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铭改编
相传早在唐朝时期,龙泉"洞宫山"隐居一位仙人,无名无姓,头发胡须长而花白,平生不着袍服,惟编槲叶为衣,人称"槲衣仙人"。槲衣仙人长年隐居洞宫山绝顶,终身在此修炼得道。宫头洞宫山脚有一棵参天古松,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形似仙鹤飞舞。槲衣仙人夜间在洞宫山顶修炼,而白天却时常端坐于古松树杈之上。忽有一日,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这槲衣仙人在古松之上化为一道白烟,腾空升天,然后不见踪影。当时县令将槲衣仙人一事启奏朝庭,皇帝认为槲衣仙人升天之处,乃国家祈天永命之福地,因而在此修建"奉灵宫"。
龙泉建成奉灵宫后,由道士吴应能主持,应能生于龙泉,仙迹奉灵,终身修炼,深得道术,经常使用道家符水为当地平民百姓治病,且手到病除,妙手回春,同时不收患者分文钱财。宋徽宗闻讯后,龙颜大喜,故赐号吴应能道士为"妙应先生",以示嘉奖。妙应先生在宫头奉灵宫修炼得道,施德济民,从而深得当地百姓称颂,并由此得宠于朝廷。
时至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秋九月,宋徽宗赵佶下诏,由朝延拨款出资拆建龙泉奉灵宫旧址,大兴土木扩建道家大殿。历时数载,至大观改元冬十一月,在龙泉原奉灵宫旧址上,兴建道场庙宇殿楼共有三百六十九间,其中建有钟鼓楼、藏经阁、道场大殿等道家庙宇建筑,设施一应俱全。赐道藏经四千五百五十一卷,并由宋徽宗亲笔御书"天宁万寿宫"五个大字,悬挂殿门。从此,龙泉宫头奉灵宫改名为天宁万寿宫,并且成为全国主要道教圣地之一。(www.xing528.com)
龙泉天宁万寿宫建成后,仍由妙应先生主持,妙应先生死后,徽宗下诏赐葬,并赐建香火院。相传后有道术者扬言妙应先生墓葬洞宫山西隅台山之阳,日后当出王者,宜速改。因此,妙应先生亲徒遂决定迁墓移葬,当打开妙应先生坟墓棺木时,只见妙应先生尸骨已化,棺内却有积水清澈见底,一条数寸长的金黄色鲤鱼活生生在棺内水中游荡,故而未迁,后人用铁环扭悬其棺于石梁。
后传说,天宁万寿宫至明朝时期数度失火,而被夷为平地,但宫头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