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韩信破赵之战:楚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韩信破赵之战:楚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韩信破赵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是楚汉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企图通过此三人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区,使之不能东进。关东战争始发,韩信便向刘邦详尽地分析了双方政治得失及发展趋势。韩信,淮阴人,秦末农民战争中,初属项羽,未被重用。刘邦采纳韩信献策,一面命萧何收取巴、蜀租赋,供应军需;一面部署部队,准备出击。项羽连战不能取胜,因被牵制于齐境。继又派韩王信在阳城击降郑昌,控制了洛阳地区。

韩信破赵之战:楚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韩信破赵之战

韩信破赵之战是楚汉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直接作战的双方不是楚和汉,而是汉和赵,因为赵是站在楚汶一方的。汉高帝元年(前206)十月,刘邦进入咸阳。次月,悉召诸县父老豪杰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深受秦民的拥护。项羽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后,声势日大。他率领诸侯军入关前,为了防止秦降卒叛变,曾坑杀二十万人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城南。这种坑杀降卒的残暴行为,引起了关中人民的仇恨。项羽进军至函谷关时,闻刘邦已定关中,大怒,使英布等攻破函谷关,驻军鸿门(今陕西临潼东),从此,刘项之间矛盾日益加剧。不久,项羽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掠取宝货、妇女,秦民对之更加怨恨。

汉高帝元年(前206)二月,项羽凭借军事上的压倒优势,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梁、楚等九郡之地(今浙江、江苏、山东西南、河南东部),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为诸侯王的盟主;同时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项羽蓄意要把刘邦驱逐出关,但已与刘邦和解,又恐怕承担“负约”恶名,乃同范增密谋:“以巴蜀道险,秦之迁人(被迁徙的罪人)皆居之,”乃借口“巴蜀亦关中地”,因而将巴蜀、汉中之地封刘邦,立为汉王,都南郑,胁迫他离开关中。在项羽分封诸侯王之前,韩生曾向其献计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残破,又心思东归,却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拒绝了韩生的建议。为了制服刘邦,乃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长史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王上郡。企图通过此三人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区,使之不能东进。田荣、陈余、彭越等虽拥有部分实力,因未从项羽击秦,故均未封王。项羽此举,既违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也为后来的纷争埋下了祸根。

刘邦失去关中,极为不满,欲以武力同项羽争夺。部下周勃灌婴樊哙等都认为强弱不敌,不可妄动。萧何向刘邦进谏说:“今众弗如,百战百败……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即关中,因被项羽分封给秦三降将,故名),天下可图也。”刘邦采纳萧何之议,被迫前往汉中就国,随之各诸侯亦皆罢兵就国。张良送刘邦至褒中,因劝刘邦烧毁所过栈道(险绝之处,傍山架木,以通道路),以防诸侯军偷袭,并向项羽表示无东向之意。

汉高帝元年(前206)五月,田荣首先起兵反楚,击走项羽所立之齐王田都;六月又追杀胶东王田市,自立为齐王。其后又联合拥众万余人占据梁地(今河南东部)的彭越,击杀济北王田安,占据三齐(齐、胶东、济北三王封地,在今山东地区),并指使彭越攻楚。赵将陈余在田荣的支持下,驱逐了项羽派往赵国的常山王张耳(张耳后降汉),迎故赵王歇为赵王,陈余为代王。项羽既处于盟主地位,对山东等地的公然叛乱,不能坐视不顾,于是立刻调动人马,征讨田荣等人,因而为刘邦创造了乘隙东进的良机。

关东战争始发,韩信便向刘邦详尽地分析了双方政治得失及发展趋势。韩信,淮阴(今属江苏省)人,秦末农民战争中,初属项羽,未被重用。继归刘邦,因官职小而逃离,经萧何力荐,始得重用,拜为大将。他认为项羽不能任用贤将,是“匹夫之勇”。且“项羽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反之,“大王(指刘邦)之人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最后建议刘邦举兵东向,“三秦可传檄而定”。刘邦采纳韩信献策,一面命萧何收取巴、蜀租赋,供应军需;一面部署部队,准备出击。八月,刘邦率军潜出故道(又名陈仓道,北起陈仓,南至汉中),袭击雍王章邯,连败章邯军于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好畴(今陕西乾县东),进围废丘(雍王都城,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又遣诸将攻取陇西、北地、上郡,迫使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接着立即派薛欧、王吸出武关,联合南阳王陵军(秦末起事军之一,时已归汉),迅速地向东进攻,但被楚军拒于阳夏(今河南太康)。项羽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命他领兵阻击汉军东进。为了坚定项羽以主力攻击齐、梁的决心,刘邦使张良致书项羽,表示:“汉王失职(指失去关中王的职位),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故意将齐、梁的反书送给项羽说:“齐欲与赵并灭楚。”项羽因此决心以主力击齐,对西方暂取守势。项羽采取先齐后汉的战略,为刘邦继续东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汉高帝二年(前205)春正月,项羽在城阳(今山东莒县)与田荣进行会战,田荣败走平原,为平原民所杀。项羽另立田假为齐王,进军北海(今山东北部),沿途烧夷城郭、室屋、坑杀田荣降卒,掳掠老弱妇女,引起齐人仇怨和反抗。田荣之弟田横乘机收集齐亡卒数万人,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反攻阳城,与楚对抗。项羽连战不能取胜,因被牵制于齐境。

刘邦乘项羽攻齐之机,由函谷关出陕县,进略中原,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继又派韩王信(战国韩襄王之孙)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击降郑昌,控制了洛阳地区。为扫除继续东进的后顾之忧,刘邦宣布诸将凡以郡率领万人归降者,即封万户;同时,抚慰关外父老;派兵缮治河上要塞;开放秦朝苑囿园地,准许百姓耕种。这些措施对于尔后东进,起了有利作用。三月,刘邦乘项羽进军北海,深入齐境之际,又率军由临晋(今陕西大荔东)东渡黄河,迫使魏王豹投降;又攻下河内(今河南所属黄河以北地区),虏殷王司马印(áng昂),置河内郡。项羽都尉陈平于此时投降刘邦,当日拜为都尉,使典护军。然后刘邦又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接受新城三老董公的建议,为义帝发丧,发使遍告诸侯说:“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宣称要“悉发关内兵,收三河(河南、河东、河内)土”,与诸侯王同击项羽,为义帝报仇。四月,刘邦乘齐楚胶着于城阳之际,率五诸侯(颜师古云:五诸侯者,谓常山、河南、韩、魏、殷也)兵,凡五十六万人,东向伐楚。军至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北),彭越率所部三万余人归汉。刘邦拜彭越为魏相国,命他继续率部略定梁地。

项羽闻刘邦东进,仍坚持先破齐而后击汉的战略,他命令诸将继续率主力击齐,自率精兵三万人由鲁(今山东曲阜)南出胡陵(今山东金乡南鱼台),救彭城。未及到达,刘邦已乘隙攻入彭城。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刘邦的头脑,入彭城后,即“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对项羽是否会回师反击毫无戒备。项羽进至萧县(属江苏省),“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被压迫于觳、泗水(两水均在今徐州境内)中,死者十余万人。幸存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退,楚军又追击至灵壁(今安徽宿县西)以东的雎水上,汉军抢渡睢水,又有十余万人被淹死。汉军尸体填满河中,水为之不流。会大风骤起,沙石风扬,刘邦因得率数十骑逃出重围,奔至下邑(今江苏砀山东),途中遇其子孝惠和女儿鲁元公主,同车载行。不料楚军随后追来,刘邦在危急中,为了轻车迅跑,几次推堕二子车下。幸亏身为太仆的夏侯婴下车收载,二子才得脱险。审食其保护刘邦之父太公及其妻吕雉从沛县逃出,寻找刘邦,中途被楚军俘获,留作人质。

刘邦在睢水惨败,主力被歼,齐、赵亦反汉与楚讲和,诸侯又纷纷背汉向楚,如陈余归楚,司马欣、董翳乘机逃奔项羽,形势对刘邦非常不利。刘邦认识到楚军兵强将勇,不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他向群臣说:“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张良献计说:“九江王布(英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楚可破也。”刘邦同意张良的计划,决定派谒者随何出使九江,往说英布,使其进攻楚军侧背,牵制项羽。另派人去梁地联结彭越。命韩信率一部分兵力,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随即撤军至荥阳,深沟高垒,扼守险要,企图与项羽进行长期周旋

汉高帝二年(前205)五月,汉军在正面战场阻止了楚军西进,但由于魏王豹背汉降楚,侧背上出现了危局。为拔掉这根背上芒刺,刘邦曾派郦食其往说魏王豹,未能生效,于是决定以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等共同击魏。

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消息,便以柏直为大将,统率全军,扼守蒲坂,堵塞临晋津(今陕西大荔县境)渡口,准备迎战。蒲坂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黄河东岸,面对陕西省朝邑县,为山西、陕西交通要道。远在战国时期魏国即在此处筑浦坂关,极其坚固险峻。柏直除在此地部署重兵外,还组织一支别动部队,沿河巡逻;同时驱逐全部民船,不准在河中来往停泊。汉军欲渡河进击,只有攻打蒲坂要塞,别无他途。八月,汉军进入魏境。韩信见蒲坂形势险要,魏军防守严密,如果正面攻坚很难取胜。因此,经过研究以后,决定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他设营于蒲坂对面,故意在渡口附近遍插红旗,陈列许多船只,佯作由临晋渡河模样,暗中却调动军队,出其不意地从夏阳(今陕西韩城南)用木罂(小口木桶)运兵渡河,奔袭魏军后方安邑(今山西运城东)。魏王豹得报大惊,慌忙带领军队回救,结果被汉军杀得大败。九月,汉军又攻占魏国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魏王豹被擒,又投降了汉军。韩信平定魏地,获得了北进的初步胜利。

赵王歇和陈余在楚汉睢水会战后,叛汉降楚,赵王歇仍被封为赵王。赵歇感激陈余,立陈余为代王。因赵国新建,陈余留赵辅助赵歇,委托丞相夏说(读悦)负责治理代国。赵国(在今河北省中部及西南部)和代国(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奉项羽命令,监视汉军,成为汉北方的劲敌。此外,北面还有一个脆弱的割据势力——燕。在东方,位居山东的田齐,历经战乱,只图据地自保,已无力进行攻战。针对此一情况,韩信向刘邦提出“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子荥阳”的战略汁划。刘邦批准韩信的作战方案,派他和张耳领兵数万去攻灭代、赵。

闰九月,韩信首先攻下代国,擒代相夏说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经过灭魏、平代两大战役,韩信收其精兵补充荥阳正面战场,接着越过太行山东进,乘胜击赵。冬十月,汉军发动对赵国的进攻。赵将陈余集中号称二十万的兵力于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立下壁垒,准备与汉军决战。战前,赵国谋士李左车依据双方实际情况认为,韩信、张耳新破代国,乘胜来攻赵国,士气正在旺盛,其锋不可当。但他也看到汉军有致命弱点:汉军不远千里而来,运输困难,军粮必不充足。因此,他向陈余提出:“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自请率兵三万人,绝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出十日,可以战败韩信。陈余平时常自诩所领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他对李左车说:“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耒伐我矣。”他还援引《孙子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的条文,作为拒绝李左车合乎实际建议的根据。韩信侦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献计,甚是高兴,乃大胆地指挥大军进至井陉口以西三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夜半,选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持一面红旗,从山间小路迂回到赵军大本营侧隐蔽起来临出发前,韩信告诫军士说:“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你等)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布置完毕,即传令小食,对军吏说:“今日破赵会食!”军吏虽佯应“诺”,但犹未敢深信。韩信乃派兵万人作为先遣部队,先从隘路进至绵蔓水(今河北井陉东)东岸背水立阵,以引起赵军的轻视。赵军望见汉军背水列阵,皆大笑韩信不知用兵之道。

拂晓,韩信建大将旗鼓,率主力鼓行出井陉口,以诱赵军出击。双方激战良久,韩信、张耳佯弃旗鼓,假意败退,进入背水阵。赵军见状,认为汉军已败,遂倾巢而出,争夺汉军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派出的两千名骑兵乘虚进占赵军壁垒,拔下赵帜,更立汉军旗帜。赵军攻打背水汉军,久战不胜,准备回保营垒,突见壁上汉军旗帜迎风招展,以为赵军将帅被俘,顿时大乱,人人争先逃命。赵将虽然竭力制止,斩杀不少溃逃士兵,但仍无法禁止。汉军内外夹击,赵军腹背受敌,全部崩溃。陈余在泜水(井陉山附近河流,东流入绵蔓水)上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均被俘。韩信取得了井陉战役的完全胜利。

战争结束,汉军将士纷纷呈献斩获的敌军首级和俘虏,互相庆功。有些将领问韩信说:“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然竟以胜,此何术也?”韩信回答说:“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意思是说:汉军新募者多,平素又缺乏训练,战志不够坚强。因此,必须将其安置在无后退之路的“死地”,才能奋勇战斗,死里求生。反之,将其部署在安全地带,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优势的赵军猛扑过来,军卒必然要争先逃走,又如何能拼死对敌呢!背水立阵,就是“置之亡地而后存”这一军事学说的实际应用。诸将听了韩信的解说,无不悦服。

接着,韩信向李左车请教破燕、齐之策。李左车认为,经过灭魏破赵战役,汉军已众劳卒疲,如果继续攻燕,可能顿兵坚城之下,旷日持久。为今之计,莫如案甲休兵,抚镇赵民,摆出进兵燕国的态势,然后派遣一辩士持书去宣扬汉军声威,劝其归降,燕国必然不敢不从。燕国已从,齐国亦必从风而服。此即兵法上所说的“先声后实”的战法。韩信照计实行,遣使使燕,燕国果然从风而靡。汉高帝四年(前203)十月,韩信远袭齐国,击溃齐军二十万人,使项羽不能全力应付成皋正面战场,为刘邦实施战略大反攻,最后为消灭项羽创造了条件。

注释(www.xing528.com)

①《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②旧名江陵为南楚,昊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③《资治通鉴》卷九,汉高帝元年。

④《资治通鉴》卷九,汉高帝元年。

⑤《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⑥《资治通鉴》卷九,汉高帝元年。

⑦《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

⑧《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

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⑩《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汉书》卷四○《张陈王周传)。

《汉书》卷三四《韩彭英卢吴传》。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

《资治通鉴》卷一○,汉高帝三年。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