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江水系不同地点蟹种的区别
长江口江面辽阔,中下游两岸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历来是我国最大的河蟹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蟹苗、蟹种的主要产地。长江口蟹苗、蟹种区包括:①长江南岸带的黄浦水道、宝山县石洞、太仓的浏河、常熟的浒浦和福山塘、张家港的望虞河和自茆河等;②崇明岛本岛上的纵横交错的河流;③长江北岸的南通、启东、海门等县。
1.崇明岛蟹种
据资源普查结果,长江口除出产河蟹苗种外,还有螃蜞、青蟹、梭子蟹、豆蟹(不是河蟹的仔蟹,而是一个独立的种)等11个品种,崇明岛虽是蟹苗的故乡,但由于水体盐度太高,此处已无大蟹,素有崇明“乌小蟹”之称,很难见到100克以上的成熟蟹。调查中发现:一是蟹种性早熟的比例大;二是部分蟹种患上蟹奴病。梁守仁(1996)报道,崇明岛蟹种背甲黑色,步足青色,不透明,第四侧齿对径长与第三步足长之比A=1∶2.0,腹部黄白色,四只步足长节上有条纹黑色素。
2.长江口南岸带(常熟、太仓)蟹种
这个区域的北福山塘、望虞河、自茆河、浏河、七干河均有蟹种分布。但天然蟹种资源很不稳定,据常熟王市渔政站有关同志介绍,1990年仅常熟市就出产天然蟹种约15万千克,其中五市片(福山塘)六个镇(乡)出产10万千克。1991年由于水灾影响,产量仅为2万千克左右。笔者还考察福山镇小花村村民陈雨生的蟹种暂养情况,陈雨生暂养的蟹种是在河流中用蟹簖(迷魂阵)捕起的,规格较大,每千克15~30只,其中有一定数量的性成熟蟹种和螃蜞。将其进行养殖的结果如表11。从总体情况看,效果比北岸蟹种要好一些,比长江主干蟹种养殖效果要差一些。(www.xing528.com)
表11 长江下游南岸带蟹种养殖效果(徐兴川,1991)
3.长江北岸带(南通、海门)蟹种
长江北岸带,包括南通、海门、启东等县市,南与崇明岛对江遥望,上游至青龙港、地处长江北支狭颈口,江面宽仅1.8公里,下游至启东盈效港至崇明北八效港,江面宽约20公里。笔者于1991年元月17日赴海门青龙港等地考察,这个区域里的蟹种有天然种和人工养殖种。在海门县常东乡十一村九组陈瑞生处看到池塘中暂养的蟹种,个体15~25只/千克左右为多,当然也有小个体的。将这个区的蟹种进行湖泊养殖,其结果(表12)表明,回捕率较低,仅为9.36%,群体增重倍数为1.65。当然,这与当时盲目选购大规格种有关,以至引进湖泊养殖的性早熟蟹种为多。关于这个区域天然蟹种种源,张列士(1988)研究认为,长江北支无河蟹产卵场分布,生殖洄游期间仅少数由崇明启东、海门县当地所产河蟹出闸栖息,不仅亲蟹群体少,而且个体也小,当地渔民历来无在北支捕蟹习惯,同时还指出,启东的吕泗大港、七门、桃花红、甸田、连兴港以及南通、大斗争、射阳、干榆等县沿海所产蟹苗的亲蟹群体均不与长江河蟹同源。梁守仁(1996)对这个区域的蟹种形态研究后认为,海门蟹种背甲黑色,四步足上有点状黑色素,俗称“花脚”,其余特征同崇明岛蟹种;南通蟹种背甲深黄色,四步足长节上的点黑色素已大部分消失,其余特征也同崇明岛;靖江种背甲淡黄色,四个步足长节上的点状黑色素已完全消失,四步足透明。将以上不同种群的可视性状综合成表13。
表12 长江下游北岸带蟹种养殖效果(徐兴川,1991)
表13 长江水系不同生态群蟹种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