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的全球影响与重要性

佛教的全球影响与重要性

时间:2024-0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至2010年,全世界约有12亿佛教信众,人数仅次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觉悟与净化。规模: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亦是三大宗教中信仰人数最少的宗教,以12亿信众位居第三。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十二因缘佛教认为,世间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依因缘而存在。

佛教的全球影响与重要性

简介

佛教:最早的世界宗教,距今近三千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

历史发展

起源: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迦毘罗卫国的悉达多·乔达摩(号释迦牟尼)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对于佛弟子所开示的教导,后发展为宗教。在世界上尤其是对于东亚和南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至2010年,全世界约有12亿佛教信众,人数仅次于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意思是觉悟者,是自觉觉人、觉行圆满的智者,即彻底觉悟宇宙和生命真相的人。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觉悟与净化。佛陀认为“人生皆苦”,因为人类是六道众生中的一种,所有的有情众生均沉沦于苦迫之中,并不断地轮转生死。惟有断除心中的贪嗔痴三毒,也就是清除心中所有污垢和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出三界,脱离轮回。

悉达多·乔达摩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并开始转法轮长达49年。佛教信众修习佛法的目的即在于从佛陀所证悟的道理中,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组织结构:

佛弟子可分为出家众和在家众。依性别,在家众可分为优婆塞、优婆夷等二众。出家众再细分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称五众,与在家二众合称七众。

分布:

佛教在亚洲国家的影响最深,佛教思想已经融入信仰佛教国家的人民的生活中。主要分布的国家有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美国等等。

规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亦是三大宗教中信仰人数最少的宗教,以12亿信众位居第三。

代表人物:

佛陀: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多(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是名为佛。”佛姓新称乔答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

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 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 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惠能: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从解脱众生苦难为出发点,有二主要修行之道以四谛十二缘起为核心。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界、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

三法印(www.xing528.com)

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三法印之前二法印是佛教与在其之前的婆罗门教的不同之处,至于第三法印涅槃寂静,印度教(婆罗门教)也是讲涅槃的。

四圣谛

根据佛教,四圣谛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苦谛:佛教认为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这些苦难不会因为人死亡结束,因为人死之后不是彻底消失,仍然会轮回不息,不论在地狱、人世还是天堂,苦总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佛教还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变化不定的,这叫做无常。对众生来说,因为于无常败坏法起贪着,则将造成身心的炽燃大苦,因此说无常故苦。

集谛:集谛是讲苦产生的原因。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在于因无明而于六根触受起爱执,而导致后有生死的纯大苦聚集。

灭谛:佛教认为只要是轮回,就无法避免会受苦。有情众生要想从苦中真正的、彻底的解脱出来,只有脱离轮回这一个办法。

道谛:为了脱离轮回,必须进行修行。佛陀给出的方法主要为戒、定、慧三学。依八正道,便可以达到涅槃,永远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证得阿罗汉果。

十二因缘

佛教认为,世间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依因缘而存在。世上没有不依靠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成;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影响任何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前因,也有后果,而这种因果关系构成了一个无始无终的链条。且依因缘而生之一切,也随着现象的生起,而损耗其赖之生起的因缘,是故世间一切皆无法恒常。

十二因缘具体内容: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

宗教仪式

在家众的居士和居士女在皈依后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遵守五戒,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为了培养慈悲心、妄语之中,尚包括两舌、恶口、绮语。偷盗和邪淫也是世间法禁止的罪行、不饮酒不是为了避免酒精乱性而破坏团体生活的秩序,而是因为酒精麻醉的作用影响智慧的获得。佛弟子不遵守五戒不影响成为佛弟子。在家众可以持的戒律除三皈五戒之外,还有八戒和菩萨戒,此外,在八关斋戒过程中也可以临时受出家众的具足戒。作为受戒了的在家众,有必要经常复诵和学习戒律。

作为出家众的比丘、比丘尼须受具足戒,沙弥、沙弥尼须受沙弥戒,式叉摩那则受六戒。总的来说,出家众的戒律要比在家众详细得多,其中,比丘的具足戒共250戒,比丘尼则有348戒。沙弥、沙弥尼和式叉摩那因为是向正式的比丘和比丘尼过渡的阶段,故戒律方面轻得多。按照佛制,比丘和比丘尼当在每月的月初和月中举行布萨,学习戒律,若有犯戒律需要忏悔者则当众忏悔。

影响

典籍:

律藏音译为楗度、戒律为毘尼,故也可称律藏为毘尼藏;论藏音译为阿毘达磨。广义的佛教典籍包含了注疏、佛教史传、佛教目录、佛教著作等多方面内容,中国将这样的佛教广义佛教经典的汇总成为《大藏经》,或一切经。相对应的,藏传佛教将经典划分为甘珠尔、丹朱尔两部,南传佛教则使用三藏的名称。由于在称呼上各地不同,所指也有微妙差别,所以在翻译上中国习惯使用《大藏经》翻译其他系统佛教的经典,如称呼南传佛教经典为《巴利大藏经》等。

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亦是三大宗教中信仰人数最少的宗教,世界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约16亿信众,近年欧美澳大利亚信耶稣的人转向信佛的约有4亿人,信耶稣的人越来越少,信佛的人越来越多),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约13亿信众),前两名的宗教都是一神教。佛教以12亿信众位居第三。佛教在亚洲国家的影响最深,佛教思想已经融入信仰佛教国家的人民的生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