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课题。认真研究和解答这一重大课题,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从而成功实现和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的思想高度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任务,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再次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新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应当始终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从实践需求出发,面向实际、面向群众、面向未来,不断总结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经验、新做法,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用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发现,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揭示时代主题、引领时代发展,形成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代要求相一致、富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必须反映时代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既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历史条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帝国主义时代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历史条件,催生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历史课题,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马克思主义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引领时代发展潮流。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为研究历史、解读时代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要继续引领时代前进,就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把握时代变化,揭示时代规律,破解时代难题,指明时代方向,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发展新视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
时代化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紧扣时代主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牢牢把握求和平这个共同愿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牢牢把握谋发展这个时代主旋律,推动科学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促合作这个大势,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www.xing528.com)
把握时代脉搏。自觉顺应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从时代的演变中吸收新的元素、补充新的养分,使马克思主义发展与时代同行。当前,特别要紧密联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公共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和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面临的科学发展、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等问题,在破解难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推动时代进步。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升华,着力调整那些与时代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着力破除那些束缚时代发展、阻碍时代进步的理论教条和陈腐观念,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推动时代发展进步。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武装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思想养料和智慧,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与客观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头脑,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发挥改造主客观世界思想武器的强大威力。马克思主义如果脱离人民群众、远离社会实践,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永远也不会发挥实际作用。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这方面,应把握一些基本要求。
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总体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规律。坚持“三贴近”,就要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紧贴社会实际,真实反映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紧贴群众生活实际,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真实生动的材料宣传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
坚持“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要精,要管用”原则,编写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集科学性、可读性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本。坚持把教学与研究、讲授与辅导、讲课与讲座相结合,以传播知识、激发情感、坚定信念为目的,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橱窗等平台,精选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阐明基本原理,解答现实问题。坚持以党员干部为主体,把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普及理论与思考问题相结合、抽象的理论与通俗的事例相结合、严肃的内容与活泼的形式相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干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坚持“四真”,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创新学习方法,完善学习机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选准切入点,把握联结点,找准着力点,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科学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具体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不中国化,就不可能符合中国的实际和人民的需求,也不可能实现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不时代化,就不能反映时代特征,就难以解决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就发挥不了作用,就会失去意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三化”统筹、整体推进。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