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穆公舍子救主
为了国家舍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人是应该叹息还是感动呢?
国人包围召公家
众国人、工商业者、军士冲进王宫,本想抓住厉王,进行审问,以发泄多年来被残酷剥削压迫的心头之恨。可是找遍王宫,不见厉王的踪影。有人说,看见厉王驾着马车从宫后门逃跑了。厉王的车已跑得很远,不知去向,众国人无心追赶,便想抓住王太子。寻找太子时,又听说太子已逃往召穆公家。于是,愤怒的人群就匆匆向召公家奔去。
不一会儿,成千上万的民众把召公的家围得水泄不通。鉴于召公不是阿谀逢迎、助纣为虐之辈,平日能进谏厉王,经常为百姓讲些公道话,故众国人并未像冲进王宫那样直冲召公家门,只是在门外大喊,要召公交出太子,接受民众的审讯。
召穆公名虎,是周初辅佐大臣召公爽的后代,“穆”是他的谥号。召公虎是周厉王的重臣,平时对太子十分关心,经常辅导他。太子名静,也有的书上写作靖,他看到愤怒的国人冲进王宫,父亲急急匆匆驾车逃跑,顾不上与家人同行。他想,自己若被国人逮住,国人满腔的怒火一定会发泄到他头上,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于是便逃到召公家去暂避灾难。召公把太子接进门,本打算隐蔽起来,让他在这里避过风头。不料过了一会,众国人在外面喊声大作:“把太子交出来!”召公知道,成千上万的民众在门外守候,隐藏太子已不可能,若让这些民众冲进宅院,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急关头忍痛割爱(www.xing528.com)
召穆公对家人说:“过去我一直向王进谏,王不听我的劝告,因而造成今天的灾难。现在我把太子送出去,肯定会遭不测之祸。服侍诸侯国君,虽有怨事不能发怒,遇到险情应全力相救,而况服侍的是王呢!”外面民众催着要人的危急关头,召公情急之下,忍痛命自己的儿子穿上太子的衣服,将他冒充太子送出门外,交给国人。愤怒的民众见“太子”出来,迎面就是一顿痛打。可怜召公的儿子年幼稚弱,经不起众人的扭打,很快就不省人事,命归黄泉。“太子”一死,众国人认为怨气已出,厉王一时也找不到,就四散而去。
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厉王既然已经逃亡,“太子”也已经身死,国人听说诸侯中有一个共伯名和的国君,品性贤德,好行仁义,近四方都传扬他的美名,干是就请共伯和来京城代理行使国君职权。这一年,就称为“共和”元年。据推算,共和元年当公元前841年。从共和元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可靠的纪年。
中国古代第一本正规史籍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其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就是从共和元年开始编起的。
被救的太子登上王位
共和十四年,京城传来逃亡周王在彘逝世的消息。人们根据王的一生行事,给他评定了一个恶谥为“厉”。古传的《谥法》规定:“杀戮无辜臼厉。”从此,人们便称这位已故周王为厉王。厉王一死,召公便宣布厉王的太子静还在人间。
经过十四年光阴,太子静在召公家已长大成人,成为一个英俊懂事的青年。太子静毕竟是周王的嫡长子,是最名正言顺能继承王位的人。共伯和说服诸侯与国人拥立太子静为王,自己又回到原来的国中去。太子静登上王位,他就是周宣王。
国人暴动时,如果召穆公把太子静交出去,一定早被国人打死,就没有后来周宣王的登位了。召穆公牺牲自己的儿子救了周宣王的性命。召穆公这种牺牲骨肉保全王子的精神,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被传为美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