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每天学心理催眠术,有效方法快速上手

每天学心理催眠术,有效方法快速上手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先祖们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寓言故事等文化财富,至今我们仍然在学习和运用,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许你不知道,这些优美且让人陶醉的诗词和寓言故事场景描述,很适合运用于催眠诱导和丰富我们的心灵,尤其是对我们中国人,富有哲理的诗词和寓言故事,还可以起到心理治疗作用。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是唐朝李白的一首诗,短短几十个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惬意的送别情境图,让人身临其境一般,勾起了我们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当细细品味诗意,仿佛一切就在眼前,让人愿意沉浸其中。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先祖们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寓言故事等文化财富,至今我们仍然在学习和运用,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许你不知道,这些优美且让人陶醉的诗词和寓言故事场景描述,很适合运用于催眠诱导和丰富我们的心灵,尤其是对我们中国人,富有哲理的诗词和寓言故事,还可以起到心理治疗作用。

我们今天要讲的,正是运用我们最为熟悉的唐诗宋词和寓言故事来做催眠引导的方法。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会那么几首唐诗宋词,即使有些人会得不多,但当你给他朗诵诗词时,他也能感受到诗词之中的意境,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怀,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的共通性,为我们借助它来做催眠引导提供了便利,因为大家都熟悉它,一点就明。这和前节示例中,运用《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做催眠引导本质上是相同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开始呢?

1.素材选择

首先你必须熟知大量的素材,古语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开始时,你可以随意地多去阅读,然后用心去感受其中的情境,体会其意境,让场景在心中自然自动浮现,比如当你看到“明月依旧在,故人已无踪”时,你是什么体会呢?然后你的潜意识会自动接收这些信息。

通过积累,你潜意识里的场景素材就会慢慢得到丰富,以备潜意识在你需要时,能随时调用。

需要注意的是,忌讳以理性代替直觉,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就好;在自己不平静时,不宜进行这项工作,以免因为自己的个人情绪参与,而扭曲或破坏了情境。

2.转译和表达

虽然诗词有很好的情境,然而因接受者的文学水平参差不齐,直接的诗词表达,会让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只适应小部分人,所以,当运用诗词情境来做催眠诱导时,就需要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更多细节的描述,这样接受者才会更快地被你带入情境,进入催眠。(www.xing528.com)

细节描述,并不代表完全是自己的感受,而是共通点。比如夏天时,光着脚走在海边沙滩上,假如你说“脚底感觉暖暖的”,那这是你个人的感受,别人不一定是这种感觉,也有可能是热、烫等,而当你说“能感觉到脚底和沙子接触的感觉”,这是一定的,是大家共通的。

同时,为了适应接受人,使诱导更有效,在表达时,你还需要根据他的常用感官类型来选择语言风格,是用“这看起来不错”,还是用“这听起来不错”,还是用“这感觉不错”,后面会有专门讲述。

3.灵活运用

如果仅是催眠诱导,选择一个简单的唯美一点的情境就好,熟练时也可以自由组织,只要情境不会引起接受者的强烈情绪反应,就不会有问题。

某天,一位朋友心情不好,向我抱怨自己无奈的境遇,她有很好的学历,家庭环境也很好,可感觉事业一直起色不大,所以认为自己“没有出息”,对比身边的朋友,感觉很失落。

在听她诉说自己的不幸的同时,我心里慢慢地浮现了一些场景,然后组成了一个故事。我仿佛看到,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一年开春时,一个老父亲拿出两包种子给两个儿子,“今天起,你们要自食其力了。”老父亲说。而这两包种子并不是一样的,一包是饱满的,另一包则是干瘪的,老大抢到了饱满的种子,心里非常高兴,他想:“我的是饱满的种子,秋天一定会是大丰收。”而老二没有办法,抢不过老大,只能选择干瘪的种子。

两个儿子开始播种了,老大一边吹着口哨,把种子往地里一撒,就玩去了,他想:“我的是饱满的种子,秋天一定会是大丰收。”而老二则想:“我的是干瘪种子,所以得好好耕种。”他努力地把地翻好,再播种,再适时地施肥、除草,每天都坚持不懈,因为他想“我的是干瘪的种子,所以得好好耕种”。老大每天都要跑到老二地里看一下,看他劳动的样子,心里庆幸自己抢到了饱满的种子,他想“我的是饱满的种子,现在一定长得比老二的好”,然后就玩去了。

转眼秋天到了,两兄弟都非常高兴,收获的季节到了。老大来到自己的地里,却大吃一惊,自己的地里长满了杂草,已经很难分清草和稻谷,只收获了一小点干瘪的谷子;而老二,因为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丰收,全是饱满的谷子。

听朋友诉说完,我没有多说其他的,只是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她听,当她听完故事时,已经泪流满面,而从她的眼神里,能感觉到她真的懂了,而她后来的行为转变证明,我当时的感觉是对的。

是不是很简单呢?保持灵活,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跟随她的指引,不做作,你一样也能做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