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繁华尽散,地老天荒:李清照的才情、美丽与哀愁

繁华尽散,地老天荒:李清照的才情、美丽与哀愁

时间:2024-0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徐娘者,身姿婀娜,容颜姣好,因放荡善妒与梁元帝不和。自与明诚成亲,几载时光已逝,时光刻薄地将少女清照变化为少妇清照。清照此时的热烈与执着,不关风与月。此处提到屈原、陶渊明二人,衬的是白菊的高雅风韵。说的是男子有了外遇,想要拿一点薄利与女子交欢,结果遭到挫败,最后一无所有。

繁华尽散,地老天荒:李清照的才情、美丽与哀愁

没有过深情过往的人,不懂得孤独有多撩人;没有投入爱过的人,不懂寂寞有多噬骨。《送你一颗子弹》的作者刘瑜说:“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没错,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需要感受亲情爱情与友情的支撑与鼓励,但本质上每个人也都是唯一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谁能更懂你心底的真实感受,没有谁能陪你走到最后。大部分时间,比如在寂寞的深夜,当一个人心有所求而不得,就容易产生孤独。外界环境直接影响人的内心感受,而此时作为自己唯一的朋友,若不能及时很好地调整心态,必定会为现实所累。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的深秋注定是寂寞与寒冷的,因现实所缚明诚已先于清照赶往江宁奔丧去了,往日热闹的淄州小院如今又只剩下清照独自一人,她单薄的身体难以招架这寂寥的深秋。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秋深夜寒,小楼上帘幕低垂,抵不住漫天阴寒,冷风吹得人骨头似都要凉透。而无情的风雨下了整整一夜,将院中琼肌玉骨的白菊无情地摧残。

清照怜花。当她看到院中被风雨打落得散落一地的白菊,因叹息离别的心怀变得更加沉重。其实,这首词表面看来在写菊花,实则是写自己。风雨邪恶,破坏花容,这是她双眼所能看到的,而自己的命运将走向何处,却是她现在无从预料的。但眼观最近几年的遭遇,在她的想象里,前程一定不是明媚的,很可能也会像这些白菊一样,饱受风雨,坠落满地。在这并不具备阅读快感的一首词里,她竟连续使用了“恨”“无情”“揉损”等字眼,可见心中的愁绪是多么深刻。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此处一连使用几个典故以衬心境。

其一,“贵妃醉脸”出自唐代李浚《松窗杂录》,暮春时节,唐玄宗杨玉环设宴赏牡丹,听闻有人吟诵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玄宗一路问询,得知吟诗之人乃是中书舍人李正封,便笑着对身旁的杨贵妃道:“汝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意思是,杨贵妃醉酒后的情态更显娇媚,正合彼时李正封所吟之牡丹,颜色姿丽,国色天香。这是他对她的恩宠。

写在这里,写在明诚不在身旁相伴的孤清岁月里,是否代表清照有那么一丝嫉妒之意?也罢,她懂得的,一个女子能否讨得心爱男子的娇宠,亦是需要讲求缘分的。有些爱情,上天给了你相遇,就要拿走相守;上天让你们共同筑梦,就要拿走享受。那些性格不合、脾性不对乃至兴致不投的,纵然初见时彼此都有过惊艳与倾心,又有哪一对真正走到了人生尽头?诚然,犹如清照与明诚这般相投、相爱更愿相守的人,势必也要经过时光的残酷考验,以证深情。(www.xing528.com)

其二,“孙寿愁眉”,孙寿乃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其一双巧手精于梳妆,不用人教便可绘出纤细愁眉,手法精致得令人越发妩媚动人。《后汉书·梁冀传》中说:“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与明诚相好的日子里,才女清照怕是亦徒生女儿心思,渴望获得一手精巧梳妆的本领,以取悦明诚、取悦爱情,哪怕抛置这一身的才情,只求红尘相伴、好梦一生。诸如此类,一个女子将一生的幸福维系在一个男子身上,究竟是幸或不幸?诚然才情弥漫如李清照,吟词作赋、万古流芳,亦是难以抵挡失去爱人的孤绝凄冷,想来这世间的女子大概极少有真正坚强的人,非要寻觅到一腔温暖的情怀,才愿与岁月和平相处。

其三,“韩令偷香”,韩令,即韩寿,东晋人。《晋书·贾充传》里写道,韩寿原本是贾充的属官,生得俊朗,被贾充的女儿贾午所喜。后来韩寿逾墙与贾午私会,贾午以晋武帝御赐给贾充的奇香赠予韩寿,因为香气弥漫难散,被贾充发现了。无奈之下,贾充只好把女儿嫁与了韩寿。

这样一个撮合姻缘的故事,倒有几分与她的相像。那日,晴空万里,还是少女的她,兀自坐在院中荡着秋千,恍惚间,在命运的布排下,一位俊朗的少年出现,她于是佯装嗅着春日里的青梅,悄悄将情事托付。想来,清照是伤感且多情的。纵然今日明诚是有所目的地离去,清照心底对未来日子所期盼的,依旧是两人当初相遇的种种美好。也许,她期待有一天,能再这般于明诚眼前出现,将这漏缺的时光一一呈现。

其四,“徐娘傅粉”,徐娘说的正是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南史·梁元帝徐妃传》中记载:“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徐娘者,身姿婀娜,容颜姣好,因放荡善妒与梁元帝不和。梁元帝是独眼,徐娘便用白粉遮面作半面妆,以此嘲笑。后来,她与朝臣季江私通,季江评说:“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此处单用这一典故,便是在诉说自己的心内涌动着满满的情思了。自与明诚成亲,几载时光已逝,时光刻薄地将少女清照变化为少妇清照。虽年华已老,但清照心内的情思依旧炽热,对明诚仍是如初见时一样情深。面对爱情,女子的内心大概更为柔软吧,总希望人生能如初见那般美好。清照此时的热烈与执着,不关风与月。

四个典故反衬出白菊的清雅美好,又在细致阐述自己对未来的执着与痴恋,清照借此表达了自己轻视鄙俗、不同流俗的志趣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此处提到屈原陶渊明二人,衬的是白菊的高雅风韵。“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此句也用到了诸多典故。在词作形式上,既合了上阕,也能进一步烘托清照此时的情绪。

其一,“汉皋解佩”,汉皋指水边之地,《太平御览》引《列仙传》云:“郑交甫将往楚,道之汉皋台下,有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卵。交甫与之言,曰:‘欲子之佩。’二女解与之。既行返顾,二女不见,佩亦失矣。”郑交甫索玉佩以与两位女子交好,结果空无所得,落得个茫然怅惘。说的是男子有了外遇,想要拿一点薄利与女子交欢,结果遭到挫败,最后一无所有。我猜想,因明诚不在身边,清照对这份感情已经心生恐慌,此并非不自信的表现,而是对往日那段你情我愿、你侬我侬的感情所呈递的怀念与不舍,想到青州分别时,自己也曾这样担忧过却在莱州亲眼撞见爱情的丑模样,此时此刻岂能不伤感。明诚虽与自己情投意合,又是心地良善之人,但本质上总还是一枚俗世的男子,而经过莱州的共同患难,她虽怀疑却仍旧愿意相信,他不会再去受风花雪月的诱惑,不会再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更何况,她更有自信——世间多的是诚如她这般纯洁的女子,不会为了眼前的一丁点薄利,就去与陌生的男子苟合、交好。

其二,“纨扇题诗”,写的则是班婕妤。她才貌兼得,圣眷正浓,后宫三千佳丽皇帝也只宠爱她一人。一次,皇帝特制了一辆辇车想要邀她同游,却被班婕妤婉言相拒,“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意思是圣主身边都是贤臣,若只是贪恋女色,便形同一个亡国之君了。看她这般贤良淑德,自然能够联想到汉成帝专宠她的原因:独占圣恩,除却美好的容貌与形态,更得益于良好的妇德,这样开阔的胸襟与眼界,无怪乎连王太后也对她另眼相看了。

之所以写出班婕妤的故事,想必清照是想要自证心志,表明自己也想做、能做一个拥有妇德的女性吧。可惜的是,这样的恩宠以及汉成帝珍贵的觉悟,并没能进行到底。见到了赵氏姐妹,汉成帝便立即忘掉了贤淑忠厚的班婕妤。失去了宠爱的班婕妤,心灰意冷倍觉人生的无趣,然而她的内心还是一如既往地清高孤傲,于是自请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从此再不与良人见。读此,每每会想起这样一句话:“烟花易冷,人事易分。”想起这段凄凉的故事,李清照会为同为女子的她,感到心痛。想她当日风华无限,在他的专心侍宠下,任是“六宫粉黛无颜色”,而有朝一日有更美好的容颜出现,她便什么都不再是——女子的命运就这样紧紧地依附在男子的身上,这是多么悲凉却注定的一个事实啊。

守着孤独的日子,颇有才情的班婕妤写出了一首饱蘸深情的《怨歌行》,以团扇自比,自我宽慰,“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深宫寂寂,在清冷孤独的深夜想起往日得宠圣恩的美好景象,她心中徒然生出一阵阵凄凉,只是纵然长夜漫漫痛也就痛了,后宫粉黛颜色众多,若想挽回一个君王不再恩爱的心,亦是懂得有多艰难。不如写下这首词,把剩下的命运都交付上天吧。

这一切,像极了此时此刻孤独无助的清照,虽然她的爱情没有绝望到班婕妤这般境地,但她此生唯一期待的相守与相望,却在此刻随着明诚的再一次告别,变得苍白与空洞。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无多时?”写此句时,无法揣测她当时的心境究竟是放下抑或为现实感到无奈。白菊已然备受摧残,凋零满地,任是惋惜至死也不能助其恢复本初——既然与明诚注定要承担这些别离之苦,她与其痛彻心扉,不如就试着慢慢接受、习惯,好好地照料自己吧。

末句“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仍写屈原和陶渊明,呼应前面的“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泽畔”出自屈原《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东篱”则出自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为反语,说的是若是国家昌盛,又何须如此地怀念屈原、陶渊明?进而引申为,若是夫妻恩爱如初,又何须哀叹婕妤之伤填这一首咏菊的词?由此可知,清照所怜惜的原本不是白菊,更多的是她自己……

也许,爱情原本没有输赢之分。只是每个人在爱里仿佛都有一场对弈,不管对方是爱人还是自己,但结果终究只能是“输赢都回不去”。那些她与明诚携手共赏春花秋月的时光;那些与之作词遣怀、珍藏金石的时光,历历在目。分处两地,此时此刻她想要知道这些她念念不忘的岁月,亦会是他的心之挂牵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