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以子贵,慈禧当然知道自己现在所得,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儿子这个道具。但是儿子并不亲她,甚至专跟当娘的作对。
第一例: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初死,肃顺等八大臣在廷上与两寡娘辩论争权,肃顺声震屋宇,吓得六岁的小同治尿湿了裤子,钻到皇额娘怀里大哭。注意同治所钻的娘可不是他亲娘,而是东太后慈安这个娘。孩子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充分说明,在同治那里,东太后比亲娘还亲。事实上,当孩子刚一出生,亲娘大部分身心都贯注到政事与醋事之中的时候,头脑简单、对政事醋事皆没有兴趣的东太后则利用她的皇后地位,给予同治充分的母爱。长大之后,同治依恋的依然是东太后而不是自己的亲娘。这当然会让西太后大大的不高兴,自己亲自生的孩子,居然不亲自己,白眼狼!
第二例:与东太后、奕訢等合作,杀掉了西太后最宠信的太监安德海。
安德海,直隶南皮县人。少年志气大,自残入宫做太监,人称小安子。小安子很聪明,善于察言观色,并且知书能文。咸丰北上抗夷时,他随咸丰到了热河行宫。辛酉政变中,他在叔嫂之间穿针引线往来奔走,得到了慈禧的信任。同治初年(1862),当上了总管太监,成为慈禧非常器重的心腹。由于有慈禧的宠信,他压制群僚,干预国政,为所欲为,甚至不把慈安、奕訢放在眼里。
同治帝打小就不喜欢安德海,稍大的时候,对小安子的横行霸道看在眼里,恨在心上,有时候会借故斥责他一下。结果小安子就会跑到太后那里说同治的坏话,导致同治反过来被太后一顿数落。同治恨小安子,又没法下手,于是命人做了一些小泥人,自己用刀再砍掉他们的头。身边太监问及,小皇帝就回曰:杀小安子!
小安子终于给了小皇帝机会。同治八年(1869),小皇帝十四岁,安德海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借皇上大婚、采办龙袍的名义,乘楼船沿运河南下。按清朝祖制家法,太监不准出京。但小安子是慈禧的红人,不知道走江湖要“低调”。虽然太监出京直接违背祖制,但是他一出京就张扬起来了,唯恐别人不知道太后的红人要南巡!没成想,半路上遭遇了丁宝桢。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人,咸丰朝进士,时为山东巡抚。同治二年(1863)任山东按察使时,僧格林沁正在山东剿杀捻军。僧王为人十分傲慢,会见司道官员从不设座。丁宝桢前来投谒时,让门人转告僧王:坐则见,否则罢。僧王一听大惊,马上改容优礼予以接见。山东巡抚阎敬铭闻之,大大的佩服,亲自出郊迎接,并且在退休时推荐丁宝桢出任山东巡抚。此番安德海南下,恰恰经过丁宝桢的地盘,不倒霉才怪呢!
安德海首先经过的是直隶地界,当时的直隶总督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曾氏正患眼疾呢,而且心里头盘算的是《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提出儒学有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科,唯义理为治学根本云云,所以安德海从他的地盘扬长而过,但一进山东巡抚丁宝桢的地盘,小安子就完了:直接逮问!
丁宝桢不愧是丁宝桢,对慈禧太后的大红人,用的却是先斩后奏。他逮住小安子一行,审问过后,直接就杀了,其余二十余随从一个不留。完事后他才上了奏疏。恭亲王接到奏疏后,马上率军机大臣入宫,请示同治皇帝与两宫太后。慈安太后非常重视此事,与恭亲王奕訢和内务府大臣明善及其他有关大臣商议,一致认为,安德海违反祖制家法,杀无赦,宜立即就地正法!同治也表态说:“此曹如此,该杀之至。”(4)慈禧自知理亏,安德海违反的是祖制,大家又都同仇敌忾的,没法再替他转圜,也就不情不愿地同意了。会后,恭亲王立马儿赶到军机处拟旨给丁宝桢!
丁宝桢这边,虽然先斩后奏了,但却来了聪明的一手,故意晾小安子尸体三天,方便百姓看清楚安德海的真身,以平息臣民中间关于安德海与慈禧关系暧昧的传言与猜测。坊间野史传说,安德海身子并不净,丁宝桢提前割净他的下根才晾其尸的,并且在密折中告知了慈禧。看来,民间百姓对太后床单不皱的事也挺体贴的,总想给她制造个代用男人。只不过这个传说反污了丁宝桢的一世清名:第一,好好的一个丁宝桢,被描绘成了拍慈禧马屁的腌臜小人;第二,即使拍马屁也没有这样拍的,资深寡妇会恼羞成怒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传说,可能跟慈禧过后并没报复丁宝桢有关。我觉得慈禧太后并没有报复丁宝桢,原因可能很简单:安德海毕竟只是一个奴才,后宫奴才有的是,慈禧犯不着为他折掉一个良官能臣!再说了,慈禧当时的政敌仅是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甚至自己的儿子,而不是一个清正刚烈的封疆大吏!
慈禧太后虽然事后没有报复丁宝桢,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会生气。大丢颜面、有苦难言的她没法同慈安与奕訢公开叫板,只好把同治叫到身边大发脾气。没想到小皇帝满不在乎地说:“杀一个小太监有什么大不了的事?”(5)惹得他娘更加气愤了,对着儿子一顿臭骂!不过,一个小太监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受慈禧宠爱,也就是一个阿猫阿狗的待遇,死了就算了,慈禧不高兴两天就过去了。(www.xing528.com)
第三例:同治八年(1869),同治十四岁,按照八辈子祖宗顺治与康熙的先例,该大婚了,大婚之后就要亲政。西太后不愿意归政,就给儿子拖婚事,一直拖到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十七岁,没法再拖了,这才给同治议婚。九月十五日(10月16日),同治举行了大婚典礼。在大清历史上,这就叫晚婚了!
同治选择皇后时,两个娘是有分歧的: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慈禧皇太后则喜欢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据说阿鲁特氏的特色是端庄静默,富察氏的特色是貌美聪慧。由此可见两个娘给儿子选后,都是以自己为样本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念不同嘛,很正常。问题是两个娘意见不一,却把球踢给了同治,要他自选。同治按东太后的偏好,选定了阿鲁特氏,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没有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儿子封富察氏为慧妃。但儿子专门跟亲娘作对,不选亲娘喜欢的女人,却选东宫喜欢的女人,让慈禧耿耿于怀!
阿鲁特氏的祖父为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为官,声名赫赫;外祖父是郑亲王端华,咸丰给儿子同治任命的赞襄八大臣之一,在辛酉政变中被赐自尽;皇后的父亲崇绮,有清一代唯一的“蒙古状元”,既能做状元,说明汉化很严重。而且这老丈人后来在庚子之乱中表现得很不好,像个脑残志短的老愤青,既教唆义和团作乱,还对保持清醒的帝国官员落井下石,起码的人品与学品都没有,容后再讲。按一般的看法,皇后出身于这样的官宦名门、诗书大家,教养那是非同一般,据说同治很喜欢她。有些记载强调,同治喜欢阿鲁特氏,原因之一就是新婚当晚,同治给皇后提问唐诗来着,新娘子背得一字不差,同治愈发喜欢了云云。可笑之至。试想书香门第、大家闺秀出身的皇后应付一个说话不甚利索、读折不会句读、写文错字连篇的同治,那也太儿科了;同治新婚当晚,拿己之短去考皇后之长,胃口也太好了些!只是不知考试的时候这考官是如何对照答案的?
按我分析,同治也不见得多喜欢阿鲁特氏,小伙子就是专门给他亲娘添堵罢了。史载,慈禧不许同治与皇后同房,而要同治对慧妃多多眷遇,具体是这么说的:“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6)可怜的同治,跟谁睡觉都有娘在上头指示。他娘怕儿子不听,甚至派人监视。据说同治帝不敢违抗,又不喜欢慧妃,于是赌气独宿,以示抗议。这些记载虽然很合慈禧太后的作派,但也有让人不解的地方,同治既然敢跟娘赌气独宿,为什么就不敢赌气与皇后合宿?同治既然敢选择娘不喜欢的人做皇后,为什么就不敢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同房?同治在立谁为后的大事上反娘反得够剽悍了,为什么在与谁同房的小事上反而忍让后退?说来说去,同治就是专门跟他娘作对罢了!如果他娘反对他对富察氏好,他说不定更喜欢富察氏呢。心理学怎么说来着?促使一对男女尽快结合的最好办法,就是双方的父母都反对。同治年龄渐长,跟他娘一个禀性,所以对他娘就有些“凡是娘支持的,他就反对;凡是娘反对的,他就拥护”的邪劲儿,何况成婚时小伙子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呢?
他娘呢,心里别提多窝火。儿子跟自己添堵也就罢了,偏偏这皇后跟儿子一个德性,也跟自己添堵。
慈禧爱看戏,阿鲁特氏陪侍左右,戏台上一出现三俗剧情,这儿媳就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你看看,寡妇婆婆瞧些带色的戏,过过精神上的瘾,这儿媳都不体贴,还装,衬得婆婆跟个老流氓似的,天底下哪有这样做儿媳的?小媳妇严重缺少常识,还不够人性化。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同慈禧搞好关系,否则于己不利。没想到这小媳妇儿回答说:“敬则可,昵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7)小娘们,天地间浩然一女丈夫也,也不想想这话多伤婆婆的心。清制,皇后大婚由大清门进入,经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内左门、乾清门,一路正门,在乾清宫前落轿。至于嫔妃,则由神武门迎接入宫。偏房只能走偏门,而大清门乃清宫大内第一正门(大概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除皇帝与太后之外,只有两种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之人可以从那儿跩一次:一是传胪之后的新科状元(传胪是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的新科进士唱名及揭榜仪式,完毕后,顺天府须备仪仗送新科状元经大清门回家);二是皇帝大婚之日所迎娶的皇后。俗说话,树怕揭皮,人怕揭短。难道不知道婆婆是偏房出身,不是由大清门迎入的?这么恶心婆婆,婆婆能忍吗?虽然她不能像一般的婆婆,比如焦仲卿、陆游等人的娘那样,按中国传统礼制,子甚宜其妻,母不悦,去之。也就是说,儿子再喜欢自己的妻子,与妻子再般配,但是婆婆不喜欢,那么就可以休掉她!但是给媳妇儿添堵还是可以的。同治帝有病,皇后不敢去侍奉,慈禧就大骂她“妖婢无夫妇情”。同治帝弥留之际,皇后哭着前往探视,并且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大骂:“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8)总之,阿鲁特氏左右皆不是。还有一次,皇后去养心殿探视病重的同治,二人说了些悄悄话,阿鲁特氏说自己过得太苦了,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9)不想传到了慈禧太后那里,这婆婆当场赶来,闯进去大骂。小皇后情急之下顶了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留媳妇的体面!”(10)一下子又戳住了婆婆大人的心病:妖婢,为什么动不动提大清门呢?你从大清门进的又咋地了?还不照样挨我的虐待?她牵着皇后的头发把她拖出来,叫来太监备大杖伺候。可怜的同治又急又气又怕,竟然晕了过去。慈禧见状,才未对皇后动刑。
据胡思敬的《国闻备陈》,则是小皇后前往探视病重中的皇帝,没跟婆婆汇报,婆婆就去吵了。吵急了,小皇后回了一句:“妾乘凤辇从大清门入,天下皆知,今入宫问皇帝疾,有何罪名而劳太后诘问?”太后回的是:“婢子,汝以我为未尝入大清门乎?汝由我而入,安知不由我而出?”(11)
总之,这对婆媳确实没缘分,都吵到这个份儿上了。据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慈禧曾想废掉阿鲁特氏来着,并将担任宗人府宗令的老五惇亲王奕誴召来商议。惇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12)又是大清门,等级制度真是害死人,慈禧更恨儿媳了,废不掉你,我虐待你总行吧?
同治摊上这种娘真是倒霉。但是更倒霉的是阿鲁特氏,贵为皇后,却成为人家娘儿俩互相赌气的牺牲品!历史上还真不乏这样的可怜女人,比如朱安女士。鲁迅的娘就喜欢朱安,鲁迅就不喜欢朱安;鲁迅的娘自作主张把朱安娶进了家,鲁迅就不进朱安的房、不上朱安的床、连房都不给你圆,气死你!被气死还没有资格葬老公身旁,气活你!怎么说呢,中国女人地位低,但是一当婆婆就猛地见高。一高,就掌握不好平衡了,比自己的婆婆还婆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