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妈妈发现儿子上了小学之后,越来越懒惰了,觉得小的时候懒点就懒点,可是长大了还这么懒一定会影响学习,于是就问儿子:“儿子,懒汉好听吗?”儿子说:“不好听!”妈妈问:“那有人管你叫小懒汉,你生不生气?”儿子说:“我生气!我要打他!”妈妈说:“打也没有用啊,因为你懒惰,人们才称你为懒汉。要想不被人叫懒汉,就要做个勤奋的人啊!”儿子问妈妈:“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勤奋的人呢?”妈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大人做一些事情,积极主动地学习,该记住的都记住,该背诵的都背下来,这都是勤奋的表现啊!”儿子听了,对妈妈说:“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勤奋的人,免得别人管我叫懒汉!”
孩子都懂什么是好什么是赖,他们也知道勤奋好懒惰不好,但是要想孩子做一个勤奋的人,就需要讲究一些方法,不然,还真有点不容易。
抓住勤奋感培养关键期
俗话说,勤能补拙。即使一个人比别人笨拙,只要他勤奋努力,就会有所成就,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做一件事情,如果我们第一次做不好,但是勤于练习,多次之后就能掌握做好这件事的窍门,技能上获得了提高,也就能够做好这件事情了。当一个孩子具有做好一件事的能力的时候,他就有了一定的成功的满足感、自信心,伴随这样的自我体验,他的自尊水平、自信水平都会大大提升。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意识到多做事能够提升自己的做事水平和满足感,就会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让自己变得更加勤奋。
培养孩子的勤奋感,最关键的时期是小学阶段。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培养起了孩子的勤奋感,那么孩子一生都会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在勤奋做事的过程中获得了能力,在与同学竞争的时候,就能够战胜别人,他就会非常自信。反之,孩子可能就会比较自卑,这种自卑的心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科学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孩子重新回忆起往日成功的动作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那种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孩子消除自卑,增强信心。勤奋能够让事情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即使我们没有很高的学历、卓越的技能,但只要勤于做事、坚持不懈就能改变局面,获取成功。
培养一个勤奋的孩子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勤奋的孩子,不管他选择的未来理想是什么,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
1.把成功归因为勤奋、努力(www.xing528.com)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了这么一句话,一位妈妈对另一位妈妈说:“这次没发挥好,成绩一般!”另一位妈妈说:“我儿子也说,题目太难了,加上感冒了几天,成绩也退步了!”
一边听她们说,我一边想,看来,当下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归因确实有一些不利于孩子学习的成分。不管什么样的成绩,高了或者低了,我们都要归因于孩子是否足够努力、勤奋,而不是归因于题目的难度、个人的发挥、生病等不可控的因素上。
如果把好成绩归结到不可控的因素上,孩子就会觉得决定成绩好坏的是自己的智力、题目的难度、老师的教学质量、家庭学习环境的好坏等,于是就会认为学习好坏不是自己决定的,因此很可能自暴自弃。相反,如果把成绩差归因为自身因素,比如是否足够努力、学习方法是否对等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觉得学习不好是自身问题,那么,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会积极主动,能向中等的、适度的甚至较难的学习任务挑战。
要想孩子积极勤奋,家长平时不要夸孩子聪明,也不要贬低孩子笨,应把原因归结到孩子是否努力、有没有偷懒上,这样,既不会在孩子成绩差的时候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至于在孩子成绩好的时候让孩子翘尾巴,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比别人省劲。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于学习成绩才会好。
当孩子的脑子里装满了勤奋、刻苦、努力这一类积极的字眼时,他们就会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需要努力去争取。既然是争取,不够勤奋是换不来的。
2.让孩子习惯勤奋
往前数一辈,那个时候的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甚至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东西,他们都不觉得累;再往前数一辈,那个时候的孩子们走很远的路去上学,他们也不觉得累;再往前数一辈,那个时候的孩子们赤着脚去上学,去山上砍柴,他们也觉得很幸福。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坐公交车上学还觉得累?为什么他们拖拖地就觉得累?为什么他们写一会儿作业就要休息一会儿?为什么他们走一小段路腿就发软,要打车?就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习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他们已经变得四体不勤了。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多做事、多运动,让孩子的身体动起来,让他们的大脑运转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努力搞好学习,这样,当孩子习惯了勤奋的时候,他们就会是一个勤奋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