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周公制礼乐:张扬至高道德的礼仪规范

周公制礼乐:张扬至高道德的礼仪规范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周公之后,礼乐则成为维系社会等级制度和张扬至高道德的礼仪规范。周公为制礼乐呕心沥血,一方面大量阅读文化典籍,借鉴历史经验;另一方面寻访许多贤士和下层人民,向他们征求意见、了解情况。周公礼乐的影响通过礼乐来治理国家,周公的举措可以说是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从而使华夏民族进入了礼乐文明社会。周公的礼乐思想即后世儒家学说的源头,影响中国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公制礼乐:张扬至高道德的礼仪规范

时间:西周初期

礼乐本源自先民的祭祀活动,礼为祭神的供奉,乐为娱神的歌舞,故周公之前,礼乐的主要功用是敬神。而周公之后,礼乐则成为维系社会等级制度和张扬至高道德的礼仪规范。

博览典籍,遍访贤士

东都洛邑建成后,周公还政成王,周王朝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此后,为了辅佐成王安人心、定天下,周公便着手制礼作乐,希望通过典章制度、礼仪规范、干戚乐舞,以达到化成天下的目的。

周公为制礼乐呕心沥血,一方面大量阅读文化典籍,借鉴历史经验;另一方面寻访许多贤士和下层人民,向他们征求意见、了解情况。古书记载,周公“朝读书百篇,夕见七十士”,其辛苦忙碌可见一斑。周公居住的洛邑城内多是殷商遗民,其中不乏具有真知灼见的贤士。周公经常与他们攀谈,征询他们的意见。周公还命这些遗民为自己演示殷商的各种祭祀活动,让他们详细解释祭祀过程中每个动作、每句话与每个祭祀礼器的意义,并找来古书与之对照。周公还亲自前往各个诸侯国,向他们请教各地特有的礼仪。

在此基础上,周公又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对前代的礼乐进行了规范和整理,形成了一套适应西周政权统治需要的礼乐制度。

西周贵族服饰

西周的服饰分弁、冕、冠、巾、帻。弁为天子服饰,冕为王公诸侯服饰,冠为有身份的人的服饰,巾、帻则是一般人的服饰。(www.xing528.com)

礼乐成,天下安

西周的具体礼仪制度主要见于“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根据“三礼”的记载,西周的礼仪是一套繁复而完备的制度,如规范日常生活的冠礼、丧礼、聘礼、乡饮酒礼、士相见礼,规范祭祀的祭礼,饮食宴客的飨礼、燕(宴)礼,规范君臣上下之制的觐礼、朝礼以及军队的出征礼仪——军礼等,涉及西周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礼仪规范的目的在于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

西周的各种礼仪具体执行起来也非常繁复,以乡饮酒礼为例,主要分为六个礼节。一是谋宾、戒宾、陈设、迎宾之礼,即由主人与“乡大夫”商定客人的名次,一般选定宾一人,介(即陪客)一人及众宾多人;然后主人置办酒席,催邀客人;最后主人与傧相在门外迎接,三揖三让后将客人迎进大堂。二是献宾之礼,即主人对宾客敬酒之礼。三是作乐,即在主人敬宾客时,由乐工在席间唱歌并奏乐。四是旅酬,即主人派傧相敬客,然后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众宾之间再按长幼之序以长酬幼。五为“无算爵”和“无算乐”,即宾客升座之后,举爵畅饮,歌乐不断,直到尽兴而归。六是送宾之礼,即宴饮结束后,乐工奏乐,主人送客出门。第二天,宾又来拜谢,至此整个乡饮酒礼才算结束。

“乐”也源于祭祀,它与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乐由中出,礼由外作”,即礼由外在来规范人伦,而乐则是通过乐舞来使这种制度深入人心,使人们从内心产生对礼的认同。在西周,乐舞与礼仪相配,有十分严格的制度,不同的等级配以不同的乐舞。

周公礼乐的影响

通过礼乐来治理国家,周公的举措可以说是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从而使华夏民族进入了礼乐文明社会。这一点上,周公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进步的确是功不可没。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周公极为敬仰,由于孔子的推崇,周公后来成为儒家学者最为尊崇的古圣人之一,有时与孔子合称为“周孔”。周公的礼乐思想即后世儒家学说的源头,影响中国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