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梵语形成的对立在大家熟悉的所有语言中是最鲜明的,因为汉语把所有的语法形式都拒之门外,把它们统统纳入精神的工作范围;而梵语则尽力使语法形式的各种细微差别都付诸于语音。因为表示形式缺乏和表示形式明确清晰是这两种语言的明显区别。除了使用了一些小品词外——我们将会在下面看到,汉语不用小品词也照样行得通——汉语标示所有最广义上的语法形式还采用的手段是语序、只在某种形式中才能断定的词的用法、意义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汉浯使用的所有这些手段都需要内心紧张的工作。梵语恰恰相反,它不仅让语音容纳语法形式的含义,而且还把语法形式更具有精神特点的方面和语法形式与物质意义的关系都统统安置进语音之中。
以上所说的情况会让人得出的初步印象是,汉语似乎是最不符合语言自然发展规律要求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不完善的语言。更仔细的观察会让这种看法站不住脚。结果正好相反,汉语也极为出色,对精神能力产生的影响巨大,即使带有某种片面性。有人也许会将此归因于很早以前对汉语的科学处理和丰富的文献。但显而易见的是,汉语本身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起着催人奋进的作用,为促进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小的贡献。首先,不容置疑的是汉语的结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使有迹象表明所有其他没有屈折变化的语言仍在朝着屈折变化的方向做着努力,但它们都在原地踏步,总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汉语则完全远离这条道路,始终如一地贯彻着自己的基本原则。随后,汉语不需要任何表意的语音做支持,它所包含的驾驭一切形式的手段就能使它做到更严密地注视和系统地顺理各种不同的形式关系。最终,汉语听上去让人觉得它只包含具有物质意义的语音,表达形式上关系全靠语音的位置和顺序。这样,精神就可以更加黑白分明地将物质意义和形式关系区别开来。人类所有语言的普遍共性是它们同有的一种内在形式,但同时又允许差异存在;而汉语与大家熟悉的所有其他语言的区别在于,它几乎通盘都不用语音的方式来表示形式关系。如果有人试图把汉语的某个部分强行放进其他语言的形式中去的话,就如属于最有名望的汉学家之一的阿贝尔—雷米萨曾提出过一套完整的汉语变格系统那样,〔1〕以上的汉语特点便会更加突现出来。不言而喻的是,肯定每种语言里都有针对名词各种不同关系的区别手段。但这样的手段千万不能总是被视为名词真正意义上的格。要是用这种眼光来看汉语,它就面目全非了。正如雷米萨本人在这个问题上也很中肯地指出的那样,情况恰恰相反,汉语特有的长处体现在它的系统不同于其他的语言,虽然也是这同一个系统使汉语缺少了其他各种各样的优点,使它作为语言和作为精神的工具来说要比梵语系和闪米特语系的那些语言逊色。汉语中的形式关系缺乏语音上的表示,这个现象不应该从单方面来看,还必须要考虑甚至重视这种短缺现象势必对精神产生的反作用。这种短缺现象迫使精神必须以更精巧的方式把形式关系与词结合在一起,但精神并未把形式关系直接置于词内,而是要到词中去发现这些关系。这些听上去不管有多么荒谬,我还是坚信,汉语恰恰是由于表面上看似毫无语法可言,才使得民族的精神能够培养出一种分辨言语中形式关联的敏锐知觉;与此相反,做过为语法关系确立表示形式的尝试但未取得成功的那些语言反倒使精神变得迟钝,并由于混淆了物质意义和形式意义而使语法含义变得不明。
汉语特有的这种结构很可能是来源于汉族在远古时期就已形成的语音特点:这个民族的一种习俗是在发音时把音节与音节截然分隔开来,同时语音缺少灵活变化的可能性,一个音对另一个音无法产生任何影响。内在语言形式的精神特点只有在这种感性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解释,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从粗俗的大众语言开始起步的。如果说汉族依凭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发明的知觉和敏锐、活跃、能够支配想像力的知性,能够对汉语进行哲学的和科学的加工处理的话,那么,也只能是沿着传统风格的道路进行这样的加工处理,也就是按照民众说的话把音分隔开来,但同时确认并细致地区分——去除帮助理解的重音、表情一类的辅助性手段——在更高层次的语言运用中明白地表述思想所要求的一切。不仅有史料证实,而且在汉语文字的图像形体中清晰可见但却为数不多的轨迹表明,对汉语进行这样的加工处理于很早以前就完成了。(www.xing528.com)
从一般情况来看可以断定,当精神开始升华为科学的思维,同时对语言也朝着这样的方向加工处理的时候,象形文字就根本不可能长久使用下去。理当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完全可以像所有其他民族那样,通过有区别的清晰发音而创造出一种字母文字。他们没有走上这条文字发明道路的原因却不难解释。由于汉语的口语从来不把音相互拼合在一起,所以汉语的音就不太需要具体的表示形式,听觉如何辨识语音的交织符,文字就怎样模仿这些交织符。从象形文字出发,而不以字母文字为方向,汉族人建立起了一个有高度艺术性和任意性的符号系统;此中的具体符号之间虽然相互无关联,但这种关联始终是理念上的,而不是发音上的。汉族和汉语的知性选择的方向不偏爱语音的变换,所以这种符号与其说是语音的标示,倒不如说是概念的标示;然而,每个这样的符号总是只对应于某一个词,因为概念只有在词里才能完全成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