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革命性教学:以交往为核心

革命性教学:以交往为核心

时间:2024-0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正处于兴盛状态。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认为自身的作用是很消极的。这当中,存在着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认识上的混乱。这就是“学”的上部结构,这一字体显示了对以儿童为中心的交往的支持。

革命性教学:以交往为核心

现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正处于兴盛状态。日本文部省或者说中央教育审议的会的报告书里也使用了“学”这一用语。无论参加哪个学校的研讨会,都在用“主动地主体地学的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等话语来谈论对新的教学改革的印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确应当受到欢迎。如果认为我国的学校教学未能从效率化地传递网状知识的划一式教学状态中摆脱出来,因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现状的话,那么现在“学”的热潮是应当产生的。下面来看看它产生的经过。

 让“学”这个词普及开来的人是我自己。在10年前,我和我的同事佐藤伯胖先生一起,确认了表示“学习”的词中,learning这一动名词没有表现出来动态感觉,而决定用“学”这个具有动感的词来表现,这是最初的动机。这一想法在《学习的文化》(全6卷 东京大学出版社)这一我的同事藤田英典也参与编辑的系列图书中结出了果实,之后,“学”这个词就在一般的新闻或杂志里普遍使用。现在,它比“学习”这个词更为大家熟悉,用得更加广泛。

 但是,在学校教育中的“学”的热潮是不是只在表面流动呢?最让我感到不和谐的是最近“自我教育力”一语的滥用。促使教学脱离教师中心的状态也好,让学生个体向自主的学习转变也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样做的理由变得不甚明了,应当明白,近代的学校向古代“寺子屋”回归是没有意义的。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话,既不追求“自学自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不零零散散的个体。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认为自身的作用是很消极的。而实际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较之集体划一的教学来讲,恰恰需要教师更积极地与每个学生更复杂的互动,在划一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一起思考,维持教室良好的秩序,把活动控制在一个方向上。而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让学习活动更为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主轴。然而从目前大多数教室的现状来看,教师的洞察力或观察力是发挥得不够的,在支持学生战胜学习上的挫折、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其思维能力方面,教师的工作都没能够认真的展开。这当中,存在着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认识上的混乱。

以“主体学习”、“自我教育力”等词语为标志的热潮,如果说得极端一点的话,其错误是让现代学校划一教学向古代“寺子屋”的自学自习后退的时代性错误。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教师中,对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进行教育、对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相互交流展开学习的教学形态都不熟悉,因此,一旦划一教学的形式破坏了,就退回到个体的零零散散的“寺子屋”的自学自习状态,将“主体的学习”形态或者“自我教育力”的培养统统理想化。当然,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今后的社会中,从异质的他人那里学习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首先,需要了解“学习”一词的确切意思。将“自学自习”、“自我教育力”等理想化的倾向的错误在于,认为学习是个人主义性质的活动,糟糕的是,传统的学习心理学也是将个人作为一个单位来研究学习的,也许是这个原因,教师对“学习”的理解就理所当然地被束缚在个体性活动的认识中。但是,在学校里的学习既不是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确认了“学习”的意思,再来看“学”这一繁体字的结构,可以说它是这一意思的象征。“学”是我名字中的文字,而对有关这一文字的象征意义我却不甚明白。一调查才知道,这个字中包含着有助于思考的“学习”究竟是什么的重要线索。首先看“学”字的上部,其中间的两个*表示“交往”的意思,上面的一个*表示祖先的灵,也就是和文化的遗产的交往,下面一个*表示学生之间交往的样子。那包着*的两侧,形为大人的手,意味着大人千方百计地向儿童的交往伸出双手,或者说,表示大人想尽方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这就是“学”的上部结构,这一字体显示了对以儿童为中心的交往的支持。

因此,可以说,在“学”这个字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状况被表现到了极致。在教室里正是要构筑这样一种关系,即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展开这种能触发与支持这一关系的教学的人就是教师。然而,“学”字中显示这种教育关系却在学校或者学校外部都濒临危机。儿童不关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淡漠;而大人与儿童的关系也单方面局限在“教育热心”上,而并没有积极地想办法与儿童交往。即是说,儿童也好,大人也好,都如现在“学”的字的上部所表示的那样,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因而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就崩溃了。(www.xing528.com)

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我将之称为“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即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可以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

 但是,在教室里组织这样的学习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因为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在学生所存在严重问题,即对事、对物的不关心,对他人的不关心。而这种对事、对物、对人的冷漠态度并不仅仅只是学生的问题,可以说就是现代人的一种深刻的病理现象。管他有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怎样了,统统都与自己无关,这种可怕的虚无主认笼罩着现代社会,连教师也没能脱逃出来。如果不与这种“不关心”的虚无主义做斗争的话,推进真正的学习和让学习富有思想内涵是不可能的。

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做斗争的实践,应当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无数值得学习的东西,与同伴相互学习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通过这种学习,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能够改变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教师自身,通过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追求。

让我们再来细细观察一下周围教室里发生的事吧,可以说,在每天发生的事情中存在着无数的契机,让我们得以构筑教室里的“交往中培育”的师生关系。仔细地关注每个学生在理解上、感受上的差异,从这一点开始,就能够向着硕果累累的相互交往迈出一大步。

的确,现在的学生即使在教室里也只想在周边几个人的小范围内交往,不难看到,他们的身体只在以自我为中心、以一米为半径的圈子中活动。要做到让这样的学生能竖起耳朵倾听教室另一角的学生说话,与远处的学生发生相互交流,那必须经过非常耐心的长期的反反复复的努力。当然,在最初一开始的时候,学生仅仅只愿意关心身边的同伴的想法或兴趣也是可以的。在教师的言语鼓励下,仅仅能侧耳听稍稍远一点的同伴的声音也是不错的。要在教室里构建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不从这样一些小小的步骤开始是不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