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简称AAT)的简称,和智力测验一样,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它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能力测试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的一门,也是其中难度较大的一项。
行测考查的重点:把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这五个方面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是因为它们是上述能力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也是便于实际测查的内容。以下介绍行测中的5种笔试类型:
1.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言语理解与表达分类三大类:词语表达类、语句表达类和阅读理解类。
1)词语表达类
词语表达类分为词语替换和选词填空两种题型。
(1)词语替换。
词语替换的目的是考查应试者对语句中某一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即能够熟练而准确地运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来对句子中的重要词语进行替换。出题方式通常是给定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该句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词下面画上一道横线,然后从可供选择的四个同义词或近义词中选出一个与句意最为接近的词语来替换画线的词语。
解答词语替换这种题,首先需要应试者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画线词语的含义;其次要求准确分析所给词语的含义,从而选择出最符合句意的词。
作为应试者,应清楚做这类题是有一定技巧的。基本原则:用所选定的词语替换画线的词语后,句子的含义基本一致。基本要求:替换之后的句意与原句意一致,同时替换的词在整个句子中要协调,要符合原句的语境。词语替换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迅速地理解考题中画线部分指定的词语,同时能够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区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然后迅速选定一个进行替换。
下面,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来具体分析一下词语替换的要求与方法。
【例1】老张是一个非常诙谐的人。只要有他在,大家总是乐呵呵的。
A.动人 B.和谐 C.风趣 D.可爱
【解析】句中的“诙谐”一词主要是指老张这个人说话幽默,与“风趣”是同义词,因此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
【例2】为了查清事实真相,掌握第一手材料,记者们又连夜采访了几位知情者。
A.拜访 B.寻访 C.访问 D.走访
【解析】几个选项中都有“访问”的意思,但只有“走访”更符合原句中“采访”的原义,所以比较理想的答案是D。
(2)选词填空。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词义的辨别分析能力。公务员考试中已较少见到这类题目,但应试者仍应练习。选词主要是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从所给的几个词中找出一个和所给句子句意符合的词。填入空格的词,必须使句子看起来完整,句意表达清楚。
应试者应注意,答选词填空这类题目,一定要提高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分析、辨别能力。它采取的是虚空待填的考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难度要大于词语替换。
对待选词填空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应试者首先必须拥有大量的词汇储备,对常用词的词义、词的用法、词的结构、词的惯用句式了如指掌。其次,应试者应将每个词和句意环境联系起来,即在句子中分析、理解词义,这样才能对词义把握得更准确一些。第三,应试者应加强自己的语感练习,可通过多读、多写来达到这个目的,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表达的就是语感增强后,含义便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与前一种题型相类似,选词填空题也是考查应试者因词义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对不同词汇的辨析能力。只不过因为缺少了句中的参考词汇,难度稍微大了一些。我们知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个词只有应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具有确切的意义。换句话说,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把一个词汇理解得准确、具体、透彻。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选词填空这种题的解答思路
【例题1】中国古塔的建造,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 )的。
A.首屈一指 B.屈指可数 C.空前绝后 D.史无前例
【解析】此题的题意指中国古塔各方面在古建筑中都是其他建筑无法比拟的。答案A“首屈一指”可说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其他三个答案都与题意不符。
【例题2】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 )的美景。
A.美丽 B.奇丽 C.艳丽 D.绚丽
【解析】此题只有选择“奇丽”才能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完整和连贯。虽然美丽、绚丽、艳丽都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色或景观,但绚丽是灿烂美丽的意思,艳丽为鲜明美丽的意思,用于此处均不够贴切。若用美丽,则最后一句话就变成“处处有美丽的美景”,更不合适,所以只有“奇丽”最准确。
2)语句表达类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所以,这种题型对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相对于词语替换、选词填空来说,语句表达的难度较大,它要求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语句表达主要有以下出题方式。
这种题型通常是给出四句话,其中只有一句话是正确的,其他三句都存在着语病,要求应试者找出正确的一句话来。综合各种情况,可能出现的语病有:
(1)用词错误。
【例题】对金钱的强烈欲望,已经把他改造成一个冷血动物。
【解析】在此句中,“改造”一词通常指将习惯不好的人变成一个好人,用在这个句子中显然不合适,可以将这个词改成“扭曲”或者“变成”,更符合题意。
(2)语法方面的错误。
【例题】网球运动员在比赛间隙,经常会喝点水,吃点香蕉,以强壮他们的体能。
【解析】此句中的“强壮”一词本应是形容词,如“身体变得强壮了”,一般不用作动词,句子中应当找一个能与“体能”搭配的及物动词,因此“补充”最为合适。
(3)修辞错误。
【例题】小王非常热爱本职工作,他经常对同事们讲,要像发疯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
【解析】热爱事业属于理智的行动,而喻体“发疯”常指人丧失理智、不能正常做事,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
(4)逻辑错误。
【例题】陕西李自成的起义,均田免粮,英勇抗击明军的围剿。
【解析】此句中的“起义”这个概念,本是一种行动,不可能有后面的行为,有行为的是人,所以“起义”已经暗换成“起义军”的概念了。
3)阅读理解类
阅读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所谓阅读理解,即给应试者一些书刊文章,让应试者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对所给题目做出正确判断。
在解答这类试题时,首先必须对整段短文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并能找出这段话的主题。因为后面设计的问题往往与主题有关。此外,还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有些问题的设计与关键词有关,以此来考查应试者阅读的准确性、细致性。
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加工,也就是概括具体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炼与升华。在抽象概括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完整而不片面,文字简明而不拖沓。
另外,在解答时还要从选项与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注重辨别筛选信息。
分析作者观点也是解答这类题的另一种方法,作者的观点,就是记叙文中的主题、议论文中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在公务员考试中,文章阅读主要是说明文阅读,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是解答好阅读理解题的重要方面。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视觉、感觉、知觉的完美结合,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原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判断、综合、推理,以达到准确理解的目的。
(1)片断阅读。
片断阅读,一般情况下每道题都包含一篇短文。在短文后面有一个不完整的陈述,应试者从所提供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来完成这一陈述。
这类试题,要求应试者对整段短文有准确、完整的理解,并要找出这段话的中心主题,另外,应试者一定要把握短文中的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往往跟短文的主题有关系。
关于片断阅读,一般常见两种题型:一是给出一段陈述有关事实的短文,应试者从题后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支持前面材料的论点或观点的正确答案;二是从短文后给出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最能准确复述该短文的一个句子。不管是哪种题型,应试者都要把握短文的中心意思,尤其是短文中那些比较重要的关键词。
(2)文章阅读。
文章阅读,是要考查应试者对语言文字的综合理解与分析能力,它包括对文章中语句的一般意义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文章中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看法的理解,对文中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有诸多因素影响下明晰字词句义,准确地筛选并吸收信息。
文章阅读的题型,主要形式即给应试者一篇400—600字的小文章,在文章后列出几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选择出正确答案。
近几年来,文章阅读已成为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重点内容。作为应试者,一定要加强文章阅读的练习,培养自己理解、分析材料的综合能力。在练习中应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梳理出有关规律。
例题:
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宇宙论现被称为宇宙学的标准理论。支持该理论的主要有以下三大观测事实:
第一件观测事实是20世纪20年代哈勃关于星系光谱“红移”的重大发现。红移,即星系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而且星系离我们愈远则红移值愈大,红移值的大小由哈勃定律描述。怎么会发生这种红移的呢?我们知道,当一列火车迎面开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很高(声波的波长短),但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就明显降低(声波的波长变长),这叫多普勒效应。光同样有多普勒效应,当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它的谱线波长会变长,我们就称谱线红移了。
第二件观测事实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于1965年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64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量某一区域星系发出的射电波强度。出乎意料的是,在7.35厘米波长上他们收到了相当大的且与方向无关的微波噪声。在随后一年里,他们发觉这种微波噪声无变化。随后的研究表明,这种热辐射就是宇宙早期原始火球高温热平衡辐射留下的遗迹。这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关键的证据。
第三件重要观测事实是宇宙物质的化学组成。在地球上元素序号为2的氦元素很少,但在宇宙中,其含量高居第二,仅次于1号元素氢。宇宙中,氢约占3/4,而氦约占1/4,其他所有元素的含量还不到2%。若认为氦是由于宇宙中通过恒星内部核反应产生的(4个氢原子聚变形成1个氦原子),我们可以估计一下银河系自诞生以来一共产生了多少氦。计算表明,它仅提供了银河系中现有氦的1/10都不到,这说明氦不可能是在一代代恒星生生灭灭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只能是宇宙形成时的原始物质组成的。根据大爆炸宇宙理论推算,现今宇宙中,9/10的氦都是在宇宙诞生后最初3分钟内形成的。
(1)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把测量天线对着宇宙的哪一个方向,都会接收到这种辐射微波。
B.这种辐射微波,波长和强度都是稳定不变的。
C.这种辐射微波来自于宇宙原始“火球”,“火球”不灭则此种辐射微波也不会消失。(www.xing528.com)
D.这种辐射微波发现虽属偶然,却成了“大爆炸”宇宙理论的关键证据。
(2)宇宙中氦的大量存在可以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下列陈述,与这种“证明”无关的一项是( )
A.在地球上所有的元素中,氦元素的数量很少。
B.宇宙中氦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氢,高居第二位。
C.恒星的生生灭灭,以其内部的核反应可以产生氦,但数量有限。
D.氦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只有宇宙的“大爆炸”才具有生成如此大量的氢的条件。
(3)对于“谱线红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地球上所观测到的星系光谱不是稳定不变的,星系的谱线波长不断在变长。
B.星系离我们越远红移值越大。这是因为,红移值是由星系间的距离本身决定的。
C.从地球上观察到的红移现象,假如我们登上其他星系,也能观测到。
D.从谱线红移的现象可以判断,宇宙目前仍在膨胀之中。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宇宙仍在膨胀,这膨胀的动力就来源于最初的宇宙大爆炸。
B.宇宙微波背影辐射证明有“原始火球”的存在,所以能成为“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C.宇宙中的氦主要不是靠恒星的生灭产生的,这个结论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推测出来的。
D.大爆炸宇宙理论因为有三大观测事实做证据,所以已成为宇宙科学家的共识针体。
2.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2 9 16 23 30 ( )
A.35 B.37 C.39 D.41
【解析】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前一个数加7等于后一个数,故空缺项应为37。正确答案为B。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考者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22×32×42×52的值为( )
A.1 437 536 B.1 527 536 C.1 436 536 D.1 537 536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运算的题,答案为D。
3.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考查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是数量关系和图形的转动。牢牢把握住这两大灵魂就基本把握了图形推理题目。
【例题1】
【答案】B
方法一:从图形旋转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题目。顺时针方向看,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具体地说,第一行三个图形中,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然后从第三列往下看,发现黑色小方框仍然在作顺时针旋转。整个观察顺序是:第一行,从左向右,到了第三个图形,从上往下;到了右下角的图形,从右往左,到了左下角,再从下往上。如果选择逆时针方向分析,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逆时针旋转。最后同样得到答案B。
方法二:从图形的数量关系来分析这个题目。图中含有黑色小方框的图形是成对出现的。因此答案为B。
【例题2】
【答案】A
从列的角度来考察:
第一列,从下往上,三个图形中,图形外的线段数量分别是1,3,5。
第二列,从上往下,三个图形中,图形外的线段数量分别是7,9,11。
第三列,从下往上,三个图形中,图形外的线段数量分别是13,15,17。
分析这类题目的时候,如果从行的角度去考察,难以发现规律,不妨改变一下角度,从列的角度去考察。本题每个图形出头线段数目,如下图:
第二种题型:演绎推理。这种题型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由于篇幅有限,例题参见《应届生求职笔试全攻略》(购买网址:http://vip.yingjiesheng.com/newbook/)一书中的逻辑推理及智力题下的语言推理小节。
第三种题型:定义判断。运用标准进行判断,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孝敬父母,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四种题型:事件排序。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都以简短语句表述,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例题】(1)收集书籍 (2)购买材料 (3)打造书架 (4)雇用木工(5)排列书籍
A.4-3-1-2-5
B.1-4-2-3-5
C.4-3-2-1-5
D.3-2-1-4-5
【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收集书籍(1)—雇用木工(4)—购买材料(2)—打造书架(3)—排列书籍(5),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最为合理。
4.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主要侧重考查考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内容。
【例题】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规定,正确答案为A。
5.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