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孔子身后的传承与哲理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孔子身后的传承与哲理

时间:2024-0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课是孔子临终及身后的儒家先秦哲理,以《春秋》为开头,探讨了孔子为什么作《春秋》、此书的传承方式,曾子、子思、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这个讲稿取名《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可能在今年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于2010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孔子身后的传承与哲理

先解释一下本课的内容(在教学大纲里面有一个课程简介[1])。这门课是“儒家哲学系列之三”,讲授从秦汉起头的儒家哲理在重大历史阶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以及儒家如何应对它们。我将首先讨论秦王朝统一天下和迅速覆灭的哲理含义,与法家有莫大的干系。然后顺势来探讨儒家在西汉为什么能取得“独尊”的地位,它的思想原因何在。这里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一个要点,尽管在前一门课中已经涉及它,这次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这个儒学史中最成功的现实化努力或案例的哲理特点,以及相关的另一些历史背景和哲学学说的情况,比如《史记》、《汉书》、《后汉书》里边关于秦朝(如秦始皇李斯、赵高)的记述,还有西汉前半的政治情况和汉初的一些思想家(像陆贾贾谊)的学说。这是秦汉部分要讲的主要问题和涉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

另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两汉之际发端的佛教入华对儒家形成的挑战,以及它引发的思想转变。我准备首先探讨佛学从哲理上带来了哪些新思想,对儒家或中国古代哲理构成了什么样的刺激乃至威胁,然后来看儒家如何从哲理上应对它,从而导致了宋明理学。这一部分会涉及中国佛学的思想家和著作,像僧肇、《大乘起信论》、智(天台宗)、法藏(华严宗),还有宋明理学的重量级人物等等。

这是大致的讲课内容,实际上分两个部分,一是秦汉,二是佛家传入和宋代儒学。儒家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取得了主导地位?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涉及秦,这是到目前为止的中国哲学史书籍很少探讨的,它们几乎没有深入到历史的实际情境脉络中去,往往是先稍稍介绍一下时代背景,然后就概念谈概念。而这门课解释的角度和方法是不一样的,它受到了现象学结构主义和密释学(大家不了解它暂时也没关系)的影响,注重人在历史中的实际生活经验,比如政治经验、艺术经验、语言经验还有宗教经验对于理解儒家哲理的关键意义。这是第一部分中的问题,涉及观察的方法,而其中的内容主线是哲理上的拒秦兴汉。

第二个部分讨论佛教入华和它最后结出的儒家哲理的果子。为什么在五六百年间,华夏最聪明而又敏于终极发问的心灵,会首先被佛学所吸引?到了宋朝,从11世纪开始,如何出现了有意识地从道-理上应对佛学的儒学哲理,激出狭义理学和心学两大流派(气学也很重要)。我们会审察这样一次跨文明的哲理遭遇(不是西方人如亨廷顿讲的“文明冲突”)的重要事件,探析儒家哲理的新形态(Neo-Confucianism),估价它的成败得失。从某个意义上讲,当代港台新儒家也还受到这个形态的话语和思想方式的影响,当然还吸收了传统西方的某些哲学,比如德国古典哲学。如果还有时间,我们将阐析儒家文化自19世纪中叶进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在哲理上的一些变化和新的形态(此课未能讲到它们)。(www.xing528.com)

这方面我们列的参考书很多,但是还不够。所用的书中,秦汉部分最重要的是韩非子和董仲舒的著作。汉以后的著作我很难说哪个不重要,特别是《肇论》、《大乘起信论》、智的《摩诃止观》、法藏的《华严金师子章》,宋明理学中的周敦颐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的著作,没有一个是可忽视的,其中罗汝芳(罗近溪)的思想也非常有趣。最后一本参考书涉及我们这门课的系列,我在课程简介里也讲到了。过去的两年之中,我每年都开一门“儒家哲学”,我们现在的课是系列之三,前面开过两次。第一次课讨论孔子人生与思想,形成一个讲稿《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已由华东师大出版社于2009年2月推出。第二次课是孔子临终及身后的儒家先秦哲理,以《春秋》为开头,探讨了孔子为什么作《春秋》、此书的传承方式,曾子、子思(含《郭店楚简》中的篇章)、孟子荀子的思想,这个讲稿取名《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可能在今年(2009年)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于2010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自信,这两门课及其产生的书稿,颇有些不同于以往的解释框架之处,因为我运用的哲学方法和研究风格很不同于迄今所流行的那些。这门课也将继续这一“追本溯源”而又“推陈出新”的研究道路。

这是我们这门课的基本情况,同学们对讲课内容、讲课方式等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部分,它的参考书主要是《史记》、《汉书》、《韩非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