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随着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西方世界开始分崩离析,传统的社会结构迅速解体。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世界市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残酷斗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夺去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而且摧残了亿万人的心灵,进而加深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幻灭感。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战争之后,整个西方世界疮痍满目,成为一片现代荒原。长期的争斗与疯狂的厮杀不仅使人们精疲力竭,而且也使他们的精神濒于崩溃。传统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以及现存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都被炮弹炸得四分五裂,人们十分恐惧地生活在一个混乱不堪和荒诞可笑的世界里。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各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锐激化,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和精神方面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英国不仅丧失了保持一百多年的海上霸权和称雄世界的金融、贸易等优势,而且在国内也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战后的英国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之中,国内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口剧增,劳资冲突进一步恶化,物价不断高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在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社会政治力量四分五裂,政府软弱无能,人们对前途悲观失望。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之后终于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大批工厂停业,银行倒闭,股价暴跌,失业与贫困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青年人对现实深感不满,对前途丧失信心,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成了思想空虚、精神孤独的“迷惘的一代”。空前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日趋严重的精神危机必然要求文学作品以更形象、更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英美意识流小说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它的崛起揭开了世界文学的新篇章。(www.xing528.com)
纵观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战后西方社会的严酷现实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现代西方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矛盾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扭曲,人们的自尊与自信每况愈下,而人的孤独感和异化感却与日俱增。在这样一种危机四伏、荒诞不经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发现生活变得越发不可思议。他们自己也难免患有病态社会中常见的各种病症,思维与言行往往显得不合情理。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一个最根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着重表现西方人的复杂心态与悲观情绪,通过揭示那个痛苦的“自我”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显然,这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中作家所面临的一个特殊的创作任务。由于小说的题材从外部客观的物质世界转向了内部主观的精神领域,作家必然要寻求一种新颖独特、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截然不同的创作形式来反映西方人的现代意识。这就意味着18世纪以来形成的传统小说必然在创作技巧、表现形式和结构布局等方面经历一次重大的改革与创新。英美意识流小说的崛起和蓬勃发展不仅迎合了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理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正因为如此,意识流小说才能于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文坛掀起阵阵热浪,最终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现代主义文学潮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