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大门通常是三门并立,中间有一个大门,两旁各有一个小门。《释氏要览》说:”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为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盘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由此可见,三门有其特殊含义。《禅林象器笺》认为:”山门者,山对城市之言。城市俗,山林真。凡兰若,反俗居本,宜在山,所谓远离处也。故纵在城市者,亦用山号,夫归向真道者,当由此而入,故言山门也。”寺院的山门常常建成殿堂式,故山门也称之为山门殿或三门殿。
到了明代,佛寺在山门中通常有金刚殿,殿内塑二密迹金刚力士像。后来,金刚力士像被移入山门内,不另设殿,山门殿内塑两尊密迹金刚力士从此成为定制。这两位力士执金刚杵分立山门左右,守护佛剎,称为二王。《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卷八说:”……后二子各言所志。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诸人成得佛时,当作金刚力士,常亲近佛。在外威仪,省诸如来一切秘要,常委托依。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士,信乐受喜,不怀疑结。』法念太子曰:『诸正士听,吾心自誓言。诸仁成佛道,身当劝助使转法轮。适见相劝,辄转法轮。』”又说:”其法意太子则今金刚力士名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者,今识其梵天是也。”
《释门正统》云:”据经惟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而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又《五分律》云:『佛四面有五百金刚,今状其二,无可疑也。』”这就是说,现在山门殿内所树立的两尊像,是五百金刚的代表。对照古代遗物,可以确定”二王”的设置是晚世才定型的。古代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都只有一尊金刚力士雕像,只有隋代宝山大住圣窟入口两壁,刻有那罗衍神王与迦毗罗神王两像,左像执槊,右像执杵。现今寺门左右的金刚力士像,皆为面貌雄伟、现忿怒相,手执金刚杵,肢体均呈紧张之状。左右不同之处在于:左像怒颜张口,金刚杵作势打物;右像忿颜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
由于左像张口,右像闭唇,从而衍伸出对”二王”的不同解释:左像开口发”阿”的声音,右像闭口呈”吽”的发音状,而”阿”与”吽”都是佛教的陀罗尼咒语。《大日经疏》云:”阿是吐声权舆,一心舒遍,弥纶法界;吽是吸声条末,卷缩尘剎,摄藏一念。”“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www.xing528.com)
人们并不十分了解”阿”、”吽”字音的含义,在流传过程中就逐渐将二音转读成”哼”、”哈”之音。在《封神演义》中更是将错就错,附会出”哼哈二将”的传奇故事:哼哈二将,一位叫郑伦,一位叫陈奇。郑伦原为商纣王的部将,拜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给他窍中二气,将鼻一哼,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其后被周营擒获改邪归正,最终战死。陈奇也是纣王的部将,曾受异人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后来被哪咤刺死。在姜子牙封神时,敕封郑伦、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这就是民间所流传的哼哈二将。
到了近代,有些佛寺的山门殿就塑有”哼哈二将”塑像,民间还将哼哈二将做为门神看待。其实,我们从佛教经典中可以知道,原本是没有”哼哈二将”这一名称的,他们的诞生纯属人们的附会虚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