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观点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观点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篇论文向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更具体地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创造性地应用于美学,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上述定义。跟别林斯基一样,车尔尼雪夫斯基十分关注艺术的社会教育作用。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忽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说,这两部小说都堪称现实主义杰作,恰好跟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有关理论交相互映,蔚然成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观点

车尔尼雪夫斯基(Nikolay Gavrilovich Chernyshevsky, 1828-1889)是别林斯基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继承人,并在小说创作中实践了现实主义的原则。他的主要论著包括《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855)、《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1855)和《回忆屠格涅夫同杜勃罗留波夫的关系》(1883)。

《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篇论文向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了大胆的挑战。黑格尔曾经提出过“美是理念”的断言,而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尊重现实生活,不信先验的假设”的唯物主义原则出发,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更具体地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创造性地应用于美学,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上述定义。他有过一句名言:“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给美下过定义,他肯定了美跟其他审美范畴客观性,且指出了美的理想性,强调美随着时代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在他看来,新的时代“有新的要求,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它们”。他把美界定为生活的原因很朴素:“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强调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反映,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在于再现生活,艺术的内容是“生活中普遍引人兴趣的事物”。

跟别林斯基一样,车尔尼雪夫斯基十分关注艺术的社会教育作用。他认为艺术应该“说明生活”,“对生活现象下判断”,通过“描写生活所提出的主题”,“表现一定的思想”,成为“人的生活教科书”。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忽视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中心论点之一就是:“艺术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活生生的个别的事实去表现思想”,而是“尽可能在生动的图画和个别的形象中具体地表现一切”。后人曾经广泛地引用这一观点。(www.xing528.com)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等论著中,否定了自由派文人所谓的“纯艺术论”,同时揭露了他们对以果戈理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种种污蔑,捍卫了果戈理对俄国文学的贡献,赞扬他“第一个使得俄国文学坚决追求内容”,并强调“这种追求是沿着如此富于成效的倾向、即批判的倾向而进行的”。出于同样的立场,他高度评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屠格涅夫、格里戈罗维奇和托尔斯泰等新兴现实主义作家

除了理论著述之外,车尔尼雪夫斯基还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怎么办?》(1862—1863)和《序幕》(1867—1869)。《怎么办?》讲述了薇拉、罗普霍夫和吉尔沙洛夫等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他们都为对方的幸福着想而自我牺牲的高尚品质;《序幕》描绘了农奴制改革前夕的俄国社会斗争,捕捉住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最重大的政治现实。可以说,这两部小说都堪称现实主义杰作,恰好跟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有关理论交相互映,蔚然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