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日本防卫省官方网站2014年2月21日透露,日本陆上自卫队从当日起与驻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道,在日本新潟县、群马县等地的自卫队基地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陆上自卫队将派出第12旅团第2普通科联队主力300人,使用90式主战坦克、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89式装甲车、87式自行高射炮等各种机械化重武器参演。
迫击炮本来是步兵的传统支援武器,由于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在旧式战争中的使用极为普遍。抗日战争初期,日本的“小钢炮”(即60迫击炮)曾使中国战士遭到不小的伤亡。而八路军也用缴获的迫击炮让日寇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凋谢在太行山上”。“二战”之后,中口径和大口径迫击炮渐成主流,自行迫击炮也日渐增多。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先进科技的不断使用,迫击炮家族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大口径的成员,甚至能在战斗中起到部分榴弹炮的作用。不过这些中、大口径迫击炮不能靠步兵来搬扛,于是车载式迫击炮应运而生。这些年来,各国研制的自行迫击炮不下十余种,被称为陆军机械兵种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日本在陆上作战中非常重视自行迫击炮的发展,在“二战”后相继研发定型了60式81/107毫米自行迫击炮,75式107毫米自行迫击炮,以及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96式是一种线膛式迫击炮,采用尾部装弹方式,弹丸靠旋转稳定,被日本陆上自卫队昵称为“上帝铁锤”。该迫击炮炮弹的最大射程约为8.1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的最大射程达13千米,最大射速为每分钟15~20发,装甲防护性较好。
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全长6.70米,宽2.99米,高2.95米,总重23.5吨,乘员5人,迫击炮装在车体后部,向后射击,副武装配有12.7毫米M2重机枪。该款自行迫击炮时速为50千米,持续移动距离达300千米以上。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被配备于第七师团第11普通科联队的重迫击炮中队。虽然当时有增产该车型以装配第二师团第3普通科联队的计划,但由于该联队已经配备96式轮式装甲车,因此迫击炮的配备计划就搁浅了。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一直到2002年停产,总共才生产了24辆。
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并不妨碍其在陆地战斗中发挥威力。该迫击炮有多种使用方式,既可以作为陆战中心火力实施重点打击,又可以作为增援与掩护的特别火力压制敌军步兵及装甲车。其良好的机动性、可靠的装甲防护性和强大的炮火威力及较远的射程,都是它制胜的法宝。(www.xing528.com)
日本96式自行迫击炮
一、攻守兼备。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在火力、机动性及装甲防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平衡。120毫米迫击炮属于大口径迫击炮,在战场上甚至可以承担部分榴弹炮的作用,其威力不容小觑。因此,重迫击炮中队在整个装甲师团中属于主要战斗力量。另一方面,该自行迫击炮仅重23.5吨,且是稳定性较强的履带承重,这种设计不仅加强了其野战行动能力,也加强了射击稳定性。在装甲防御方面,它的性能也在同类兵器中领先。因此作为压制步兵和装甲目标的火力最为合适。
二、博采众长。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与日本陆上自卫队其他多款武器共用技术,可以说是同时期日本装甲兵器的“集大成”之作。这样一来缩短了研发时间,也减少了研发经费。比如在车体构造上,该车体可以说是92式地雷原处理车、73式装甲车、87式炮兵弹药车的合体。经过合理的空间配置,完成了迫击炮向后发射的改装。在主炮选用上,该车沿用了陆上自卫队120毫米迫击炮RT。该炮由法国公司设计,代号又称MO-120-RT-61,以火力强著称,并被认为拥有不输于榴弹炮的射程。车载发射时,该炮能左右旋转45°,车上可以搭载50发炮弹。对于自行迫击炮这类武器来说,这样的研发理念是最合适不过的。
然而,与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突出的优点相比,它的缺点也非常突出。首先就是昂贵的价格,由于制造总量小,平均每年生产2台的速度让它的单价达到2.2亿日元(约合1300万元人民币)。另外由于炮身过长,不仅在发射时车后门“四敞大开”,就连移动时炮身也无法全部放入车身中,给其防御带来了一大弱点。如果大门敞开了,即使车身装甲再厚也挡不住哪怕是一颗子弹。
有分析表示,日本已经将国防策略重心由北方转移至西南方的“岛屿防御”。就像日本媒体报道的那样,在民间运输船只的帮助下,平时配备于北海道的“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七师团第11普通科联队,将能在战事打响时快速南下进行岛屿保卫战或抢滩登陆。就像13式机动战车一样,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也被日本陆上自卫队选定成了在西南诸岛的第一批“炮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