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育珠水域条件选择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育珠水域条件选择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育珠水域条件选择水是育珠蚌的生活环境,水域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按水域营养条件划分。位于城镇近郊的敞水水域,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及工厂无毒废水的排入,水质一般较肥,饵料生物丰富,育珠蚌在这种水域中的放养密度可较大。若进行育珠生产,则应择优进行利用。酸碱度超过适宜范围时,会影响育珠蚌正常的生活和生长,尤其是酸碱性超高的水体,育珠蚌不能生存。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育珠水域条件选择

(一)育珠水域条件选择

水是育珠蚌的生活环境,水域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因此,要选择良好的水域是养殖育珠蚌的关键之一。

1.育珠水域的类型

宏观地说,凡是能养殖鱼类的水域都可以用来育珠。总的要求是水质无污染、水源充足、水位相对稳定、水体面积不能太小。

(1)按水域营养条件划分。①富营养型。水深一般不超过4米,透明度为25~40厘米,氢离子浓度(pH值)为7~8,水呈黄绿色,浮游生物丰富(浮游植物为850万个/升以上,浮游动物为2.5万个/升以上)。此类型水域最适宜养蚌育珠。②腐殖质贫营养型。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70厘米以上。由于腐殖质多,形成胶状物质分散悬浮于水中,大量地吸收无机盐类,耗氧量大,使浮游植物的养分供应不足而得不到很好的繁殖与增长。水质较差,不宜养三角帆蚌,但尚可养殖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若在此类水体养三角帆蚌,则需要进行投饵施肥。③贫营养型。水中有机物贫乏,浮游生物量很少,底质为沙土或沙砾底,水质清瘦,透明度常在1米以上,初级生产力很低,一般不宜养蚌育珠。如果育珠的话,就需要投放大量的有机肥和无机肥。

(2)按水体流动性划分。①敞水水域。敞水水域具有溶解氧高、水质较清新的特点,一般不会出现溶氧缺乏现象。但饵料生物量的多寡不同而育珠效果也不一样。位于城镇近郊的敞水水域,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及工厂无毒废水的排入,水质一般较肥,饵料生物丰富,育珠蚌在这种水域中的放养密度可较大。在采用轮养条件下,每亩放养育珠蚌可在1000只左右为宜。位于农村的大水面,四周多为农田和村庄的水域,水质好放养密度大;若水域离村庄较远,水的肥度就差,饵料生物量一般,育珠蚌的放养密度可稍低。四周环山或贫瘠的丘陵水域,水质清瘦,饵料生物数量少,育珠蚌放养密度每亩不宜超过300~8000只。②微流水水域。微流水能不断给育珠蚌带来大量的饵料和溶解氧,而且能带走育珠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使水始终保持着新鲜状态。这种水域育珠蚌的放养密度可较高。视水体肥瘦情况而确定吊蚌数量,一般在800~1000只之间。这种水域最好实行轮养制,使水体生产力定期休复。③静止水域。静止水一般较肥,饵料生物丰富,但水质条件不如流水水域,而且水质变化大,不够稳定,常常出现溶解氧缺乏现象,若放养密度过高,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实际上,这类水域是我国淡水育珠的主要水体,一般以鱼蚌混养为主。由于面积相对较小,在管理方面相对也容易一些。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克服此类水面水质变化较大等弊端。

(3)按水域形态划分。①池塘。池塘包括连片精养鱼池、零星分布的塘堰等小水面,是目前养殖珍珠最普遍的水域类型。理想的水域面积应为5~12亩左右,水深在2米左右,水质容易培肥,水体不与外界直接相通,浮游生物丰富,只要管理得当,较有利于育珠生产。②沟港、哑河。哑河是一头断流,另一头通流的河道。哑河与沟港随着养珠业的发展而正在被认识利用。这类水域水体经常流动,溶氧充足,水质清爽,饵料生物较丰富(略比池塘差),如流速适当(小于5米/分钟),水位稳定,无污染,则是育珠的最佳水域。对于河道,育珠时应选择水面较宽、水位较深、无污染的河道。③湖泊。这些水域面积大,具有封闭性和通江性两种类型水域的特点,水面大,氧气十分充足,但不同的水域,水质肥瘦不一,因而饵料生物或多或寡。若进行育珠生产,则应择优进行利用。如果利用得当,会产生相当好的经济效益。④水库。水库的功能是以灌溉农作物为主,因而水体经常交换,一般水温偏低,水质清瘦饵料生物贫乏,一般不宜用于珍珠养殖。但一些中、老年型水库,经过多年的养鱼和有机质的堆集,水质逐渐由瘦变肥,亦可择优用于育珠生产。

2.育珠水域的基本条件

(1)水深。育珠水域的水位深度以1.5~4米为好,以2米左右为最佳。低于1.0米或高于5.0米均不宜养殖珍珠。因为若水位过浅,水温受气温影响变化大,夏季炎热,水温过高,冬季寒冷,水温过低。同时影响水质的稳定性,如容易受风浪的影响而浑浊。而水位过深,则下层水温低,影响水中营养物质循环,饵料生物难于满足育珠要求。对育珠蚌的生长同样不利,严重时会引起育蚌死亡。

(2)水的酸碱度(pH值)。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在6.5~8.5左右(不受外界影响,如污染等),都可以养殖珍珠。中性或偏碱性的水域(pH值7~8)最适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酸碱度超过适宜范围(pH值低于6.0或高于9.0)时,会影响育珠蚌正常的生活和生长,尤其是酸碱性超高的水体,育珠蚌不能生存。因此,适宜的pH值是珍珠养殖的必要条件。(www.xing528.com)

(3)水流。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培育十分有利。一方面,流水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补充快,从而较好地保证了育珠蚌的营养需要。另一方面育珠蚌的排弃物能得到及时性的清除,有利于减少污染,提高珍珠的质量。第三,流水使营养盐类均匀分布,促进热量向各水层传播。生产实践证明,三角帆蚌在水流畅的河道中养殖生长良好,养殖1年可产珍珠5克/只,且光泽度好,质量较高,而在静水水域中则生长缓慢,养殖3年仅产珍珠2.5克/只。褶纹冠蚌的养殖也可得到相似的结果。

(4)无机盐(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河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都离不开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水体中溶有多种营养盐类,这些盐类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分(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因此,蚌对钙的需求量较大。一般要在15毫克/升以上。以外,还要求有一定量的镁、硅、锰、铁以及铜、锌、铝、银、金、钒、铜、镧、硒、钇等元素,特别对一些营养元素如氮、磷等需求量很大。

(5)饵料生物与水色。饵料生物是育珠蚌生活和生长的重要基础,水体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需要的营养得到较好的保证,就生长快,育珠质量高。育珠蚌与其他蚌一样具有直接营养和渗透营养的特点,其主要饵料生物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及部分原生动物。浮游植物有隐藻、硅藻、甲藻、金藻和绿藻等;浮游动物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及原生动物等。其中浮游植物是育珠蚌的主体饵料,三角帆蚌以食硅藻、甲藻等为主,兼食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育珠蚌由于行动迟缓,基本没有主动摄食的能力,只能靠其鳃和唇瓣上的纤毛摆动,造成水流,使水不断从进水孔进入,经过筛滤得到食物。这种非常被动的取食方式,其饵料组成成分必然随着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变化而变化。

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泥砂碎屑的含量决定着水体的水色和透明度,从水色的深浅,可以看出水中饵料生物的丰歉。饵料生物多,则透明度低,水色深。一般以黄绿色的水体最适宜于养殖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透明度,三角帆蚌以30~45厘米为佳,褶纹冠蚌以20~35厘米为最佳。

(6)光照和通风。光照是影响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光照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运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珍珠的光泽有较大影响。因此确定好吊养深度,增加光照,对育珠蚌的生长极为有利。

通风的水域能使水面形成波浪,继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以促进水体上下层对流和热量的传递,故育珠蚌养殖水域的四周要无茂密的树木和高大建筑物遮阳挡风,使水域保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7)水温。温度与生物的新陈代谢强度有密切的关系。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以及珍珠的形成和生长都直接受水温的影响和控制,育珠蚌对水温变化的耐受范围分3种情形:①最适温度范围,20~30℃。这个温度范围内,育珠蚌(褶纹冠蚌15~30℃)生长和发育迅速,珍珠质分泌旺盛,成珠速度快。②最低温度,8℃。在此温度下,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处于停滞状态,活动微弱,珍珠质分泌基本停止。③最高温度,35℃。水温超过35℃,育珠蚌的生长受到阻抑,新陈代谢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致使育珠衰弱甚至死亡。故在养殖过程中,要随水温的变化来调节吊养深度,使之处于适宜生长水温。

(8)无污染。即水质无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同时无重金属、非金属及城郊的富营养化和乡间的农药污染,有毒物质的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9)养殖水域的其他条件。养殖水域底部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以防其与育珠蚌的饵料生物争夺营养,同时可防止其死亡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对于一些敌害生物如虾、蟹等也应及时清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