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泊河蟹苗放流效果显著

湖泊河蟹苗放流效果显著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湖泊蟹苗放流尽管河蟹在我国分布较广,食蟹的历史也较为悠久,但历史上河蟹是靠蟹苗自行溯江而分布沿江河流、湖泊、稻田,真正人工开发利用蟹苗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事。白马湖是江苏的大型湖泊之一,1971~1981年的11年间,共投放蟹苗6207千克,1972~1982年共产蟹46562.5千克,平均每投放1千克苗产蟹量为750千克,回捕率为4.69%。

湖泊河蟹苗放流效果显著

(二)湖泊蟹苗放流

尽管河蟹在我国分布较广,食蟹的历史也较为悠久,但历史上河蟹是靠蟹苗自行溯江而分布沿江河流、湖泊、稻田,真正人工开发利用蟹苗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事。人工开发利用天然蟹苗是河蟹发展上的一场重大的革命,因此单列一节进行叙述。

1.我国天然蟹苗资源

我国产苗的河口较多,但真正形成批量产品的只有长江口(崇明、启东、海门、太仓、常熟)、温州市(苍南瑞安、平阳、乐清)和辽河口(盘山、大洼、合安、海城)三大蟹苗生产基地。自1969年至1987年的18年间,长江口天然繁殖苗场共生产蟹苗近30万千克,其中,崇明岛生产10万千克,奉贤生产2383千克,启东生产39530千克,海门生产5300千克,常熟生产75438千克,太仓生产27859千克。

(1)长江口区蟹苗资源及汛期特点:长江口江面辽阔,中下游两岸江河湖泊较多,河蟹资源丰富。30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长江口东起铜沙滩,西至镇江、江阳两县市约240公里的沿江,均有繁苗分布,其特点是蟹苗数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崇明岛北航道沿岸比南航道沿岸的集苗数量多,而北航道位于崇明一侧,被誉为蟹苗的“黄金海岸”,采苗数比隔江对岸的启东、海门两地要多。

蟹苗汛期由崇明岛向北、向西逐渐向启东、太仓、常熟等县市推移,一般相差1~2天,最多3~4天,崇明岛一般5月底发第一汛,最迟至7月初汛期结束,但苗汛主要集中于6月初至6月中旬。

浙江温州市沿海,南自苍南,北至乐清均有蟹苗分布。近10年来,苍南、瑞安、平阳、乐清等四县市,蟹苗年捕量基本稳定在2500~7500千克,1985年为3800千克,1986年为5800千克,1987年为7500千克。该区的汛期特点是先南后北,稍有差异。苍南县最早于4月中、下旬可发苗,5月中、下旬旺发,汛期逐渐向北推移,至乐清于5月20日左右发第一汛,整个温州地区的蟹苗汛期比长江口约早半个月至20天。

(2)辽河口区蟹苗资源:辽宁省的辽河全长1430公里,分布东西两源,辽河附近的营口、盖县、盘山、盘锦等县市以及靠近鸭绿江口的东沟、孤山、庄河等地历史上也都是河蟹的产地,如盘山1979年产苗249.5千克,1983年产苗1174千克。近几年由于兴建水利设施及水域污染,蟹苗产量有所下降。

2.效益与典型事例

由于天然湖泊水质清新,水草茂密,底栖动物丰富等原因,蟹苗投放湖中效益巨大。据统计,每投放1千克蟹苗,约可捕商品蟹300~500千克,产值一般为苗种投资的20~30倍。专家认为,其效果为建国以来内陆水域所有水产品种放流中最好的一种形式。

湖北省梁子湖是跨鄂州市和武昌县、黄石市等二市一县的大型湖泊(3万公顷),1973年放苗27千克,1974年产蟹5.5万千克,回捕率为8.49%;1974年放苗4万千克,1975年产蟹1250万千克,回捕率为1.3%;1985年放苗256.5千克,1986年产蟹20万千克,回捕率为3.22%。整个湖北省1974~1981年共采苗11700千克,仅次于安徽、江苏而居第三位。放流蟹苗36处湖泊,面积13万多公顷,产量736.5万千克,每千克苗产蟹364.5千克,其中1982年产蟹120万千克。

江苏太湖是开展人工投放蟹苗较早的湖泊,仅1966年至1979年崇明岛蟹苗旺发期间,放苗13362.5千克,据统计,1969~1980年太湖河蟹产量为262.83千克。江苏洪泽湖1969~1982年共投苗29304.5千克,产蟹1321万千克,平均回捕率为2.15%,平均投放1千克苗产蟹450.8千克。白马湖(16.5万公顷)是江苏的大型湖泊之一,1971~1981年的11年间,共投放蟹苗6207千克,1972~1982年共产蟹46562.5千克,平均每投放1千克苗产蟹量为750千克,回捕率为4.69%。

安徽花园湖(3400公顷)从1973年投放蟹苗,至1986年的14年间,共投蟹苗1206.25千克,投幼蟹9195千克,共产商品蟹98.89万千克,产值441.08万元。另据资料,花园湖1973~1982年每投入1千克蟹苗平均产蟹量为719.9千克,即投资人民币1元,收益为102.8元,回捕率为4.03%~5.69%。沱湖(4300公顷)也是安徽淮安河旁的一个湖泊,该湖1973~1982年共产蟹1210万千克,平均每千克苗产蟹783千克,10年间平均回捕率为4.09%。

表29 河蟹放流效果比较表(赵振伦,1991)

北方寒冷地区投放蟹苗已取得成功,这不仅证明河蟹在北方寒冷地区、表面水层冰冻2米的湖泊能越冬和生长育肥,而且也能取得巨大效益。新疆大海子水库1978年放苗2.5千克,产蟹800千克,每千克蟹苗产蟹320千克,2龄蟹个体为200~275克。

综上所述,湖泊人工投放蟹苗虽然回捕率不高,但有着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等特点。3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的部分湖泊和水库,只要天然饵料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投放密度适中,人工投放蟹苗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表30 太湖和白洋淀河蟹放流经济效果比较(www.xing528.com)

3.蟹苗的运输

蟹苗即大眼幼体,这个阶段其鳃部发育已完善,已具备离水后用鳃呼吸的特点。经测定,蟹苗离水24小时成活率为90%,离水36小时为60%~80%,48小时后仅为30%~50%。

(1)装运蟹苗的工具:目前大部分采用杉木加工成长方形的蟹苗箱。规格为63厘米×46厘米×12厘米,箱四周开一长方形的气窗28厘米×0.35厘米,气窗用塑料纱封闭。箱底用网目0.1厘米或16目筛绢固定镶嵌蒙上。

(2)装箱数量和方法:装箱数量要根据蟹苗体质好坏、苗汛的多少、气温的高低、距离的远近等因素而定。健壮的蟹苗,体表往往光亮呈褐色,爬行敏捷,气温在22~26℃时,每箱装苗1~1.25千克。反之,体弱且体色微苗,爬行缓慢,可减半装箱。

具体装箱方法是将蟹苗放入容器时,先把苗箱浸湿,并注意把蟹苗挑松。防止蟹苗的四肢被水黏附。长途运输,箱底可铺垫湿毛巾或箱内均匀铺一层浸水的棕榈片或丝瓜瓤,这样既增加箱内湿度,又增加了蟹苗活动空间,可防止蟹苗在运输途中颠簸堆积在一起受伤而死。对于棕榈片、丝瓜瓤要先用开水浸泡或蒸煮消毒,再在闸口附近浸水使用。

(3)运输蟹苗技术工艺:①尽量争取夜间运输和阴天运输,因为夜间和阴天气温比较低,有利于苗箱内温度的保持。较远距离一般采用飞机或火车运输。②采用车辆等运输工具运蟹苗,车顶及四周要遮盖,注意在保持湿度的前提下,防风防晒、防雨淋、防高温、防尘以及防止强烈震动。③经一段运输历程后,可用喷雾器不时对苗箱喷水,以保持蟹苗湿润,但水分不宜喷得过多,以免蟹苗四肢沾水滴,导致蟹苗丧失四肢支撑力而造成死亡。④蟹苗淡水驯化。淡水驯化简称淡化。淡化是蟹苗从一定盐度的海水中培育出来后,进入淡水前必须经过的过程。若蟹苗不经淡化直接放入淡水域中,半小时即可昏迷,继而死亡。一般淡化3~4天后才能运输,淡水驯化要逐渐进行,每日下降盐度4‰左右,出售时暂养蟹苗盐度不能高于7‰~8‰,最好为4‰~5‰。

表31列出湖南湘阴市运苗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1977—1981年的5年间,在上海崇明岛采运蟹苗的成活率是不稳定的,尽管有的年度运输成活率达85%,但有的年度运输成活率为零。这与湖北省在崇明岛采运蟹苗情况相一致。这就说明运输蟹苗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在沿海省份,由于运输距离短,运输难度相对也小一些。如洪泽湖畔的泗洪县临淮乡1986年6月9日用卡车从启东县海边往回运蟹苗,用卡车装运28箱共28千克苗,到洪泽县后再转用挂机木船,经32小时运输,运输期间平均气温为21.5℃,水温23.5℃,成活率为90%。

表31 湖南湘阴运输河蟹苗种情况

4.湖泊投苗养殖技术

(1)放养水体选择及放苗地点:放养蟹苗的湖泊应选择在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水草茂密、底栖动物丰富的淡水湖泊为好。如湖北梁子湖水草茂密,覆盖率为70%以上,以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为主。实践表明,河沟、水库的放流效果不如湖泊,大湖泊不如中湖泊,水草稀少的湖泊不如水草丛生的湖泊。湖泊一般采取集中分点投放蟹苗,即选择湖中远离排灌站和出水口的地方,选择水草比较丰盛、离湖岸至少5米距离的地方放苗,当然,选择底为软泥或有砂砾,水深0.6~1米,静水和行船干扰少的地方投苗尤其重要。蟹苗进湖后,将投苗区划分养蟹保护区,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捕捞作业。

(2)放养密度:单位面积放养量主要根据湖泊面积大小、水草多少来决定。水草多,放养量适当大点;水草少,放养量控制一点。根据资料归纳,6.67万公顷以上的大型湖泊如太湖、洪泽湖、巢湖等,蟹苗放养密度为每亩放养1500~4500只为宜;6670公顷以上的湖泊,如梁子湖、洪湖、水草繁茂,每公顷可放蟹苗6000~9000只,水草稀疏,每公顷可放蟹苗4500~6000只;667公顷以上湖泊,水草繁茂,每公顷可放6000~9000只;对于667公顷以下湖泊,水草繁茂,每公顷可放蟹苗7500~22500只,水草稀疏,每公顷可放6000~9000只;对于667公顷以下湖泊,水草繁茂时,每公顷可放蟹苗1500~3000只,水草稀疏,每公顷可放12000~22500只(投入20~30日龄幼蟹的密度为蟹苗密度的30%~40%)。

(3)成活率:前些年湖泊投放蟹苗回捕率很低,除极少数为5%以上外,一般都在1%左右。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蟹苗个体小,游泳能力弱,抗御敌害能力差,喜爱集群活动,为鱼虾、蛙类及水禽残害提供方便和机会。对此科技工作者通过试验表明,将运输回来的蟹苗采用暂养使其变为Ⅱ期或Ⅲ期仔蟹后再投进湖泊能大大提高成活率。一般暂养方式有网箱、水泥池或者稻田。通常在准备投入的湖泊附近暂养较好,待长成仔蟹后,以冲水或掘缺口的形式使仔蟹直接进湖泊。

(4)保护水草资源:水草是河蟹的饵料,也是经常活动和隐藏的场所,丰盛的水草资源是提高河蟹产量的条件之一。广大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蟹大小,看水草”的谚语。因此,必须禁止在养蟹湖区打捞水草,因为打捞水草除破坏水草资源外,往往在打捞出的水草中能找到一些正在水草中活动的河蟹。

(5)改革不合理的渔具渔法:大型湖泊中捕捞鲚鱼、银鱼和白虾的网具对湖中正在生长的河蟹有不同程度的杀伤。如太湖宜兴滩1981年6月捕银鱼时,捕起大量的投放不久的蟹苗和幼蟹。多的一网2~3小时就捕起蟹苗3~5千克。拖虾网和抄虾网在捕虾作业中往往能捕起一定数量的蟹种,吸螺机和簖网对正在生长的仔蟹种的杀伤力也很大,因此,朱文祥等(1984)指出:要改造渔具渔法,捕银鱼的时间与蟹苗投放时间错开安排,以保护蟹苗资源;簖网则限制作业时间,以防止对蟹种的杀伤,同时还必须适当控制和缩短吸螺机作业期。如果能划定养蟹生产区实属上策。

(6)水质、水位管理及其他:养蟹水域严禁放入工业污染水,以免湖区水质被污染。白洋淀全湖有30%水面为重污染水域,这一带河蟹生长缓慢,个体小,有关部门1980年9月12日测定,重污水带比清洁区的河蟹平均体重小68.9克。又如阳澄湖西区污染严重,河蟹比该湖东区巴域一带的生长缓慢,个体小得多。有些养蟹湖泊周围群众有在湖内沤黄麻的习惯,这对河蟹生长影响较大,主要是河蟹对沤麻浸出物极为敏感。水位的相对稳定对河蟹生长有较好的作用,特别是刚投进湖的蟹苗,在没有完全适应水体环境的情况下,如果有水流现象就有可能随水流而逃逸。在蟹苗放入湖泊1个月左右的时间应禁止鸭子进湖。防逃是湖泊养蟹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一,除稳定水位外,还应在进出水口架设较好的防逃设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