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蟹养殖新技术:围拦养蟹的高效方法

河蟹养殖新技术:围拦养蟹的高效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围拦养蟹湖泊围拦养蟹是近10年来在湖泊围拦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河蟹养殖技术。表27鄂州市围拦养蟹效益表安徽省滁县地区1988~1990年采用围网和围箔两种形式养蟹,1988年两个围子产蟹22.9千克,回捕率为41%,折合亩产38.31千克。但对于竹子来源容易,且习惯用竹箔的地区,采用竹箔围拦养蟹也是可行的。围拦养蟹区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一)围拦养蟹

湖泊围拦养蟹是近10年来在湖泊围拦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河蟹养殖技术。这种养蟹形式,较好地将湖泊大小域优越的生态环境与池塘小水体集约化养殖结合起来,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发展中大型湖泊的河蟹增养殖业,提高湖泊养殖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围拦的形式及养殖典型

湖泊围拦养蟹从围拦材料角度看可分为围网养蟹、围箔养蟹和网箔结合养蟹等形式;从投喂饲料角度看可分为粗养、精养、半精养等形式。笔者于1991年在梁子湖(3万公顷)采用聚乙烯网片围拦80公顷湖面,采用不投喂饵料的办法,使之完全利用所围水域中的天然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蟹种经过6个月的生长(3月下旬投放,9月下旬开始捕捞,平均个体规格为162克,群体增重6.87倍,产量为1617.25千克,回捕率为30.24%(表27),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江苏隔湖采用围网和网箔结合两种形式养蟹,用围网的4.05亩的Ⅰ号围放养80只/千克规格的蟹种,每亩种13千克,回捕率40.3%,群体增重倍数4.7,平均每亩产蟹60.8千克。采用箔网的Ⅱ号围(5.25亩)和Ⅲ号围(2.55亩),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01千克和73.2千克,回捕率分别为49.1%和35.5%。

表27 鄂州市围拦养蟹效益表(1991)

安徽省滁县地区1988~1990年采用围网和围箔两种形式养蟹,1988年两个围子(面积为200平方米)产蟹22.9千克,回捕率为41%,折合亩产38.31千克。1989年受水灾影响提前捕捞,群体增重2.2倍。1990年经过6个月的饲养,回捕率为47.96%,群体增重4.5倍,折合亩产79.4千克。在投喂方面,这个地区使用的是以螺蛳为主的动物性饲料以及山芋干(苕片)、小麦和玉米等商品饲料。该试验中竹箔围与网围比其他形式要方便得多。

洪泽湖的围网养蟹试验面积(1991)为48.4公顷。该地区选用的网拦材料是聚乙烯片和竹箔,2年亩产蟹分别为34.9~39.1千克,群体增重倍数2.53~3.01倍,回捕率达49.9%~54.8%。平均售价为40.76元/千克,总收入114.67万元,总开支为54.16万元,获毛利润60.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6。另外,太湖1992年开展网围养蟹,在近10公顷的网面积中放种680千克(规格为13.5克/只),秋季产蟹3792.3千克,回捕率46.1%,获纯利17.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3。

湖北荆州长期(1991年)采用网围养蟹3.13公顷,投放蟹种50千克,在利用天然饵料的同时,投喂少量的颗粒饲料和螺蚌,于1992年9月20日开捕,捕蟹900千克,捕鲜鱼1.65千克,起捕率94.3%,盈利5.34万元(表28)。

表28 湖北长湖围拦养蟹效益表(单位:万元)

围网和围箔两种形式比较,哪种更具有推广价值呢?从回捕率看,两者几乎相差不多。围箔(簖)的优点是竹箔坚硬,不易被蟹咬断,抗倒伏效果好,但使用年限较短,且制作费时费工。围网制作方便,成本较低,就是抗倒伏能力差些,但只要加强管理,围网养蟹推广的前景更为广阔。但对于竹子来源容易,且习惯用竹箔的地区,采用竹箔围拦养蟹也是可行的。

2.围拦场地的条件

围拦养蟹是利用湖泊优越的生态环境而使河蟹顺利生长成较大商品规格的养殖形式,因而选择围拦场地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围拦区应具备的条件是:①水质清新,无工业废水污染,水流通畅,溶氧含量较高。②水草丰富,其覆盖率不低于20%,底栖动物的密度较大。③水深适宜,常年水深1~1.5米,水位落差较小。若水位落差较大时,应考虑预备水位升起时用的防逃网片。④水口少,大水不泛湖,旱年湖不涸,并且来往船只不能太多。如鄂州市1991年在梁子湖进行的不投饵围拦养蟹区的环境条件是:背靠湖东大堤,水草覆盖率为80%以上,以菹草、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小茨藻、野菰和野菱为主,占总量的76.5%,水质清新,透明度为1.19米,pH值为7.4,区内秩序较好,但水位较深,平均深度为5米。江苏隔湖围拦养蟹试验区位于隔湖太平港南北两侧,湖区水位2米左右,湖底平坦,黏土质泥,颗粒组成均在0.1毫米以下,质地紧密,呈暗棕色,湖水流速为0.03~0.05米/秒,年平均水温16.4℃,水质良好,无明显污染,pH值为8.04~8.38,溶氧8.81~10.35毫克/升。水生植物主要种类有聚草、金鱼藻、马来眼子菜、黄丝草、苦草等。底栖动物主要有螺蚬蚌等,平均密度为98个/平方米,生物量为58克/平方米。野杂鱼主要有旁皮鱼、黄桑鱼等。湖北省长湖围拦区位于湖上游吴家洼处,东南西三面是围堤,北临大湖。平均水深2.5米,水质理化性状良好,透明度0.97米,pH值为7.4,水生植物丰富,主要类型是沉水植物,常见的优势种群有轮叶黑藻、菹草和苦草。水草覆盖达95.8%,每亩的草量约900千克。江苏洪泽湖围拦养蟹几个域的条件是,临淮围养区所在水域风浪小,水深1.5米左右,湖底平坦,大部分水面有水生植物,围养区四周有1米高、3~4米宽的暗坝,区内沉水植物覆盖率94%,水质清爽,含沙量低,透明度高;成河2公顷围养区内水体流畅,风浪平缓,常年水深1.5米左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草覆盖率95%,其中蒿草等挺水植物占10%,漂浮植物占5%,沉水植物占85%,底栖动物主要是螺蚌;成河4公顷饲养区内水草丰富,是鱼类自然繁殖保护区,为河蟹生长育肥的良好场所,附近湖面有很多的捕捞作用点,可提供足够的小鱼虾等天然饵料。

3.设施建设

(1)面积与形状:围拦养蟹的面积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应根据湖泊情况、投资能力、蟹种供应、饲料以及管理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若专业户投资,实行投喂养蟹,面积以0.7~2公顷为宜,若面积过大不易管理,投资资金也难以解决。但不投饵养蟹时,面积可在66.7公顷左右。1991年笔者在梁子湖围拦养蟹试验,具体投资与管理由国营月山渔场承担,因该湖天然饵料丰富,且两边可利用湖岸,节约围网投资,因而围拦面积为80公顷。围拦养蟹区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一般来说,在不靠湖岸的情况下,圆形较节约材料。试验区的80公顷是在利用两边湖岸而建围拦区,为近似三角形。

(2)围网的工艺:一般选择3×3聚乙烯网线编织的网衣,网目1.2~2.5厘米,网目过大,易逃蟹种,有采用单层围网的,也有采用双层围网的。严格地讲,双层围网能增加养蟹的保险系数。下纲内侧铺设1.5米宽网,网里装石笼。每米装石笼6~7千克,采用竹桩或木桩打入泥中固定网片,实践证明,木桩的效果优于竹桩,桩的间距为2~5米。鄂州市在梁子湖的围拦工艺为:网拦长度1900米,采用双层网,内网为盖网、底纲固以石笼,外层为楠竹防护网拦结构,网高8米,为聚乙烯网片,内层网片网目2.2厘米,外层网片网目3厘米,盖网系内排网片加80厘米成45°角斜栏固定而成。江苏隔湖的一个面积为2.7公顷的围拦区,全部用围网,3×3聚乙烯网片,网目2.0厘米,高3米,装上下两道纲绳,下纲装石子6.5~7.5千克,石笼踩放或用竹竿插入泥底。围网每5米打一根竹桩固定。网呈方形,上端缝制40厘米飞檐,用于防逃,网片紧扎在毛竹桩上。(www.xing528.com)

(3)箔围的工艺:一般采用宽0.8~1.2厘米高竹片(高度可灵活掌握),用聚乙烯绳(或棕绳)作横筋编织而成。安装时每隔2~5米设置一根竹桩或木桩,将编织好的箔固定在桩上,注意箔与箔之间的接头处用绳或铁丝结牢,千万不要留有空隙。箔的上端装置40厘米宽的塑板或玻璃钢板,用以防蟹逃逸,箔下方插入泥15厘米或插至泥下硬底为止。安徽滁州地区的竹簖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竹簖,制作方法是把毛竹劈成宽1厘米、高1.5米的竹片,用6~8道棕绳编织成竹排,竹片间隙为1~1.5厘米,上层用3×2网线编结的2.2厘米网目的聚乙烯网;网高1.5米,装上下网纲,纲绳4.5毫米,上面另设防逃网。下网方法先把竹排插入10厘米以上,呈圆形。在簖外用木桩或竹桩固定(约每5米处1根桩),竹簖与竹簖连接处用麻绳结牢,同时插入泥里,不能留有空隙。网片下纲与竹片连接,上纲挂在木桩上,同时把防逃网收紧。洪泽湖的围拦养蟹结构为网箔结合,材料由密目网布、硬质塑料布、竹片、树桩等构成,它由“网外竹箔,网箔紧贴,上端硬质塑料布,下连暗坝,间隔树桩”组合而成。网片是聚乙烯单丝织成,网目为1.5~2毫米,并装有上下纲,竹箔为毛竹截断劈成宽0.8~1.2厘米、高2.2米(视水深而定)的竹条,用2×3聚乙烯绳作横筋编织而成,箔筋上下间40厘米,共5道横筋,固定树桩间距1.5米,防逃设施上硬质塑料布高30厘米,施工时,先按设计网围大小将桩全部固定好,再将网片的上下纲与竹箔缠好,沿木桩内侧插于泥中,把塑料布上缘与竹箔上缘用长竹片借铁丝缠紧,保持上端水平,即成网围养蟹区。它的网围高度以常年平均水深为基础,一般再增高50~70厘米为设计高度。再以历年最高水位为依据,做好加高用“备用网”,其一般高度为1米,汛期加上,汛后拿下。独立围养区,其形状以圆形或椭圆形为好,几个小围养区连在一起,则以方形为宜。但后者要把四个直角设计成圆弧形,以免河蟹攀爬逃跑。洪泽湖的围拦养蟹一般配套一些管理用棚和购置管理船、砸螺机、捕蟹工具等。

4.蟹种放养

正确放养蟹种是围拦养蟹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认为,应把握好清除杂鱼、选好蟹种、确定规格和密度等几个主要环节。

(1)清除野杂鱼类:由于围拦养蟹是在湖泊中进行,故要考虑到湖泊的特点进行,湖泊水域围起来的网围区内藏匿的凶猛性鱼类,不仅会残食软壳蟹,而且还会骚扰河蟹栖息,与蟹争食,实践证明,未进行除野的围拦区,成蟹群体增重倍数、回捕率、单产都低于清野围拦区。一般主要清野的对象是乌鳢、鳜鱼等凶猛性鱼类,这些鱼类在围拦区内会影响河蟹的生长、栖息、蜕壳和摄食。通常,应用生石灰清湖除野效果较好。在面积较大时用网具捕起杂鱼。从理论上讲,网具捕除野杂鱼对养蟹更为有利,因为药物清野易毒死围内河蟹喜食的底栖动物。

(2)蟹种质量的选择:一般来说,应选择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无损无伤,无附着物,规格整齐,活动敏捷的蟹种投放。目前各地用来作为养殖的蟹种,有长江幼蟹、瓯江幼蟹、辽河幼蟹,也有来自其他沿海的幼蟹。生产实践证明,以长江幼蟹养殖效果最好。一是1~2月份就能获得大批量的长江幼蟹,数量多,规格整齐;二是蟹种纯正,为标准的中华绒螯蟹,生长快,个体大。辽河和瓯江蟹在饲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和出池商品规格偏小。因而在蟹种的选购上,应尽可能购买长江蟹种,以确保围拦养蟹的效益。

(3)放养蟹种的时间:蟹种放养在春节前后完成,根据天然蟹种的汛期情况,春节前蟹种售价低,春节后价格高一些。但有些水浅的围拦区,若投放过早,会因越冬而损失一些。我们一般是在春节前放养,个别在春节后的3月份投放。另外,在规格偏小、网目偏大的情况下,应考虑网箱暂养一段时间后,再放入围拦区。

(4)放养规格:网围养蟹的目的是向市场提供商品蟹,不同规格的商品蟹的价格差异很大。而河蟹出水的商品规格又与放养的蟹种规格有着直接关系。目前网围养蟹放养蟹种的规格一般为每只6~10克,出水商品规格可达150克以上,养殖效益较好。同一网围区内放养的蟹规格应尽可能一致,避免大小不均,互相争食残杀,影响生长。另外,若蟹种规格偏小或不整齐,或网目偏大,应考虑蟹种在网箱里暂养一段时间后再投入围拦区内。

(5)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应根据区内的水生生物密度和管理水平而确定。由于湖泊水域自然条件较好,天然饵料比较丰富,每亩产商品蟹在30千克以下的蟹的群体增重可达5倍以上,而每亩产量在30千克以上的,目前还未见增重5倍的报道。通常可参照这个系数,根据计划达到的产量指标和饲养管理水平,因地制宜确定蟹种的每亩放养量。一般河蟹单养每亩产量要求达到20~30千克的,每亩放养量可控制在3~6千克;要求每亩产量达到30千克以上的,应适当增加幼蟹的放养量。鱼蟹混养的一般每亩放养1~2千克。放养量要适量,过小不能充分利用水域,过大则影响河蟹重量,两者都影响养蟹的经济效益。安徽滁县地区的试验情况是,放养14克/只的蟹种,每平方米为1~25只,即每亩放养650~1400只左右。隔湖试验情况是,投放80只/千克规格的蟹种,每亩放养密度为1040~1274只,投入14只/千克规格时,密度为每亩放养1820只。一般认为,每平方米放养2~2.5只较适宜。

5.围拦养蟹的饲养管理

(1)饲料与投喂:作为杂食性的河蟹,尽管喜食水生植物和商品饲料,但更为喜食动物饵料。另外,从河蟹生理营养学角度考虑,也应投喂一部分动物性饲料,尤其是大生长期的8~9月份更应如此。滁县地区试验报道,投喂的动物性饲料是以湖中的螺蛳为主,人工投喂的植物性饲料是淀粉含量较高的山芋干(苕片)、小麦面和玉米等商品饲料。经过计算,其中动物性饲料系数为2.1,植物性饲料系数为4.4,表明成蟹养殖的动物植物饵料比例为1∶2.1。江苏赵明森报道,江苏省围拦养蟹每生长1千克河蟹,要消耗饲料6~8千克,其中动物性饲料占60%。洪泽湖的投饲方法与投饵量是:投饲一般每天一次,下午3~4点钟要投喂。投喂小鱼时,先用刀把小鱼切成两段;投喂的山芋、南瓜、土豆等应切成片或丝;小麦、玉米等谷物应充分浸泡或煮熟;投喂螺蛳,在前期要砸碎,各种饲料均应撒在围养区四周,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围养区内还要再定点投喂,根据河蟹前一天吃食情况,确定当天投饲量,以次日上午吃完为原则。一般日投饲量为所在水体河蟹总重量的3%~5%。7~9月份是河蟹生长的旺季,吃食量大增,需要的饲料质量要求也高。因此要增加投饲量,在河蟹蜕壳前夕,食量大减,应适当减少投饲量,蜕壳后食量又逐渐增多,又应增加投饲量。

(2)饲养管理:首先是做好防逃工作,蟹种刚投放进入围拦时由于不适应环境,活动比较频繁,最容易逃跑,因此要坚持每天巡网检查。养殖后期,由于生殖洄游的作用,成熟的河蟹会拼命攀爬外逃。此时要注意河蟹从网的上部翻爬逃逸。平时主要防止河蟹在网破处或底部逃跑,发现网破逃蟹应立即采取修补加固措施。另外,在暴风雨季节应防止狂风吹倒围拦设施而逃逸,对于可能发生逃逸河蟹的地方要及时维修。其次是水域生态环境的管理,水域环境是河蟹赖以生存的场所,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发育。为了使网围养蟹水体有较高的溶氧,围养区的水质管理主要有以下四项内容:①经常检查食场,捞取残饵、烂草和排泄物以及蟹蜕下的壳,以防腐烂败坏水质。②不断清除网围内的杂草、杂物,以免堵塞网簖,影响水质交换。③在水草茂密的围养区内每隔20~30米开一条2米左右的无草通道,促进水体流畅增加溶氧。④在6~9月份枯水、高温季节,每20天左右用8~10千克/亩生石灰泼洒一次,以利河蟹生长蜕壳。

(3)河蟹蜕壳期的管理:为了保证河蟹顺利蜕壳和保护蜕壳的软体蟹,禁止打捞围拦内的水草,并防止鸭子进入围拦区内。还要保持环境安静,在蜕壳期内,加工机构、船上机械尽量不要启动。巡视时船与篙尽可能避免撞击出声,以免惊扰,影响蜕壳,还要适量投喂优质饵料。据刘祥等观察,网围区内的河蟹蜕壳期约为6天以上,食量锐减30%左右。过多剩饵造成浪费和促进生长,避免软壳蟹遭残食。此外,要泼洒生石灰,改良水质。当水草覆盖率低于20%时,放置少量的水花生,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有利于蜕壳。

6.围拦养蟹的捕捞

因为围拦区内的环境优越,河蟹生产快,性腺成熟快,生殖洄游也较早,这样适时起捕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各地网围养蟹实践来看,以9月20日左右开捕为好,当然还要考虑当时的气候、水温及河蟹的生长情况,适当提前或推后,但一般最迟不要迟过9月底。对于非长江水系蟹种来说,捕捞应在8月上、中旬开始。

捕蟹的主要工具有地笼、蟹簖和丝网等,以地笼最好,也可将网簖与地笼结合,一般回捕率均可达50%以上。作业时,应结合水流、水位、风向、水温、水草分布等因素而灵活考虑。9月下旬气温偏高,捕到的河蟹不便于大批量运输,可放入竹制、木制或铁制的笼子里集中暂养,投喂动物性饵料,使其达到膘肥体壮,符合出口要求,等到11月份再集中出口。这样做既能增加河蟹产量,又能提高等级,可以大幅度提高网围养蟹的经济效益。洪泽湖围拦养蟹捕捞以网簖为主,辅以丝网、网笼等,用网簖捕捞的每2~3亩水面设一塘簖筋做骨架用包装带编织成规格为5米×3米×1.5米的暂养箱暂养效果更好。暂养期要投喂一些适口饲料,使河蟹保持一定的丰满度,再分期分批销售。贵州草海围拦养蟹的捕蟹工具为网笼,用聚乙烯网片缝制,全长3.3米,高0.6米,呈囊袋状。网笼进口端两侧的网翼长1.3米,笼体呈圆筒状,共分3节,每节长1米,连接处用竹片内外两圈夹紧定型,前端两节笼体内有圆锥状的网囊,各长0.8米,最后一节末端开口,捕捞时,网笼主要安放在围拦内围,网翼的一侧固定在围拦上,另一侧网翼张开后立插在水中,网笼末端扎成束。每个网笼间距8米左右,围拦内还随意放置网笼数个。起捕期间每日上午收蟹,提起网笼末端,解开绳扣把蟹倒出,暂养在有盖的网箱内。图18示捕蟹渔具。

图18 地笼捕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