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珠蚌的生态习性
育珠蚌的生态习性包括育珠蚌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等方面。具体内容有蚌的摄食与营养、生长与发育、生殖以及行动和呼吸等一系列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掌握育珠蚌的生态知识,对于从事育珠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生活方式
(1)摄食。蚌的饵料主要是水中的有机碎屑和微小生物,如轮虫、鞭毛虫、单细胞藻类等。蚌没有捕食器官,不能主动摄取食物,只能被动性地滤食。在输送饵料的过程中,较大的颗粒掉入外套腔中,被外套膜表皮上的纤毛摆动而送至边缘,在闭壳运动时排出体外(图1-18)。由此可见,蚌对食物的大小有一定的选择,但蚌对饵料的性质似乎没有什么选择。蚌过滤水的能力很强,每天经单个蚌过滤的水量,可达到40升左右。
图1-18 河蚌摄食和选食的过程
(2)栖息。河蚌作为水生底栖动物,栖息于淡水的湖泊、江河、池沼等水底或泥沙中,营底栖生活。生活在自然水域的蚌,在高温或低温时,将其身体全部或部分埋藏在泥沙中,蚌体的前端向下,后端朝上外露,出水管和入水管伸出壳外(图1-19)。
图1-19 河蚌栖息时的状态
(3)生长。一般来说,河蚌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但其生产速度随种类、年龄、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变化。蚌的一生中,在胚胎初期,体积一般不增长,到幼体开始摄食时才开始增长,但增长速度很慢。然而,蚌进入幼年时生长迅速,到老年时又逐渐变慢或停止生长。
蚌类的生长不仅由内在的条件能决定,而且与其生活环境条件(主要是水温与饵料)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河蚌的寿命较长,通常为10年左右,珍珠蚌的寿命最长,能够活80年左右。
(4)行动。蚌的行动能力较弱,只是依靠其斧足的伸缩移动位置,每次只能移动2~3厘米的距离。
(5)繁殖。在繁殖期内,雄蚌的成熟精子由输精管经生殖孔排到鳃上腔,再随水流从出水孔排至体外的水体中,含有精子的水又顺着水流经雌蚌的入水孔,进入雌蚌的外鳃瓣的鳃腔中,而这时候雌蚌的卵子经输卵管从生殖孔送到自己的外鳃瓣的鳃腔中。这样,精子就和卵子相遇而受精。受精卵在鳃腔中分裂、发育、孵化(外鳃腔有育儿囊的功能),经过囊胚、原肠胚,最后发育成钩介幼虫(图1-20)。(www.xing528.com)
(6)发育。从受精卵到钩介幼虫,约需一个冬季的时间。每年春季,成熟的钩介幼虫随水流排出体外,在水中开闭双壳,自由地遨游,当遇到水中的鱼类时,则用长长的足丝附在鱼体上,用壳钩钩在鱼的鳃和鳍条上。被钩着的鱼因受钩介幼虫的刺激,组织发生反常的增殖,使钩介幼虫被藏在其中,逐渐形成被囊状态。附着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以外套膜上皮吸收鱼体的养料营寄生生活,直至幼体变态,也就是足丝消失和形成口、足、平衡器、鳃、神经等器官时,经2~5周的时间,幼虫破囊而出,离开鱼体,沉落到水底,变成稚蚌,开始营底栖生活。河蚌的发育较缓慢,一般要到第三年鳃瓣才渐渐长全,到第五年才能达到性成熟,进入繁殖阶段。
图1-20 育珠蚌的生活史
1.受精卵 2.多细胞期 3.原肠期 4.未成熟的钩介幼虫
5.成熟的钩介幼虫 6.寄生在鱼体上 7.从鱼体上脱落的稚蚌 8.成蚌
2.对环境的要求
(1)水温。蚌是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水温直接影响到它的新陈代谢。三角帆蚌的适应水温为8~35℃,最适水温为26℃左右,这时正是繁殖高峰阶段的水温。当水温为8℃左右时,蚌开始处于半休眠状态;当水温37~38℃并持续5~7天时,蚌多发生热昏迷现象。育珠水域的水温,也影响到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即间接影响到三角帆蚌可能获得的营养物质。
(2)pH值。三角帆蚌育珠水域的pH值宜控制在7~8的中性和微碱性之间。在这种pH值的育珠水域中,饵料生物的生产力较高,更有利于育珠蚌对钙离子的吸收和珍珠质的沉积。
(3)溶解氧。充足的溶解氧能促进蚌的新陈代谢。三角帆蚌育珠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于2毫克/升时,则蚌的呼吸频率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滤食减少,甚至停止滤食。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于1毫克/升时,蚌在几天内即会窒息死亡。育珠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主要是依靠从大气中溶入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除动物的呼吸作用外,还有有机物的分解、其他气体的上升氧化、水温的变化、地下水流入等方面。
(4)透明度。育珠水域的透明度,主要取决于浮游生物量和其他有机物质的含量。在集约式的较高密度育珠中,最适宜的透明度为40~50厘米。如果透明度过低,即低于30厘米时,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发育,在此种水体中,也不适宜饵料生物的繁殖。如果水体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则表明水域中蚌的饵料基础薄弱,不利于育珠蚌中珍珠的形成,这时应予以施肥培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