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与杏贞为了把儿子培养成理想的接班人,给他配备的师资力量阵容强大。咸丰在位的时候,给儿子配备的是李鸿藻。李“博导”,咸丰朝进士,名宦世家,学识渊博。知识越多越反动,这老师后来成为守旧派主要人物之一,并且是李鸿章的死对头。不过,政治立场与学术无关,李鸿藻的学业在当时属凤毛麟角的水平!
咸丰死后,同治登基。杏贞所有的希望都落到了儿子身上,遂扩充儿子的师资队伍。除了前面的李鸿藻外,另加祁寯藻、翁心存、倭仁等。
祁寯藻,嘉庆进士,少年神童,十岁能成文,二十二岁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资深教师,之前已经先后做过道光、咸丰的老师;书法极佳,为大清中晚期著名书法家。
翁心存,道光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他死后,儿子翁同龢子承父业,做了同治帝师。
倭仁,道光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的理学大师,著有《倭仁文选》十三卷,同治年间顽固派领军人物。
除此之外,慈禧还专门给儿子配备了其他科目老师:着醇郡王奕譞教习蒙语及骑射;着倭仁的哥哥爱仁教习满文。恭亲王亲任学习总监,后勤供应由惠亲王绵愉负责。
慈禧这些动作,跟现在的某些娘给儿子报补习班、请名师是一个心态。唯一的差别是,慈禧不用出学费,啧啧,有权就是好。问题是同治没心学习,既对不起他娘,还对不起这些名师。人常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错矣!(www.xing528.com)
第一,由于同治他娘一心关注政事与后宫的争风吃醋,导致同治从小母爱不够,受太监们的影响,放荡冶游,不安生学习,略相当于咱们现在所谓的差生。他根本不把老师们当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就是嬉笑玩乐,甚至与陪读的恭亲王之子、贝勒载澄打打闹闹,一帮子师傅在他面前成了弱势群体,无力管束,无可奈何,气到掉泪。老师掉泪后,同治用手盖住教科书上的“君子不器”之“器”字的下半部,向老师请教“君子不哭”是什么意思。学生如此调戏老师,老师们既不敢罚他站,更不敢打他戒尺,只有抹眼泪的份儿了。相形之下,大明王朝的帝师就比大清王朝的帝师剽悍多了。比如十岁登基的万历皇上的老师张居正,在学生面前就很牛,由不得他的学生调皮捣蛋的。万历偶尔想淘气一下,老师就来了:“不要乱扔石头子儿嘛,砸着了小朋友怎么办?即使砸不着小朋友,砸着花花草草也不对嘛。”上课的时候,万历想跷个二郎腿儿,挪挪酸屁股蛋子,老师又来了:“为人君者,可不敬哉?”万历想赏给妃子们一点美容钱,老师还来:“君民鱼水一家亲,为人君者,应该关注百姓们的衣食才对啊。”万历书法练得极好,老师又来了:“陈后主宋徽宗,都是大艺术家啊,谁不知道艺术误国啊。”天上出星变了,老师还来:“天子德政不修,上天才警示的啊,得,赶紧写‘检查’给全国人民请罪吧……”万历他娘,出身山西小农,在望子成龙方面跟咱们一般百姓一样一样的,她甚至动不动让儿子给张老师下跪。同治帝之所以不怕老师,除了大清君主绝对专制下朝风不振、文人士大夫已沦为统治者的伶优玩偶外,慈禧太后的淫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打狗看主人面,打儿子当然也要看娘面了,何况人家慈禧太后还不是一般的娘呢!
第二,同治的学习效果很差。小寡妇给儿子垂帘,用现在的话来讲,那是扶上马送一程。问题是,这儿子有些送不出手。
同治十年(1871),十六岁的同治即将大婚亲政了,但考察学业,却差得不如现在的小学生。他说话不太清楚;不会句读,读奏折都读不成句,能不能读明白也值得怀疑;他娘错别字就够多了,他比他娘还多。慈禧原本的理想,是把儿子当顺治、康熙的样子打造的。特别是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亲政后不但一手好文章,政治能耐更是非同一般。所谓的康乾盛世就是这孩子打的头。皇家下仔,一窝不如一窝,眼看着这儿皇帝与八辈子祖宗差远了,慈禧当然很失望。
不过,儿子没好好学,他娘却学上了。垂帘刚开始时,给事中孙楫就向两宫太后奉上了《帝鉴图说》。这书是明朝内阁大学士、万历朝首辅张居正为十岁登基的万历小皇帝朱翊钧量身定做的特殊教材,配着插图,将历代帝王正反面案例编成故事,可谓是图文并茂有趣生动,略相当于“妈妈给我讲故事”之类。没想到慈禧拿到这本书后,自己倒先迷上了。她将图书留下,仔细研读,收获颇多。后来,江南道监察御史徐启文又给慈禧上了一道折子,建议将“列圣实录宝训”和汉唐以来母后临朝的事实经验汇编为一册,以供两宫太后参考。慈禧很高兴,让南书房、上书房、翰林院等马上进行编写,写成后慈禧特赐名为《治平宝鉴》,并不时地安排大臣给自己进行讲解。
一句话,慈禧本是陪读的。结果却是陪读的兴趣盎然,被陪的一塌糊涂。常言说,时世造英雄。其实,时世也造寡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