喜爱程度来决定;当父亲的喜爱也无法决定谁将继承王位之时,就会根据卜筮的结果来作出最后的选择。另外,在《国语·秦伯纳重耳于晋》,以及《国语·重耳亲筮得晋国》中也分别记载了董因和重耳的占卜。在《左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卫国孔成子用《周易》为占卜,用占筮在公子孟絷和公子元之间选择了公子元为王,也就是历史上的卫灵公

2、预测国家或者个人的前途命运。

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进行预测,也是古人占卜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左传》中也有对此的记载,《左传·襄公二十又八年》中引《周易》中的卦象说明了楚王本人和楚国的命运,并借此认为楚王的处境十分凶险,楚国在几十年内都不能称雄。在《左传·昭公三十又二年》中也引用《周易》中《大壮》卦,来说明鲁公室将衰,季氏将兴的道理。(www.xing528.com)

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热衷于利用占卜的方法预测未来。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孔子在五十岁之前,充满了豪情与雄心,他在列国之间游说,并且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礼治社会。但是,当他年过半百之时,他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于是,他想从《周易》之中找到原因,他占了一卦,得到的卦名为“火山旅”,当时他自己还不会解卦,只好去问身为孔门传道者之一的商瞿。商瞿给他解卦时说:“您有圣人的智慧,但是却没有圣人的权位。”孔子闻听此话,老泪纵横,于是哀伤地说道:“凤凰不向这里飞来,黄河也没有龙图出现,此乃天意啊!”从此之后,孔子开始苦读《周易》,并将其时刻随身携带,把竹简都读坏了三次,才终于体味到了“人生有命”的真谛。

3、对战争活动进行占卜与预测。

在《左传》里,也有与战争有关的占卜记载。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在《左传·宣公十有二年》之中晋国的知庄子引用《周易》之中的师之《临》卦,判断出了彘子率领的晋军必然会失败。在《左传·成公十有六年》一则中,晋侯占卜与楚军进行战争的后果。除此以外,对战争进行占卜的有关记载,在《左传》里面,还有另外三则。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古代利用占卜的方法预测战争的做法有悠久的历史。

4、对疾病、灾祸、谋反等后果进行预测。

这种占卜内容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左传》当中也有确切的记载。在《左传·昭公十有八年》这一则中,就记载:晋国的国君和大臣们对邻国郑国发生的火灾非常的担忧,害怕引火上身,于是对火灾的未来情况以及会带来的结果进行了占卜和预测。

5、对婚姻行为进行占卜和预测。

自古以来,我国民俗文化之中就有利用占卜来决定婚事的风俗,这不仅成为了占卜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了婚俗文化的一部分。《左传》中对婚姻的古卜也有记载,如《左传·僖公四年》记载:“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筮之”;又如在《左传·襄公二十又五年》崔武子占筮娶棠姜。

6、对未出世之小孩的命运和未来进行占卜。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非常浓厚,古人们也常常利用占卜的方式来预测孩子未来的生活状况。在《左传·昭公五年》中就记载了庄叔用《周易》占卜穆子的出生。而在《左传·闵公二年》中也记载有桓公让卜楚邱之父为他的孩子成季之占卜出生后的命运。

可见,占卜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广泛地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了。虽然占卜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中得到的结论也并非是事情的结果,但其中也蕴含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如占得了凶兆,需要人们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行反思;占得了吉兆,并不代表着可以高枕无忧,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积极进取。

现代人对占卜应采取的态度

在古代,占卜的出现是古人在自然界和社会的种种压力之下,感到无力,或者对自己的境遇或者行为的后果感到难以把握,心中忐忑迷茫,希望借助神力带来启示,以求驱灾避难、逢凶化吉的心理作用之下的产物。因此,纵观古今,只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难以解决或者判断的事情,当人们产生了难以控制命运的时候,就会有人企图使用占卜的方式来预测未来。

在当代,很多人利用八卦知识来预测命运,但是从概率上来看,利用《周易》六十四卦占卜命中率为50%。这其中也有着很多复杂的原因,首先,占断词具有非常高的抽象性和辨证性,其并不具体。这些占断词也往往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和回旋余地。其次,对那些占筮不灵验的结果,很多人因为心理原因而回避记忆,反而是对那些“灵验”的结果印象深刻。最后,占卜所得出的预言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人受到了影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按照预言出的结果去做。综合上述原因可见,占卜结果是否灵验,是受多方面影响的。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迷信占卜结果,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占卜。同时,不要把希望寄托到占卜上来,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需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用积极勤奋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占卜自己前途命运的孔子

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常常为自己的前程占卜。一次,他占得了“山火贲卦”,就显得非常的悲伤和忧愁。他的弟子子张问他:“老师,占卜人说,贲卦是吉利的,为什么您却忧伤、失意呢?”孔子回答他说:“在《周易》之中,贲卦卦形山下有火,贲者,有杂色成文之象,有修饰、文饰之义,本来不是正色。然而颜色的质地,黑与白才是正色。占得贲卦,不是我希望的。我常听说,丹漆不需要文饰,白玉也不必雕琢了,这都是因为它们的质地好。”其实,贲卦是个文采之卦,这表示孔子会在文化上大有作为,但是,孔子更想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占得贲卦并不是他最想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