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三、环境问题的产生
(1)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80年代以前)
1955~1972年日本的骨痛病事件;
1961年日本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造成的因素:①人口迅猛增长,都市化的速度加快。②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消耗大增。
(2)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后)
①造成的因素:伴随着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生态破坏。
②人们共同关心的影响范围大和危害严重的环境问题有三类:一是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二是大面积生态破坏,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荒漠化。三是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叠起,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等。
(3)两次高潮的不同
①影响范围不同。
第一次高潮→工业发达国家,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
第二次高潮→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www.xing528.com)
②危害后果不同。
第一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也对经济造成损害,但问题还不突出;
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损害人类健康,每分钟因水污染和环境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全世界平均达到28人,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且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污染源复杂程度不同。
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通过污染源调查就可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
第二次高潮的污染源和破坏源非常之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杂,既来自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
④一潮的“公害事件”与二潮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也不相同。
第二次高潮一是带有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例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受害面积达40平方公里。据估计,死亡人数在6千~1万人,受害人数为10~20万人之间,其中有许多人双目失明或终生残废,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美元。
四、当代环境问题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酸雨、淡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等众多方面。
五、《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在2008——2012年间,将发达国家CO2等6种温室气体(CO2、甲烷、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
六、酸雨是PH值<5.6的雨。我国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的酸雨危害也相当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