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教科书把佐拉(Emile Zola, 1840-1902)简单地归入自然主义之列,然而他的文学成果其实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合体。一方面,他是一个名叫“梅塘集团”的文学团体的核心人物;这个团体曾经发表由各成员汇集而成的《梅塘之夜》,后人把它看作自然主义运动的宣言。另一方面,他的系列小说《卢贡—玛卡尔家族史》中不乏栩栩如生的、代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以及气势磅礴的社会历史画卷。他笔下的法国第二帝国时期尤其令人难忘:作者纵意宕开大笔,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托现在读者面前。仅凭这一点,说它是现实主义小说就不过分。
事实上,佐拉是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影响下完成《卢贡—玛卡尔家族史》的构思和创造的。这一小说系列共包括20部长篇小说,它们以一个家族为线索,通过它的盛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迁:从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上台,到普法战争中法国军队全线溃败,第二帝国随之垮台,整整一个时代的风貌得到了展现。《卢贡—玛卡尔家族史》中塑造的人物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上自国会议员、经纪人,下至矿工、妓女、洗衣妇和屠夫,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而且许多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精细,达到了纤毫毕现的程度。
更具体地说,《卢贡—玛卡尔家族史》在反映政治演变、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描写工人的罢工斗争等方面都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尤其是在细节描写上颇为着力。例如,《萌芽》对矿工生活和工作条件的细致描写,确实让读者看到了矿工的贫困和难以忍受的工作环境,因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又如,《小酒店》中热尔维丝维庆祝生日,在举行家宴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古波家的好酒好肉的气味终于把全街的人熏得摇摇晃晃都醉了”,喧闹声使得警察以为出了什么骚乱。这样的细节描写可谓活龙活现,读者仿佛亲临了工人区的喜庆场面。(www.xing528.com)
佐拉的创作和世界观充满了矛盾。他一方面强烈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早期作品明显地带有模仿浪漫主义作家的痕迹。后来,他逐渐转向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由于受到了泰纳的环境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的影响,佐拉开始在其创作中遵行自然主义理论。他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写作,甚至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认为作家在写作时不应掺杂主观感情,而应客观地、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尽管佐拉对自然主义情有独钟,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抛弃现实主义,他的实际创作仍然接近现实主义小说。
即便我们把佐拉视为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他仍然与现实主义脱不了瓜葛:他的创作所代表的是19世纪在欧洲盛极一时的现实主义文学蜕变的产物。可以说,佐拉作为桥梁连接了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