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网络舆论: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已突显

中国网络舆论: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已突显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主义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则都是本民族利益。因此,民族主义既可能导致爱国行为,也可能导致背离爱国的行为。网易、天涯、中华等网所做的相关调查,结果均大同小异,都表现出了中国网络舆论较为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而且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倾向通过网络舆论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其实,极端民族主义是“极端主义”的突出表现。

中国网络舆论: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已突显

这里说的民族主义主要是指极端民族主义。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族主义呈现出日益高涨的局面,不论是在舆论形成方面,还是在推动民众在现实中采取行动方面,都达到令人不能不高度关注的程度。例如,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此事引爆了中国网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新华网、人民网、天涯社区、凯迪社区、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的网民言论中,基本都是类似“撤回大使,驱逐大使,首先断交”、“不管他是谁,来一个打一个”“到‘杀鸡儆猴’的时候了”等评论。

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尽管是全球化时代,但任何国家、民族都是以本国利益、本民族利益为出发点谋求生存和发展,促进民族利益的。民族主义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则都是本民族利益。因此,它在对本民族利益强烈关注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的忽视甚至否定。这决定了民族主义具有两重性:一定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正当合理和必然存在的社会意识和群体情感,但超出了一定范围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不但不能体现为爱国,反而可能误国。因此,民族主义既可能导致爱国行为,也可能导致背离爱国的行为。

2008年三、四月间,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法国政府在保护奥运圣火中的失职,以及法国媒体对华的歪曲报道,很多在法华人和国内网民通过互联网发出了“抵制法货”的倡议。很快,“抵制中国境内家乐福”这条口号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工具和手机短信等渠道开始传播,理由是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期间遭到干扰,家乐福的大股东路易威登—莫特轩尼诗集团涉嫌多次资助达赖集团。半个月的时间,网民的抗议逐渐演变成实际行动,抗议行动从网上发展到网下。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时,网民已经开始倒计时抵制日期,“5月1日,让全国的家乐福冷场!”一些地方的家乐福超市门口开始有大量群众聚集,有的家乐福超市门口被卡车完全堵死,有的家乐福超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干扰。腾讯网2008年4月18日针对“抵制家乐福”的网络舆论,做了三项网上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因为圣火传递在法国受到极大干扰认为应该抵制家乐福的网民占63574票中的56349票,比例为88.64%;认为应该抵制家乐福和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天集中抵制的网民占63551票中的58423票,比例为92.93%;明确表示即便家乐福五一打折为了民族尊严自己也不会放弃抵制行动的网民占63551票中的55696票,比例为87.64%。网易、天涯、中华等网所做的相关调查,结果均大同小异,都表现出了中国网络舆论较为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www.xing528.com)

与上述案例类似,这些年来,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彼伏此起,因为美国炸我驻南使馆中美撞机事件等事件引发的反美情绪;因为历史原因以及日本申请“入常”、其领导人“拜鬼”和海域争端等现实问题引发的反日情绪;因为民间“仇视”言论和奥运火炬传递中的问题等产生了厌韩情绪;因为奥运火炬在法传递受阻挠和其领导人插手我西藏事务导致反法情绪高涨;因为德国领导人多次接见达赖喇嘛导致反德情绪一度爆发等。尤其是2012年保钓爱国行动中,极端民主主义情绪一度高涨和脱缰。此间在网络上喊出的一些口号便是明证:“宁可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复钓鱼岛”。尽管演绎得让人血脉喷张,但毕竟过于极端。而且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倾向通过网络舆论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

其实,极端民族主义是“极端主义”的突出表现。对于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极端主义”,人民日报曾有过撰文评析,文章认为,“极端主义”大多固守一隅而放弃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习惯性地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层次看问题,又下意识地遮蔽了其他角度、方面和层次,狭隘是其主要特征。在“极端主义”者眼里,一说到“文凭腐败”,似乎所有官员的在职文凭都是以权谋私的结果;一论证某人抄袭,所有寻常的细节、片语都被牵强附会成有力论据;说点本土实情为本土利益辩护的,则被指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当某个具体事情被上升到“爱国”层面讨论时,一方往往指责对方是崇洋媚外的“卖国贼”,另一方则斥之为误国误民的“爱国贼”。“极端主义”会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有为富不仁,就对所有富人怨、恨、怒;批评社会存在一些矛盾,就被斥为“抹黑中国”;强调一下阶段性国情,又被讥为“高级五毛”;看到国企亟待改进,就干脆主张全面私有化;指出国企问题不少,就是对公有制的“攻击”;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不管是哪个极端,都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真实判断我们所处的方位,客观评价国家社会的进步,更无益于形成社会合力、促成问题解决。[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