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几大产马区,如新疆的所谓天马,高大的蒙古马,耕田耕地的关东马,善走的川马等,各有其特色;马在藏区受着地理条件的影响,无论在性格与体魄方面,因之皆有异于寻常之处,我所观察到的,藏马在性格方面特别能耐寒冷,在体魄方面则是肺量特大。
藏区通常都是三五千公尺的高原。我们在五千公尺的察拉煮开水时,只有摄氏八十二三度,水就沸腾了,表示出气压降低得很多,也就是空气是如何的稀薄。这倒不是一件小事!据说,有一次青海某军的步兵与某部落的骑兵交战,一阵冲锋号吹起,步兵跑步冲锋百余码后,有十几个兵,就鼻孔流血呼吸接不上的倒下了。可见得平常人的肺量,够不上应付那里的稀薄空气,一等到剧烈动作时,就要发生问题了。我们是在康定等地高原城市住了相当时日后行进的,肺量都已逐渐的扩大,但也只可慢步行走,快一点就感到气喘。而藏马是在稀薄空气的高原上载着人还要奔跑,它的肺量不大怎成呢?所以我们虽然没有杀过藏马(因为马肉不好吃)验过马肺来证明这一点,而同行的畜牧专家则说明确切是这样。
藏马的耐寒能力真值得惊佩。走过几个大滩,雪有尺许深而藏马行若无事,晚间是彻夜的在帐篷外忍受着风雪的袭击。我们为了省燃料,除了煮冰为茶外没有饮马的水,马就嚼雪以止渴。当我过独融大滩中一小溪时,因马已四五天没有饮过水,我特地凿破冰层,马就在冰穴中饮水,一直有二十余分钟,真像我们在盛夏狂饮汽水一样。冬季的藏马,在外形上也有一个特征,它的肚子特大而圆如皮球,因为冬季草枯,营养份差,只好格外多吃些,所以肚子胀成圆形,而也需要多喝水。(www.xing528.com)
可是千里雪原的大行进,就是这样能耐寒吃苦的马有时都还受不了的,我们过察拉之日,一天乏了六匹马,“乏了”就是指马已走不动,我们只好弃它而另换马前进,临别时看它兀立荒野中悲嘶不已,它也似预知晚间将遭狼群围攻了。所以藏民爱惜马力,虽然骑马上山,而下山时往往步行牵马而降。因为长途旅行中,简直人马相依为命的。
因为行程中马的重要,我们慢慢的学着选马方法,古书上所谓“伯乐之术”也者,起初我们着重于马的后腿,这两条后腿是垂直而下,成并行线的,那么这马速度很快,并且步子平稳,假如后腿拐向外作八字形的,那是走起来一摆一摆,颠得你很难受。其他如身高毛色等是附带条件。到后来,骑过了一百几十匹马的经验,再加上藏民朋友的指教,方知道主要的辨别是要察看马的眼睛,才是真真看出这匹马的性格。我是专喜选择驯良而善跑的马,凭这方法去选中的马,到翌日骑起来决不会是桀惊的。可是这种马眼的区别与种类,我当时凭经验只以意会,无法拿笔墨形容出来,到现在隔了多年未用,更不知我这点“看马相”的本领灵不灵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