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防逃设施与建设
1.河蟹逃逸的可能性
防止河蟹逃逸是池塘养蟹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决定池塘养蟹成败的关键之一。鄂州种畜场职工熊文波于1987年在池塘投喂蚌肉为主养蟹,当年10月份检查,河蟹生长较好。熊文波在考虑市场价格而推迟捕捞的前提下,又将本场他人养殖的蟹收集在自己养蟹池中囤养,11月10日干池收获时,全池河蟹几乎全部逃逸。一般来说,河蟹在五种情况下有逃逸的可能,一是刚进入蟹池的蟹种,由于对新的环境尚未适应,傍晚爬出水面,环池埂乱窜,寻找逃走的机会。一般需经一个星期左右时间才适应池塘环境而开始掘洞穴居。因此,对养蟹户来说,必须先将防逃墙建好后才能放蟹种,切不可先放养再建防逃设施。逃逸的第二种可能是在排水时或暴雨汛期,因为河蟹具有趋流性,当蟹池排水或暴雨引起水体流动时,池中河蟹异常活跃,夜晚顺水流爬向出水方向,有时也溯水爬向进水口处从水口处逃,或沿水泵管口爬出,或寻机攀爬防逃墙。第三种可能是当池中水质恶化,溶氧缺乏时,河蟹纷纷爬上池埂或蟹礁,寻找机会逃走。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盛夏暴雨前,此时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中溶氧量降低。第四种情况是河蟹在池中密度过大,饵料缺乏时,河蟹为寻找适合的饵料环境而在夜间爬出水面,集中于防逃墙基部伺机逃逸。第五种情况是河蟹性腺成熟,已进入生殖洄游阶段,且由于性的操动,非常活跃,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逃逸。上述熊文波河蟹逃逸的事故就是第五种原因引起,而该池池埂土质不硬,防逃墙入土不深,为性躁动的河蟹逃逸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2.防逃设施
尽管河蟹在池养条件下具有多种逃逸的可能性,但是实践证明,只要建设好防逃墙和搞好进出口防逃,堵住一切可能发生的漏洞,河蟹就不易逃走,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通常建设防逃墙要考虑河蟹具有强大的攀爬能力,而选用的防逃墙材料要求光滑而坚实,周边既无可供蟹足支撑的锐角的向上攀附的基点,又要考虑到材料的耐久性和成本,以及材料来源是否方便等。我们曾就红砖垒墙、水泥加玻璃纤维制板、玻璃钢、双层聚乙烯薄膜、聚乙烯网片和油毛毡等几种材料进行过筛选。南京养蟹池的防逃设施以红砖墙和钙塑板两种最多,约占整个养蟹池面积的80%左右。
(1)水泥砖墙:即在池塘四周堤埂中心用砖砌墙。砖墙具有牢固、防逃效果好和使用年很长等优点,但一次性投资较大,一般平均每亩需一次性投资1000~2000元,尤其是在池埂较窄、土质较松的池塘,以采用砖墙效果较好。砖墙地下部分到硬底,土上部分为60~80厘米,墙的顶部砌成“T”字型的出檐,墙的内壁用水泥抹平。出檐向内伸出15厘米左右,出檐过窄,达不到防逃的作用。墙的池角转弯处一定砌成弧形,切忌砌成直角或脱角状。出檐可采用预制板和水泥板覆盖(图19)。(www.xing528.com)
图19 池塘养蟹的部分设施(依李阿庆)
(2)玻璃钢围拦:玻璃钢围拦是采用环氧松脂和玻璃纤维布合成的围拦材料。它具有运输轻便、安装方便、表面光滑等优点,但使用年限及牢固程度不及砖墙,一般可使用3年左右,平均每亩投资400~800元。安装时,埋土0.2米,出土0.6米。在背朝蟹池的一面每隔2米用一木柱支撑玻璃钢布。在池埂土质较硬、池埂较宽时可采用玻璃钢防逃。此外,钙塑板作防逃墙时的情况与玻璃钢近似。
(3)双层薄膜围拦:薄膜即农用聚乙烯薄膜,它的优点是造价低廉,缺点是抵御风雨及抗低温能力差,应用时易破易损,应经常维修更换。一般将薄膜与网片结合防逃有一定的效果。选用的薄膜厚度应为0.05~0.1毫米,即俗称的“加厚薄膜”。安装方法是在建墙处每隔1.5~2米处立一木桩,木桩顶端用铁丝相连。然后将薄膜沿铁丝折成双层垂下,下端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有人将薄膜背靠池埂,即在池埂边用薄膜包住。它的优点是减少风吹损薄膜的可能,缺点是青蛙、蛇鼠等敌害易窜入池中危害河蟹。
其他的防逃材料安装与以上大同小异,效果也各不相同。如用玻璃镶在池边防逃,由于玻璃接近水下或靠堤埂部分温度低,而高出池埂或水面部分太阳晒后温度增高,往往由于上面热胀下面冷缩而破碎。水泥石棉板尽管较为牢固,但板与板之间接头时较为麻烦,板上也易出现洞眼。聚乙烯网片作防逃墙时,易被老鼠咬破网点使河蟹逃逸。
进出水口防逃也是养蟹防逃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1989年在安徽省繁昌县蟹苗场考察发现该场用水泥池养蟹,防逃墙也很牢固,但出水口是用泥土堵住,河蟹就将堵出水口的泥土爬开,从出水口全部逃走。一般进水口应高于池面而悬空伸向池中,以免河蟹沿进水内面或外面逃走,有人在进水铁管的管口套一个网眼袋防蟹逃也有一些效果。若进出水口建在池埂上,就必须用双层铁网等严格防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