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课堂培养出息男孩的秘诀

课堂培养出息男孩的秘诀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听完这位妈妈的讲述,我告诉她:“你的儿子上课不会总是东张西望的,慢慢就好了。”上课听讲是一个知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听老师讲、看幻灯片、看老师板书等形式获得感觉,然后作出整体的反应,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个反应的过程包括觉察、分辨和确认。知觉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这就需要听觉记忆力、听觉理解力比较强。

课堂培养出息男孩的秘诀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这样描述她的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不注意听讲,上课还喜欢站着,老师让他坐下,他坐一会儿就又站了起来。现在上小学了,一年级都下学期了,本指望着情况有所改变,谁知却不好好听讲,一会儿看看旁边,一会儿摸摸衣服,老师讲的内容理解不了,老师留的作业也记不全,每次考试前都要我们盯着复习,才勉强能考个及格。这样下去,这个孩子怎么办呢?我想这个孩子是没出息了。

听完这位妈妈的讲述,我告诉她:“你的儿子上课不会总是东张西望的,慢慢就好了。”她充满疑虑地问我:“能好吗?”我说:“当然能好了!”她紧蹙的眉毛这才舒展开了。我没有安慰这位妈妈,我说的是实话。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养育,即使有一点小问题,也不会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大问题。

男孩为何不专心听讲

男孩上课不注意听讲,我们很容易将其与孩子的贪玩、不爱学习联系起来,这样主观的判断就容易做出主观的行为,于是,我们就总是要想办法让孩子懂得上课听讲的重要意义,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上课要注意听讲啊。”“你这个孩子,就不能好好听讲,不走神吗?”家长以为这么说,孩子就能改正,可结果呢?据老师反馈,孩子还是不注意听讲。

孩子为何不专心听讲?是他们太贪玩吗?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原因,那就是男孩的听觉能力比较差。

上课听讲是一个知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听老师讲、看幻灯片、看老师板书等形式获得感觉,然后作出整体的反应,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个反应的过程包括觉察、分辨和确认。孩子知觉到的信息受外部输入信息的影响,同时也受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的影响。所以说,即使是一个成绩非常棒的学生,如果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也很难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相反,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如果课前好好预习、上课注意听讲,也能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长此下去,也会成为优等生。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器官的特征,知觉能力包括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而课堂上,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视知觉和听知觉了。

通常听知觉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听觉专注力、听觉辨别力、听觉记忆力、听觉排序力、听觉理解力、听说统合能力、听觉记忆广度、听动协调能力。孩子的听知觉能力如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面来检验一下:

A.跟孩子说话的时候,看他听几句后才开始走神儿、做小动作。

B.看孩子有没有貌似在听,却眼神呆板,已经想别的事情去了。

C.讲过的话,看孩子能不能复述出来。

D.看孩子在写作业时,是不是一听到咳嗽、走路等细微的声音便转移注意力。

E.给孩子限制时间,让孩子写数字,看能写多少。

F.让孩子玩拼图,看水平怎么样。

G.给孩子看一个画面,然后让孩子回答问题。(www.xing528.com)

H.给孩子讲个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

如果孩子确实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事情,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听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提高上去了,孩子听讲顺利了,就不会总是东张西望了。

提升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细心的妈妈可以发现,即使周围的环境很乱,有的孩子也能很专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可是,有的孩子则不一样,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做,当周围有什么情况发生的时候,也注意不到。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听知觉能力。

1.提升听知觉能力

听知觉能力包括听觉专注力、听觉辨别力、听觉记忆力、听觉排序力、听觉理解力、听说统合能力、听觉记忆广度、听动协调能力。上课老是走神的孩子,一定是听觉专注力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引领他们做一些专注力训练,比如打乒乓球、拼图、听乐曲后模仿等等。

孩子的听知觉能力差,还可能是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比较差,这样的孩子常常分不清谁在说话,分辨不出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等。这个时候,让孩子听说话或者听儿歌,然后让孩子复述出来,就是很好的训练方法。

知觉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这就需要听觉记忆力、听觉理解力比较强。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他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说的话,更不能快速地回答出来。这不是他们智力水平低,而是他们的听觉记忆力和听觉理解力可能比较差。要想孩子饶有兴趣地听老师讲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得听明白了。这就需要家长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真正地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能够快速提取旧知识,并使其与新知识建立连接。至于理解力,多读书、多记忆词语,孩子的理解力自然就上去了。

如果孩子这几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平时再认真学习,打好基础知识,那么孩子的听觉排序能力、听说统合能力等就会慢慢地发展起来。

2.做好听讲的准备

当老师站在讲台上,很容易就能判断:哪个孩子在注意听讲,哪个孩子没有注意听讲;哪个孩子领会了老师所讲的内容,哪个孩子在不懂装懂。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选择那些听懂的孩子,做一个口头问卷,我们会发现,他们深知课堂听讲的重要性,而且提前做好了听讲准备。如果是高年级的孩子,我们还能发现他们已经掌握了好多高效听讲的方法,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是主动而积极的,也一定是成绩不错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从刚上学的小学生逐步变成中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在逐步提升孩子听讲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比如,预习的习惯、做笔记的习惯、跟上老师思路的习惯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