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无论是求职书籍还是招聘网站都在过分渲染面试技巧的重要性,使得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混得不太好的“虾米青年”天真地以为面试技巧就是制胜的法宝,为了获得这个法宝,他们通过购买书籍和看求职网站来武装自己,以求在找工作和求职面试时能够轻松过关,谋得一份好工作。
然而,他们如此看重求职技巧,常常会陷入“技巧游戏”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结果是求职热情深受打击。因为把面试技巧当成取胜的法宝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企业看重的是应聘者身上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工作经验、能力、综合素质等。单凭求职技巧来包装自己很容易被企业淘汰掉。
一个招聘经理这样说:“来面试的大学生,他们很会打扮自己,简历制作得也精美,很懂得去表达自己,让我们误以为他们是出色的人才。等通过了面试来公司上班,没干多久就被我们辞退了,因为我们发现他除了面试技巧,啥都没有。”
一个面试考官也说:“在招聘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求职的简历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就仿佛是一个人写的,而在面试过程中,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也十分雷同,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我通过了解才发现这些求职信都来自一本谈应聘技巧的书。令我吃惊的是,我在几本书中都看到几乎相同的应聘信填写模式。我很困惑,大学生求职除了机械性技巧之外还有什么?”
在这个过分强调求职技巧的年代里,我们把面试看得太片面,而有些片面是人为造成的。那些天天嚷着技巧的求职网站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点击率,说到底为了自己的广告收入。那些为你指点迷津的求职书籍,为你介绍各种各样的求职技巧,说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在求职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但他们过分强调技巧的重要性也无非是忽悠你买书,目的是提高图书的销量。那些求职培训机构,说只要接受了他们的培训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这也太神奇了吧。
其实,对于这些求职技巧,我们不能说没用,只能说全靠这些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它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只是一种表现自我的方法,并不代表一个人真正的能力。比如一个青涩苹果,你在它的外边用漂亮的盒子包装起来,但过分的包装不代表它的味道好,苹果要想好吃,必须有鲜美的果实。
面试技巧这东西是可以学的,也可以抄袭的,这就像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靠抄袭和临阵磨枪也能取得好成绩,你能说这样学生刻苦学习吗?分数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全部,面试也是如此,那些技巧谁都可以学,也可以“抄袭”别人的经验,但这些都不是属于你的东西。你应该问问自己,你除了面试技巧,有没有真正的优势,能够符合企业的要求。如果你一无所有,只懂得面试技巧,即便通过了面试获得了职位,也在那个企业呆不了多久。这也是为什么在学习的时候老师重点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不把求职技巧当作教学内容的原因。
对企业而言,他们进行面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符合自己需要的人才,能胜任具体岗位的人才,不会把一个仅是面试能力出色的人当作人才。
比如这个例子:(www.xing528.com)
一个企业需要程序开发人员,就在网站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几天后,有两个年轻人前来面试。一个人刚毕业没什么经验,有没有能力也很难判断,但他口才好,能说会道,在面试前买了很多求职书籍研读,在面试过程中应对自如,与招聘者聊得很投机。而另一个人没有第一个人活泼,他不善言谈,说话也一本正经的,在面试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一些面试问题回答的也不够好。可他有着五年的工作经验,绝对是这个行业的人才,几个招聘者互相交流了一下,都点点头。
一个星期后,该公司公布招聘结果,面试表现最佳的那个木讷男生却胜出了,成为该公司一名程序开发人员,月薪有5000元之多。这个结果令第一个人很迷惑不解,通过询问,招聘人员告诉了他答案:“如果我们招聘的是销售人员,你一定是最佳人选,但我们招聘的是技术人员,是一个能够出色完成程序开发任务的人,我们只看重经验和能力,相比之下,那个人在这方面很符合我们的要求。”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实,企业招聘人才看重经验和能力,而面试的目的也是来考察求职者是否符合这些条件,是否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没有什么比这更现实。有49%的招聘者认为“经验和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
至于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技巧、沟通技巧、协调技巧都是辅助参考的,只有当所应聘的岗位需要这些能力时,它才会成为优势。比如你当过管理人员,在面试过程中表现了你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你的表现一定令招聘者满意,这个满意建立在你曾经做过管理者这个基础上。假如你根本没当过管理者,也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你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就难以打动招聘者。
所谓经验,说简单些就是你是否从事过类似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就能很快胜任工作,从而减少培训你的时间,在这点上企业是比较现实的,小公司更不会给你培训的机会,他们要的是立刻就能适应岗位的人。而能力,它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看几本书籍就能获得的,面试技巧也不代表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比如你当编辑有编辑的能力,当导演要有导戏的能力,当设计师要有想象能力……这些都需要基本功,做过的人才有底气说自己有能力,没做过的只能是纸上谈兵。你有作品,有拍过的电影,有设计过的东西最能证明自己,说得再多表现得再好也没有作品有用。
除了工作经验和能力,求职的综合素质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企业不看重学历,也不特别看重经验,但对综合素质要求严格,比如是否有职业道德、职业规划,有没有团队精神,热不热爱学习,有没有正直感、责任感、诚信等等,它是大企业判断潜力人才的标准,这样的人值得培养,对企业的发展有利。一个高级招聘人员这样表示:“我们公司需要那种有责任感、坚持、坚韧度的求职者,他们需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目标是什么,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
也许这些素质你可以在面试过程中伪装,可以尽量往好的方面表现,让招聘者看到一个满意的你,从而通过面试技巧蒙混过关,但内在的东西是不能长久伪装的,比如脾气暴躁和性格内向,你能在一时改掉和克服,但你难以长时间保持自己状态,总有一天你会露馅的。你到这个公司上班后,老板通过观察,发现你根本就不具备这方面的素质,他一定会对你很失望,至少你欺骗了他的眼睛。因此,希望大学生在注意培养面试技巧的同时,更加注意修炼内在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这里不是否定求职技巧的重要性,掌握这些技巧绝非坏事,相反还能提高你应聘的几率,能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我们只是想告诉你不要迷恋它,不要把这些技巧当作救命稻草,一味去钻研技巧而忽视对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取的,同时还要全面提高自己内在的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