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官员生活水平与美国差距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官员生活水平与美国差距

时间:2024-0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真正的“死因”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共存在了73年,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在苏联的官方语言中,只有在压制不同意见的时候,他们才会提及“帝国主义”的威胁。其实从经济总量、工业化程度和军事实力来讲,苏联是很强大的,真正刺激勃列日涅夫的还是苏联官员的生活水平和美国人的差距。这才是苏联解体最大的、也是最核心的因素。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官员生活水平与美国差距

苏联真正的“死因”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共存在了73年,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真是因为所谓的“荷兰病”、因为老天爷给了俄罗斯人大量的石油才导致苏联解体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历史上任何一件政治意义上的大事,都是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产生的结果,苏联得了“荷兰病”死掉了,可荷兰这个国家还存在着;在这多重因素当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还是人的问题。

斯大林之后,苏共从一个以共产主义为核心和最高理想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慢慢蜕化成了一个以个人利益为轴心来吸纳各种所谓精英的全民党;苏共开始精英化,开始贵族化。共产主义更多的只是出现在书本上;在苏共官员的脑子当中,他们信奉的其实是精英主义。什么是精英主义呢?并不是说把所有的精英集中在一起让他们服务于人民、建设这个国家,而是这些自封为精英的人让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机器天然地、理所应当地围绕着他们转,他们的利益才是国家和民族的核心所在。

到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共产主义在苏共的口中越来越虚无化,它仅仅是会议的一个口号,勃列日涅夫自己曾经对他的兄弟说过:什么共产主义,不过是骗老百姓玩的。在苏联的官方语言中,只有在压制不同意见的时候,他们才会提及“帝国主义”的威胁。可回过头,他们又会和“帝国主义”打得火热——恰恰是由于把石油卖给了他们口中的“帝国主义”国家,才维系了苏联长达十年的虚幻的繁荣。

在当时有这样的故事:勃列日涅夫访美时曾经到过一片中产阶级的社区,看到这里都是单门独院,每家门口都停着一两辆小汽车,勃列日涅夫以为这是美国高官的住宅区,当知道这是普通老百姓的家之后惊讶得目瞪口呆。我们现在听这个故事的第一反应是:当时苏联怎么这么穷?其实从经济总量、工业化程度和军事实力来讲,苏联是很强大的,真正刺激勃列日涅夫的还是苏联官员的生活水平和美国人的差距。

在当时,安德罗伯夫、勃列日涅夫、葛罗米柯这些苏联最高层的领导人,他们的住所都在位于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的一座豪华公寓楼中,每一户的面积差不多有200~300平方米,这就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待遇。当时苏联的工程师、公司集团最高领导人和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最多不过两三倍而已;而同时期美国企业高管拿到的薪酬往往是普通员工的几十甚至上百倍。这样一对比,苏联的精英阶层自然会对西方社会抱有一种向往。(www.xing528.com)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苏共官员无论在利益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倒向了他们口中的帝国主义国家——像雅克夫列夫、切尔诺梅尔金、叶利钦,当然也包括戈尔巴乔夫本人。这些人在苏联最困难时期一直和西方国家打得火热。很多人脱离组织程序,单独跟美英等国的领导人甚至情报部门秘密协商,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自己的个人权力。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斗得你死我活互不相让的时候,苏联这样的一个大国竟然要求美国的外交部门出面做他们的政治协调者和仲裁者。至此,苏联事实上就已经丧失了一半的主权——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人的精神信仰。

苏联有着和美国不相上下的军事力量,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可苏联的高层在面对美国资本主义物质上奢华的生活时,他们纷纷选择了下跪。这才是苏联解体最大的、也是最核心的因素。除此之外,如果非要给苏联解体再找一个理由的话,这里面可能也有西方文化先天不足的问题,我们说的是欧洲的城邦文化。

虽然西方国家始终不愿意把苏联归入欧洲,但从文化传承和地域上来讲,苏联确实是一个欧洲国家。欧洲在政治生态上存在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生产经济都是以城邦为核心的。这个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什么是城邦呢?就是一个或几个最有势力的家族控制了一小片范围,在这一小片范围内关起门来过小国寡民的日子,在面对大事的时候若干个城邦凑在一起,彼此有一些合作,但这种合作与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相比永远都是非常松散的;古希腊、古罗马都是城邦文化下的产物。欧洲由于地势平坦,从乌拉尔山一直向西,推进到英吉利海峡找不到任何明显的地理障碍。这种环境之下,各个邦国之间上千年来互相打得你死我活,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正把整个欧洲统一起来;说句题外话,俄国能够获得这么大的疆域,是因为它处于一个边缘位置,欧亚的主要势力在这个地区的控制力已经很弱,这就给俄罗斯的武力扩张很大的空间,才有了现在的俄罗斯。

在欧洲的这种城邦文化下,分裂的诉求永远要大于统一,我们看一下现在的欧盟就可清楚这一点:虽然有了欧元这个统一货币,但欧洲到现在为止只要稍微有一点点危机,永远会有某个国家蹦出来拆台、要单过。这种文化氛围在俄国也一直存在,无论彼得大帝还是叶卡捷琳娜,他们在处理内政的时候始终要面对这个问题。到了苏联时代,苏共让全苏联人民有了理想上的向心力,一度空前团结,可是一旦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变得虚无化,共产党变得利益化,党员变得精英化、贵族化,向心力不存在了,那么原来的城邦文化传统就会重新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在苏联被换了一个词叫地方主义。在这种地方主义之下,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旦有风吹草动,分裂的趋势就会暴露出来。在1986~1991年这段时期,连续的几次冲击,使得这种分裂趋势终于演变成了现实。

今天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个例子,就是现在的欧元区。欧元区在遭受债务危机之后,南欧的希腊很快跳出来说要退出欧元区,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也都跟着这么喊。假如我们把1991年之前的苏联看作一个高度紧密的东方版的欧盟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欧洲的这种城邦文化,对苏联解体还是有很深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在1998年、1999年对冲基金做空卢布导致莫斯科出现不稳定趋势的时候,俄联邦的很多共产党同样提出了要独立,只不过那一次由于普京的出现,独立倾向最后被压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