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渡金沙江解放昌都(昌都是一九一三年后改称的,这一年四川都督尹昌衡率军至此,乃将他的名字和官衔混合而取此名,并将过去的封建采地改为普通的一个县),是进军西藏初次而也是最重要的战役。据报道,我军渡过金沙江是经过充分准备的。究竟金沙江是怎样一条江呢?是否江的成名是如其字面所形容的呢?
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主流,再上去到青海境内,就叫通天河了。我是在邓柯过江,江面在这里虽只百多公尺,但碧波荡漾,水势已深,我是坐着当地特造的木斗船过江的,而再过通天河回返东岸,则已在青海的田达(藏语的译音)地方了;河面只有三四十公尺阔。时值冬季,我只能牵着马在冰上渡(因为冰滑,马常常会失足倾跌,只好慢慢的渡)过河。但夏秋涨水时,这一带没有大渡船,那就费事了。班禅行辕的全部人马,在这里整整渡了一个多月。所以解放大军要作多时的渡江准备工作。
金沙江的砂是含金的,然而很少人到金沙江边去淘过金。康、藏到处都产金,有着这样一句俗语,叫做“走过大草地里,金伕子的一双草鞋也含二钱金哩”。我一路经过的如泰宁的喀吗、道孚的鱼科、炉霍的雄鸡岭、甘孜的科西、德格的堰大等处,莫不是盛产砂金的地方,含金量均比金沙江多,所以金沙江里的金子,就没有人去淘了。内中堰大是下注于金沙江的支流濯曲上游九十余里的一处地方,这一条小山溪,阔不过四五尺,长不逾百尺的一段,最初是由一名朱壁成的汉人来经营的,亏蚀了上万的藏洋;他再接再厉,筑堤拦水,做了十几部水车,居然在三四年内陆续淘获了上千两的金子(那时金价每两合藏洋三百五十元左右),我因此详细看了一下他的淘金工作。(www.xing528.com)
金沙江上游鸟瞰,迂回曲折浅滩多沙
淘金工人俗称金伕子,他们做着与砂砾摩擦的剧烈工作,都是衣不蔽体的;金砂多是向河旁挖进横洞去取出来,因为没有撑柱,横洞小得仅容一人爬进爬出,工价以每藏洋十二背计算,每人每天,最好的能做到二三十背。另外在倾斜的溪流里,放着一块刻有许多横深凹纹的木板,将一背背的砂,利用水力从板上冲下去,金粒因为比重大,同若干质重的砂砾都留在横纹里。于是将横纹中的金与砂的混合物收集起来,放在一只面盆内,到水中再用更大的震荡,一次一次的漾出砂去,最后盆底只剩下闪闪作金黄色的东西,就是砂金了。据他们说,一百背砂,普通不过淘着钱把金子,砂里淘金,真是不容易的劳动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