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搞新型反舰导弹对付中国航母
【消息来源】 日本《军事研究》月刊2013年6月号发表了前航空自卫队飞行开发试验团司令宫脇俊幸的文章,称日本正在加紧研发新型反舰导弹。文章提到,日本四面环海,其他国家对日本的侵略应当是以飞机和导弹攻击开始的。此后,对方的舰船会攻击我方的舰船和领土,继而就是大规模地面部队搭乘登陆舰艇编队登陆。在中、俄两国海军力量显著发展之际,反舰导弹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为此,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和三菱重工正在研制新型空舰导弹ASM-3,意在摧毁入侵敌舰。
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执行反舰任务的是F-2战斗机和F-4EJ战斗机,这两种战机上装备的都是ASM-2反舰导弹。虽然这种导弹的反舰能力很强,但是,日本在战机数量上却处于较大的劣势中。因此,日本希望借助新型反舰导弹ASM-3发动更有效的反舰攻击,从而弥补数量劣势。有消息表明,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正在和三菱重工一起合作研制。
从目前掌握的资讯上看,ASM-3与ASM-2两种导弹在外观和最大射程上非常相似。ASM-3的技术先进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ASM-3装备冲压喷气发动机,使导弹实现了超音速飞行。据悉,与亚音速导弹相比,ASM-3留给敌方舰空导弹的反应时间和近防系统的射击时间可减少一半以上。这大大提高了ASM-3导弹突破敌方舰船防空系统的概率。日本自卫队认为,这样可以用较少的导弹击毁同样多的敌舰,提高了战斗机部队的整体使用效率,同时可以让F-2、F-4EJ执行其他攻击任务,弥补了战机数量上的劣势。
二、ASM-3采用新式爆破部件和爆炸引信。前面提到,ASM-3以超音速飞向敌舰。如果采用传统的爆破部件和爆炸引信,在导弹与敌舰剧烈撞击的影响下,导弹会马上发生爆炸,结果只能伤到敌舰外部。ASM-3使用了能够承受高速冲击的新型爆破部件和爆炸引信,不仅可以穿透“表皮”,更能毁其“内脏”。
三、ASM-3采用复合制导。ASM-3反舰导弹发射后,将根据事先输入的目标信息飞向指定位置,一旦感知到敌方的雷达波,导弹将切换到被动雷达制导方式。导弹飞行过程中,可随时开启主动雷达。主动雷达捕获目标后,将结合此前被动雷达获得的目标信息,引导导弹飞向敌舰。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相结合的制导方式,既提高了ASM-3导弹的目标选择能力,又使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目前,各国海军舰船为了对抗采用被动制导的导弹,普遍装备了诱饵弹。对方导弹来袭时,可发射诱饵弹引开导弹。而ASM-3型导弹却不容易被诱饵弹干扰。
四、ASM-3导弹可以与F-2战斗机、预警机等密切配合,实施更有组织的反舰攻击。目前,日本自卫队已完成对F-2战机的升级改造。F-2战机与自卫队空中预警机可实现数据链相互传送和信息共享。在这种情况下,预警机获取的敌方信息会迅速传递至F-2战机,而F-2战机将利用这些数据“指挥”挂载的ASM-3导弹精准打击目标。(www.xing528.com)
日本研发的新型反舰导弹ASM-3
2013年7月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曾作出报道,指出由于中国海军大力发展航母,日本开发新型反舰导弹“显得更有必要”。但是,《世界报》援引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报道称,日本以“应对中国航母”为借口发展新型空射导弹,似乎难以令人信服。以日本公开的ASM-3导弹的相关数据来看,其重量大约为900千克,即使按照日本较高的材料及工艺水平,该型导弹的战斗部重量也很难超过200千克,即使其攻击速度能够达到3马赫,其威力恐怕也不足以对付1万吨级以上的作战舰艇,就更别提打击航母了。
俄罗斯《武装力量》杂志则认为,日本研制ASM-3的一个目的确实是对付中国航母,不过“是采用另一种方式”。该报道指出,中国的防空舰是一个机动雷达平台,拥有射程较远的舰空导弹。要对它发动攻击的反辐射导弹要具备较远的射程、较快的速度及较强的机动性能,这需要给导弹配备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实际上现代反辐射导弹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用整体式冲压发动机替代固体火箭发动机,而日本ASM-3导弹配备的就是整体式冲压发动机。ASM-3导弹还配备了主/被动复合制导系统,不易受诱饵弹干扰。
该报道还指出,日本新开发的ASM-3导弹与其说是一种反舰导弹,倒不如说是一种空射反辐射导弹。中国“辽宁”号航母配备了庞大的舰载雷达系统,而中国未来的国产航母也将配备这种系统,日本ASM-3反辐射导弹很可能以中国航母的雷达为攻击目标。
现代战争中的军事行动,都需要借助现代化的雷达设备。一旦战争发生,不管哪一方面,首先都要摧毁对方的雷达。因此,军事专家已经指出,日本新型反舰导弹ASM-3是将中国航母的雷达作为攻击目标的,目的就是开战之初执行“封眼”任务。
有消息表明,日本新型ASM-3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开始于2010年,计划于2016年完成试验。供试验用的样品计划于2013年开始空中和地面试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