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女人与花似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遥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女孩儿们个个都与鲜花相对应。心思敏感细腻的林黛玉是芙蓉(芙蓉常分木芙蓉和水芙蓉两种,这里指的是水芙蓉,即荷花),整个姿态就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形容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宝钗则是那“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有着牡丹一样的富贵,牡丹一样的气势……更有其他姐妹美若芍药、海棠、曼陀罗,由此可知,这人间芬芳亦是有品格的,或如黛玉一般娇弱纤细,或如湘云一般可爱灵动,总是各有千秋,令人难忘。宋代王淇的《春暮游小园》中写,“开到荼(造字蘼非改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想来所有的花束生在这天地间吸收日月精华灵气,却也有着自己的使命。在如清照这般敏感细腻的词人心思里,花朵从来都是人间最动人的生灵,它们也有辛酸,有艰难,有成长,一日日饮尽风霜,终开到荼(造字蘼非改系)。
也因此,与其说她是爱花、惜花之人,倒不如说她眼中盛满了可爱的生命。
三月的长安,春重花疏。阳光照入闺房的那刻,也唤醒了清照全身的灵气。此时正是新婚不久,夫妻俩相敬如宾,生活甜美和睦,大好的心情再看窗外的天气,似乎也镀上了一层喜气,于是她决定出门走走。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态,妒风笑月,长(造字殢右边换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里,几枝先向日边匀。
金尊倒,拼了画烛,不管黄昏。
——《庆清朝》
对于这首词的争议,主要针对其描写对象,有人说这是牡丹,有人说这是芍药。但不管所咏叹之物为何,整首词语调从容和缓,对以生命姿态绽放的花朵投去欣慰、赞叹之情,与清照此时的生活格调,极为相衬。
且以牡丹为题进行分析。上阕写出花朵的容颜、姿态、风貌、神采。写其品格高贵,是在百花凋零之际,才要艳丽绽放,“独占残春”。综观清照的许多词句,皆拾取前人精华加以发挥,此句便是得益于唐人皮日休《牡丹》中的,“落尽残红始吐芳”。享尽生命去绽放的牡丹拥有着天然的美丽与娇媚,然而这还不是它最美的时刻,而要待群芳开遍,牡丹便如拂晓新妆的美人,露出更加清丽迷人的姿态。
牡丹自古以来就为花中名流,相传武则天登基后的一个冬天,率众臣前往上苑赏雪,但见园中百花凋残,为显女皇威严遂下令百花齐放,言毕果真百花齐放,一派欣欣向荣,唯独牡丹迟迟未开,武则天震怒,下令焚烧。从此牡丹便被贬出长安,迁址洛阳。
想来清照爱牡丹,大抵也是因为崇尚女子要天然率直,去伪存真,应有属于自己的一番坚守,万不可随俗世而飘零。
自唐朝以来,世人就有倾城观赏牡丹的生活习俗。历史上亦有很多描写牡丹姿色与品格的诗句,如刘禹锡《赏牡丹》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北宋邵雍《洛阳春吟》中说,“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可见其观赏时分,盛况空前。
跟随熙熙攘攘的人群,清照趁势挤进一条人流中去,周围皆是热闹景象,纵然一个转身也是困难的,好不容易跟随人群走到一处,只稍作停留尚未能将某种牡丹看得清楚,便又要被后面的人群推着向前走去。观花人的姿态也是不同,有人乘坐“香轮”小车,竞相奔走;有人张罗“绮筵”,歌舞相随,一路看一路玩。池塘四周,别馆旁边,整个视线皆为极具生命力的牡丹填满,一时风头无两。(www.xing528.com)
词人独具慧眼的目光不但观尽了民间纵情景象,更将视野开拓至富丽高雅的宫廷。细细品来,牡丹既如此优雅华贵,自是与宫廷之美人脱不了干系。唐人李白就曾将天下四美之一的杨贵妃比作牡丹,“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而白居易也有诗,“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既是宫廷中的牡丹,养尊处优,该生盛放得更加繁密了,所以她写道,“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写道“金尊倒,拼了画烛,不管黄昏”。
若说清照眼中的牡丹与其他大家眼中有何不同,倒也真可列出一二。我常感慨于繁华人世,每个人所处的大环境所遇到的大事件其本质何其相似,面对日益繁重的生活,有人可以配琴以为歌,有人却只一味推脱、躲避。清照眼中的牡丹是充满女性气息的,不同于那些男子笔下的描绘,这首词里的牡丹秉承了她的细腻婉转,最后呈现出的是妖娆并娇羞。回首那种待百芳凋谢后的盛开,是多么令人心情愉悦?曹雪芹先生说,女子是水做的,或许生而为女子,原本就该多拥有一些上天的好意馈赠,一个女子原不该风尘仆仆受尽凋零而不绽放的?——这多像清照耗尽大半青春,终于等到与心上人共携连理?此时此刻,她就是那百花园中骄傲而孤直盛开的牡丹。
在一个正当好的年纪,喝正当好的酒,过正当好的桥,遇正当好的人,人生一如民国文学家沈从文写给心爱妻子的情书:“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啊,等到爱情的光阴,终是沸腾!
清照与花,互成美好。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古来写梅者不计其数,晏几道以梅写离情,“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周邦彦以梅写羁旅之思,“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林和靖写梅之孤高超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些优秀的作品,使梅花那凛寒的习性深入人心。品梅、赏梅、观梅乃至颂梅,已成为越来越多名之大家的喜好,竟不知何时起,于严寒中傲雪绽放的梅渐渐成为君子品格的代表。暗香浮动,孤芳傲世,读咏梅词总觉清冷,虽有淡泊静雅之气,却也深感寂寥,不免心生怜爱。
少时翻阅记述清朝皇帝乾隆的事迹小书,其人物有名曰“梅映雪”,看那女子也是傲骨铮铮,自有一番才气与勇气,竟敢在形态威严的皇帝面前为保自己的父亲仗义执言,想来她这样的品格也是多少受制于名讳的影响。
清照亦是爱梅的,总觉得她名字里的一个“清”字多少带了些冬日红梅的傲气,是行走于繁复人世,始终要清如许、明如镜吗?她做人的气节却果真是那样的。这一日又到园中观赏冬梅,却在含苞待放的姿态中嗅出了春天特有的新鲜气息。记得《甄嬛传》里在甄嬛初入宫时,曾于一个雪夜流连园中,观得满目红颜虔诚许诺,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只一句就教人领略她的心思聪慧通透。
而眼前这承受了一夜风雨却越加怒放的红梅,此时舒展着略显丰腴的腰肢,似有一些富贵之态。银装素裹的世界固然清新,但倘若少了似血般梅颜的点缀,岂不少了一些可爱?仿若初春的信使,第一个关乎春色的讯息,竟是由绽放的花蕊而来,而它的美又不是单调的,“香脸半开”“玉人浴出”,像一位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举手投足间迅速俘获了人心。
我一直都相信,只有女人才有配以名花的资格与机会,也只有女人才能将含苞绽放的花束,看到直通根底的透彻与深刻。
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很多女子,生性高洁,清丽脱俗,像极了寒夜风雪中有着铮铮傲骨的梅。如一代女皇武则天身旁的上官婉儿,她的额头就刺了一朵娇艳的梅花。据说,武则天为惩罚她特意令人在其额头刺字,刑罚尚未施成却先一步发现是自己冤枉了她,然而圣旨既下金口已开难以收回,便要人最终刻了一朵梅花,以显其清白高洁的品质。同样在额头刺有梅花的,还有唐玄宗的宠妃梅妃,不过其只是因为爱梅。或许因为梅花盛开的姿态灵动傲人,历史上还曾流行过一阵子的“梅花妆”。
文人散士对梅花的钟爱各有不同,林逋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谓冠绝古今,而在这首词中,清照的态度则是“此花不与群花比”,情感迅疾迸发,一语道出梅在她心目中至高至纯的无上地位!——世间女儿总爱拈花自喻,许是因为万物中唯以花朵最称其心意,而就“咏梅”来说,清照并非自古第一人,却将内心深处的情思与精髓融于梅花的傲雪之中,对梅的欣赏与爱慕亦能与其品格合二为一,这一点实属难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