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石油战争:以色列的中东战争策略

石油战争:以色列的中东战争策略

时间:2024-0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以色列则是在1955年到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才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几小时内就可以控制苏伊士运河,由此正式成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并且和伊、土形成了很深的合作关系。阿拉伯国家禁止给以色列供油期间,伊朗的原油为以色列填补了全部的缺口。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工业化进程有所减缓,但依然在继续推进,并没有出现其他中东国家那样的停滞甚至去工业化。

石油战争:以色列的中东战争策略

中东形胜”

提到中东,多数人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石油——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这里拥有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的2/3,且开采成本普遍不高。但是这一地区的价值还不止于此,在人们尚不知石油为何物的古代,这里其实照样是繁华、富庶之地。

地理位置上说,中亚、西亚及北非地区共同构成了连接亚、欧两大文明体系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在历史上,阿拉伯商人们不断地将中国的丝绸、茶叶转手销售到欧洲去,由此赚取了大量的财富,顺便也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的典籍,为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种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以后,开始对过往的商旅征收高额的税费,逼着欧洲人去海上另寻商路,结果弄出一个大航海时代……

到了今天,“新丝绸之路”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并且被我国具体化成了“一带一路”战略——简单说,就是恢复历史常态,让亚洲和欧洲之间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逐步融合成一个大经济圈,而不再是让美国这个孤悬于大洋之上的“外来户”总是能左右逢源,东西通吃。

这个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未来不管地底下有没有石油,中东在未来国际格局中的权重都低不了。在海洋美国海军占据了绝对优势,那么欧亚之间的传统陆上通道就将显得异常重要。从这个角度说,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伊朗的新闻估计会变得越来越热。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拿一张地形图来看。伊朗的地缘优势在于其占据了伊朗高原的大部分(阿富汗的大部分以及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国土也属于伊朗高原)。伊朗高原面积达270万平方公里,是阿拉伯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产物,它像一个楔子,夹在阿拉伯半岛、中亚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站在高原上环视四周——西边以扎格洛斯山脉俯视富裕的两河平原,北边以里海和科佩特达格山脉俯视中亚草原,南边是阿拉伯海和波斯湾,东边则连接兴都库什山脉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站在这里你对四周几乎都是在俯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势,从军事的角度讲必然是易守难攻。

在古代,军事的易守难攻意味着这块土地不会频繁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从而可以获得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内部力量整合,然后又可以安安稳稳地出去打天下——打输了起码可以退回来继续守,所以输得起。因此这种地理环境也就更易于产生大帝国,同时也为后世注入统一的基因。

公元前550年,也就是我国春秋时代后期,伊朗高原的地缘优势最终在当地建立了波斯帝国。经济上,受亚热带内陆气候限制,波斯帝国尚处于半农半牧的状态,这种落后的经济模式难以保持统一的长久性,然而却也逼着波斯人创造出了一套高效国家组织模式:官员采用任命制代替世袭制;行政区划采用行省制度代替邦国制;军事上由职业军官组成参谋机构;此外,立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为国教,以此统一意识形态。

由于经济基础的限制,波斯帝国并没能像中国那样延续五千年不绝,但是凭借高效的国家动员机制和地缘优势,波斯确实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居鲁士、冈比西斯、大流士一世三代君主治下,波斯前前后后一共灭了三大文明古国——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面对伊朗高原,这几块地方都没有太多的地理屏障可以依托。至于中亚,在当时同样毫无悬念地统统落到了波斯人手里,如今的“斯坦”一词,最初便来自古波斯语

在不断的征服战争中,波斯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紧接着越过小亚细亚,在地中海地区又和希腊人打了长达40年的“希波战争”。到此,波斯帝国的扩展基本算是到头了。

伊朗的战略目标

古代如此,即便在工业时代,地缘对于国际格局的影响力同样是决定性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沙俄曾反复争夺对伊朗的控制权,最终两家通过谈判,将伊朗一分为二加以瓜分。这段历史对伊朗来说非常屈辱,但也从侧面证明了伊朗的地缘价值。

现在,别看美国的中东战略极其倚重以色列,其实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人的宝是押在土耳其和伊朗两个国家身上的。1947年,美国开始接替英国人向土耳其提供军事和资金援助;1946年,美国帮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把苏联的势力完全逼出了伊朗,紧接着1949年、1953年先后支持巴列维国王搞了两次政变,以此稳固了国王的地位。掌握了这两个国家,就等于从兴都库什山脉一直到巴尔干半岛南端,重要的高原、山脉全都控制在了美国手里,亚、欧、非三大洲的陆上通道悉数被美国人截断。

而以色列则是在1955年到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才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几小时内就可以控制苏伊士运河,由此正式成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并且和伊、土形成了很深的合作关系。阿拉伯国家禁止给以色列供油期间,伊朗的原油为以色列填补了全部的缺口。至此,靠着伊、土、以这个铁三角组合,美国在中东地区明显要比苏联人占上风,因为地利在他们这边。

任何国家都会有一个长期的奋斗方向,这三家也不例外。以色列的最简单,就是要在人口、土地居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活下去;土耳其上层思路一直比较混乱,大方向是想脱亚入欧,加入欧盟,但时不时又会有那么一些人想着向阿拉伯国家施加影响,部分恢复奥斯曼土耳其的光荣,要不就是炒作“泛突厥思想”,打起中亚地区乃至我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意。(www.xing528.com)

而伊朗的战略目标则一直以来比较明确,就是要做中东地区的大国——未必能关起门来独霸一方,但不管是谁,要想插手中东事务,总要给我几分利益。占据这么大的地缘优势,不论何种制度,何种信仰,有这样的目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不这么做,其地缘优势就必然引来别人的觊觎。地缘这个东西,“王”与“亡”其实常常在一线之间。

无论是巴列维国王时代,还是如今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个大方向是基本没有改变的。只不过在王权时代,伊朗上层是通过世俗化来推进工业化——伊朗核工业的基础就是当时在美国技术支持下打下的。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工业化进程有所减缓,但依然在继续推进,并没有出现其他中东国家那样的停滞甚至去工业化。

不过巴列维时代的亲美亲以,现在成了反美反以(有这样一个段子:伊朗有两种政治家,反美的和非常反美的),之所以如此,其实主要原因还在于其战略目标——中东地区的民心普遍是反美反以的,那么既然要做有影响力的地区大国,这面大旗伊朗肯定是要举的。正因为这个缘故,虽然伊朗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但面对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国家,其在舆论上并不落下风。不单是伊朗,土耳其在需要提升发言权的时候,也常常会选择敲打以色列。

未来趋势

一直以来,中东的其他几个主要大国——伊拉克、埃及、沙特,其实也都抱以类似的战略目标,且各有各的底气。

伊拉克在萨达姆时代属于地下有油、手里有枪,宣传中一直在提要再造“巴比伦王国”,然而地缘上对伊朗却始终居于劣势,两伊战争虽然是伊拉克首先动手,但战争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是在伊拉克境内打的。考虑到双方军力基本是半斤对八两,能打成这个态势,地缘因素在其中至少说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拜美国所赐,伊拉克被彻底打垮了,这样一来等于打掉了伊朗西北部最大的威胁,而且由于伊拉克人口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因此这里反倒为伊朗向西扩展影响力提供了空间。与之类似,东部的阿富汗由于美军打掉了塔利班,同样让伊朗轻松了很多。

埃及没有石油,但其手里握有苏伊士运河这一战略通道,这就是其最大的本钱之一。在纳赛尔时代,以军官团为核心的埃及精英选择了向苏联靠拢,同样是边推进世俗化边搞工业化。然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战败,这大大动摇了军官团的信心。纳赛尔去世后,继任的萨达特开始逐步放弃了最初的路线,疏远苏联,转而向美国靠拢,和以色列及海湾君主制国家的关系开始迅速升温。相对于慢慢吞吞搞工业化,这样变现显然更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停滞。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不断增长的人口没有产业去吸收,也就只能消耗不能生产。由此积累的矛盾最终酿成了2011年推翻穆巴拉克政权的颜色革命。后来军官团通过美国和海湾国家的支持,以铁腕手段重新拿回了政权,但经过大规模变乱后埃及的国力已经大幅衰退。可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埃及难以再成为地区大国。

至于沙特,石油资源给它带来了丰厚的财富,然而问题在于这个国家富而不强,国内基本没什么像样的工业,从日用品到弹道导弹,解决方式都是靠买。于是问题就来了,和埃及一样,迅速增加的新增人口没有产业吸纳(沙特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神学生)。另一方面,兄终弟及的权力传承方式,随时间的推移必然隐藏着一份不安的因素在里面——沙特是伊本沙特国王通过和各个部族联姻所建立的国家,每一个合法继承人背后都涉及到部族的利益,为了配合利益,于是选择了兄终弟及的方式。然而国王和王储都是平辈人,当这一代人都过世了,权力在下一代该如何传袭,这是个大问题。

里外一算,我们会发现,在中东几个主要大国中,未来最有可能成为有领导力的地区大国的,恰恰就是伊朗。本文最前面曾经提到,亚欧大陆经济合作加深将会稀释美国的全球霸权。而相应的,美国的应对则是“抓两头,掐中间”。抓两头,即以各种方式对欧洲和亚洲施加干扰,譬如现在的乌克兰危机。而掐中间,则是指在中东地区介入亚欧两个经济圈的联系。具体来说无非两种方式,要么自己控制,要么彻底搞乱,而无论哪种模式,都绝不能让这里出现一个可以引领全局的大国。因此,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伊朗会被美国重点照顾也就是意料中的事了。

关于伊朗工业

2014年11月10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放出了这样一则消息:伊朗仿制版RQ-170“哨兵无人机10日实现首飞。这型无人机的原型则是在2012年12月4日,由伊朗方面“侵入”美军的遥控系统之后,“诱骗”其降落的。对此消息,美国官方的回应是“其可信度存疑”,“RQ-170无人机的安全系统不太可能被伊朗军方破解”,依照以前的经验,从美方的反应明显可以看出其底气有点不足。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则新闻里的伊朗和人们印象中通常的中东国家形象有不小的差别。一般老百姓脑子里的“中东”,早已和宗教、石油、沙漠等划了等号,很难和无人机这种“高精尖”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或者说,伊朗这个国家并没有人们印象中的那么简单。

以数字来说,伊朗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落后,其钢铁产量2000万吨,居世界第16位;水泥产量7000万吨,居世界第9位; 汽车年产量 160万辆,居世界第13位;发电量 1690亿度 ,居世界第19位。从数字上看这个国家其实并不差。

伊朗的工业系统面临的真正问题,有点类似新中国建国后遇到的问题。生产问题不大,但缺少研发能力。表现到现实中,就是可以造东西,但要造“新的东西”就会非常吃力,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伊朗的军工企业不断在“山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