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邦的《大风歌》,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其感叹的本质其实就是选人和用人的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家赋闲月余,并有了一览《汉史》的时间和空间。更有甚,不看则已,一看忆昔抚今,感慨万千。
其中作为大汉王朝最波澜壮阔的一段发展史——汉武帝时代,之所以疆域版图能够得以大幅扩张,威名四海,本质在于汉武帝即位时期善于用人,兵多将广,名将无数。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还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以及一生没有打过败仗的常胜大将军卫青,可谓人物辈出,将星无数!
这一切在笔者读来,却似乎更能洞窥汉武帝刘彻实现雄图伟业的格局、权术和高超的相人和用人之术。对于我们现代企业经营而言,其内在规律往往有着惊人的类似,具备很强的借鉴意义!比如其中最为经典的点将之事,为什么汉武帝刘彻在与强悍的匈奴生死大决战时代,却选择出身低微、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和业绩、被人们普遍认为是靠姐姐卫子夫上位的卫青呢?
在当时汉朝的北部,有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特别是他们的骑兵,有着品性优良的西凉战马,勇往直前、富有狼性的彪悍骑射手,以及大无畏的骑兵“狼群”战术,等同于现代战争的装甲部队,在广袤的草原上纵横驰骋,来无影,去无踪,几乎没有遇见过对手。相对于匈奴的骑兵而言,汉人不善骑射,缺少战马,征战主力以步行军阵为主,且息兵养战数年,军队厌战。因此在强大的匈奴军面前,几乎一败涂地,甚至文帝率兵亲征,也差点当了人家的俘虏和人质!自此,汉军军中几乎人人“谈匈色变”,开始怕战、惧战,最后以充满屈辱的“和亲政策”,换来短暂的边境和平。
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匈奴屡屡犯境,烧杀掠夺,随心所欲,更加张狂,已经完全不把汉王朝放在眼里。恰此时,刘彻这个表面看起来纵情酒色、放荡不羁、贪图玩乐的大浪子,实则胸藏大志,有着一番不同于先辈的政治企图和大国野心!而要实现其雄图霸业,首先就必须灭掉北方的匈奴。因此,在他正式即位并掌控兵权之后,他决心要调整国策和国家战略,开始抗击匈奴。
但是,当下大汉,一方面相比于匈奴军队处于绝对劣势,另一方面内政和国力的强大也难以一蹴而就,加上满朝文武,除了飞将军李广和名不见经传的卫青,几乎都是激烈的反战派。不过,这样的一些内外不利因素,对于暗藏大国野心、洞悉汉匈两国优劣势的汉武帝来说,似乎都是小菜一碟,无关大局,都无法阻止他调整国策的信心和决心。他已经铁了心,要领导这个“谈匈色变”的国家,逐渐成为征服“匈奴”、四方来朝的大汉帝国!
那么,既然要调整国策,从过去的防御政策转变为对抗和进攻态势,汉军就需要一名对匈奴不惧战、知晓国家内外政治形势,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勇冠三军的旷世之才,来作为三军指挥统帅。当时,汉武帝的选择并不多,其他大部分将领怕战,只有飞将军李广是军中唯一不仅不惧匈奴,而且曾经跟匈奴有过军事冲突的将领。其勇猛善战、胆色过人,相传百步之内箭可射穿巨石,年轻时甚至在二十步之内两箭射死一只猛虎,是匈奴军中唯一敬重的汉军将领,也是从文帝开始二十多年来,天天盼着跟匈奴开战的汉军猛将!
我们知道,作为一代帝王,跟一个企业领袖一样,如何选好人、用对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那么,希望成就一番霸业的汉武帝,在整个抗击匈奴的战略大格局里面,是如何巧妙地相人和用人的呢?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汉武帝第一次正式向匈奴宣战,也是代表国家战略转向的一次象征性“小战”,却选了卫青作为四路兵马统帅之一,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也让资历非常深厚的飞将军李广当场非常不服气。好在汉武帝坚持,卫青为人又大度谦让,此事就算这么定了下来。李广和众将领心里暗想,汉武帝年轻不经事,此举可见其不够老练难成大事,且等着看他和卫青的笑话。
此次出征,没有预设的任何战争计划和版本,属于汉军主动出击,其本质就是汉武帝要向匈奴表明一种“从此向匈奴开战,汉匈不两立”的国家姿态。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一路出上谷,一路由公孙敖将军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一路由公孙贺将军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路由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
卫青首次出征,果敢冷静,深知汉武帝对于此战的战略意图和用意:与匈奴交战是一场“战略较量”,绝非一朝一战可分高下。因此,当下关键在于“首战必胜”,这样才能逐渐扭转汉军的士气和斗争的信心!其经过充分摸底和把控,深入险境,目的非常清晰地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掳700人,取得胜利,也从此揭开了“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
何谓“龙城”?即匈奴的朝圣地,因为匈奴军队是个马背上的民族,来无影,去无踪,龙城实则相当于匈奴的“首都”。另外三路,公孙贺无功而还,打了酱油回来;公孙敖折损七成;而一直主动要求跟匈奴开战的飞将军李广,出了雁门(今山西右玉南)果然如其所愿,碰上了匈奴的主力部队,于是英勇宣战,终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乘隙跃起,奔马返回,因此,也算全军覆没。
战争的结局当然也是出乎大家的预料,汉武帝通过这次“小试牛刀”的考试,更加明确了他对卫青的赏识和重用,以及以卫青为指挥重心的整个汉军将领体系的建立,为以后正确践行汉武帝的战略布局、完全击败匈奴奠定了正确的人事格局。
之后,卫青果然不负众望,在众人一次次的质疑声中出征,一次次地获得胜利,慢慢走向三军统帅的权力中心,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至此一生没有打过败仗,被后人尊称为“常胜大将军”。以至于后来的年轻小辈、天才名将霍去病,也没能出其右,更被赞誉为“帝国双璧”。
在这里,还必须再提提霍去病,他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在抗击匈奴的中后期,获得汉武帝刘彻破格重用,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而飞将军李广,首战之后一直不得志,未能得到重用。直至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后人有人说李广一生运气不好,在笔者看来,主要还是李广和卫青的人才类型不同,但是李广却没能读懂自己,多年来一直暗自计较汉武帝为什么只器重卫青,不重用自己,也看不懂汉武帝心中的雄才大略和对抗匈奴的战略格局。因此,在汉匈两族的战略较量中一直未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也不知自己需要扮演什么角色,结果勇猛一生却片功未立,又怎么能够立功封侯呢?
在笔者看来,汉武帝在对抗匈奴的大棋局里面,用人方略是非常独到也是非常具有战略格局的,这也是他为什么最后能击败匈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呢?
在年轻的汉武帝看来,或许在他的心中应该早就深知:两军交战,分为“战术型征服”(如地区歼灭战)和“战略型征服”(如大国战略对抗)两种不同的战争。不同性质的战争,则需要不同类型的军事指挥人才。因此,作为军事将领,同样也分为“战术征服型”和“战略征服型”两种类型的军事统帅。
作为当时汉军和匈奴开启战争的阶段,汉弱匈强,两军交战绝非一战能定输赢;因此,大汉跟匈奴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将会是一场长时间的,甚至长达数十年的战略较量;因此,要改变汉军的弱势地位,则需要一位同样具有战略军事眼光的统帅,从改变汉军的怕战心态开始,积小胜为大胜,稳扎稳打,循序推进,不能有失,逐渐帮汉武帝实现这一军事意图。因为一旦有失,汉武帝的内政外交,将全盘皆输,面临亡国灭种的国家崩盘风险。
作为善于察人的汉武帝,几经揣度之后,用人不拘一格,相中了卫青这位年轻将领,作为唯一的重要领军人选。而飞将军李广,则是个“战术型”军事统帅,汉武帝在以卫青作为稳住匈奴战局的重要操盘手前提下,大胆起用李广等勇猛善战、敢于冲锋陷阵的战术型将领,作为先锋或者前锋,是为以卫青为中心的整个军事战略布局,进行“设点打围”(如战区的“歼灭战”形式),以更有效地帮助卫青实现这一军事战略格局!
飞将军李广,实际属于“战术型”将领,除了骁勇善战之外,却缺乏卫青这种战略型军事思维,也无法统揽整个战局,纯粹只是勇猛好战,有勇少谋,所以只能为将,不能为帅。想当初,在汉弱匈强的战略压力阶段,要征服匈奴,如果只是好战,缺乏战略智慧硬拼,不懂得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不仅不能击败匈奴,还会将汉军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君不知,李广初次出战,遇见匈奴主力好战硬拼,最后导致一万精骑全军覆没!遗憾的是,李广在汉武帝整个军事大棋局里面,似乎自始至终,都未能读懂汉武帝对自己定位的良苦用心,反倒怀才不遇的心理一直占据主流,直到终其一生没有战功,未能封侯,也实属可惜。(www.xing528.com)
至于中后期汉武帝为什么再次破格起用霍去病?因为以卫青为中心的对匈军事格局,经过无数小战和几次大战的胜利积累,战略天平开始向汉军倾斜,汉武帝在战略层面已经看见了完全征服匈奴的希望和曙光。但是卫青的作战思维以稳健著称,从来不冒进,因此,全面击败匈奴的胜利来得太慢;而且,对匈作战已经旷日持久,虽然汉军在军事上获得节节胜利,但也对国力造成了很大消耗,国内已经出现了反战的声音。在这个时候,汉武帝大胆起用霍去病,目的不是要撤换卫青的兵权,而是在以卫青的稳健基本盘为基础和中心的前提下,通过霍去病这一个重要的军事棋子,加速整个战局的进程!
霍去病是个世间罕见的军事天才,他跟卫青一样,也是属于那种“战略征服型”的军事统帅;所不同的是,卫青属于“稳健操盘”型,而霍去病则为“急功近利”型。君不见,霍去病每次作战的时候,就像个十足的军事赌徒,每次大纵深的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都是充满了大胆和冒险;甚至在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而每次作战回来,霍去病领导的团队提满了敌人的人头,并且急着找汉武帝炫耀战功,其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是暴露无遗。这种风格的人才,能够对目前胶着的战局进行有力的“战略搅局”,非常符合汉武帝此时用人的境界。
卫青则擅长以战养战,从龙城大捷开始,每次交战以小胜为主,不贪功、不冒进,前期也不跟匈奴骑兵“硬碰”,通过不断“设计”和“设局”,不断地掠夺敌军的马匹和粮草,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从战略层面削弱了匈奴骑兵的作战能力,为最后一举击溃对手创造了机会和可能。这种战略征服思维,就像用钝刀子割对手的肉,开始对手不觉得什么,等对手会感觉到痛的时候,战局已经对他很不利,并且也已经难以扭转了。近代在股市有个形象的比喻,叫“温水煮青蛙”,有点同于此理。
作为卫青的军事对手,匈奴单于开始根本看不起卫青,并对汉武帝点卫青为将充满了嘲讽,因此,战略上非常轻敌。当然,这也印证了汉武帝的判断,匈奴是个有勇但无谋的民族。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单于开始感到卫青领导的汉军已经对自己是个重要威胁的时候,时机已晚,决定双方命运的漠北之战,此时正式开打!这个时候,汉武帝这个战略控局和平衡的高手,又及时加入了霍去病这张有力的“小王牌”,匈奴因此被完全击溃!
这场绵延了数十年的汉匈战争,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汉武帝的相人、用人和间接影响、掌控战局的高超水平,也跃然纸上,即使千百年来,也被世人所敬仰!
在现代企业经营上,其实对于企业而言,一样也分“战略型”和“战术型”两种思维和格局的企业领袖;而职业经理人,也有“战术型”和“战略性”两种思维和执行能力的操盘手。
笔者在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当不同类型的企业领袖和不同类型的职业经理人在一起成为搭档的时候,将因为这种微妙的组合的不同,而直接影响和决定企业的命运。笔者试着列出现实企业当中我们常见的各种“合作搭档”,以诠释企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命运,给大家参考。
(1)金钻组合:“战略型”企业领袖+“战略型”操盘手。
类似于汉武帝和卫青的这种搭档组合,企业既有战略格局,又有战术的灵活性。不仅每一个战术比较灵活,而且战术和战术之间能够形成积累,执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回头看,犹如一盘企业发展战略的大棋局。这种企业的组合,在行业已经比较少见,这种企业的搭档,如果是战略合作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笔者称为“金钻组合”,意为钻石和黄金在一起,而且可以互相战略加分。有这种组合的企业,往往是行业的一线梯队企业,能够影响行业的面貌和格局。
(2)黄金组合:“战术型”企业领袖+“战略型”操盘手。
如同李广思维的企业领袖遇上了卫青这样难得的战略型操盘手。这种思维的企业,往往因为一个操盘手的介入,而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为企业主缺乏战略思维和格局太小,如果不能够与操盘手实现“共荣式”发展,最终会让卫青式的操盘手弃职跳槽。我们在行业观察,那些能够短短几年异军突起,最后却只能保持三五年“阶段性繁荣”的企业,基本属于此类。当我们仔细打听为什么该企业突然没有大的发展,或者出现战略思维紊乱的时候,往往该操盘手已经早离职了。
笔者把该组合称为“黄金组合”,本质在于企业老板要想发展,则必须给卫青式的职业经理人提供平台,卫青式的职业经理人则负责操盘,如此能形成仅次于“金钻”之外的第二黄金组合!有这种组合的企业,能够成为行业的二线梯队企业,或者略差于一线梯队,介于二线梯队之上。
(3)银钻组合:“战略型”企业领袖+“战术型”操盘手。
这种组合,对于有战略思维的企业主来说,要让汉武帝封李广为三军统帅,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搭档组合。因为卫青式的操盘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个时候,企业主只有退而求其次,选择李广式的操盘手担任要职。对于这种组合,由于企业主自身是个战略高手,有一定的战略格局和眼光,因此,能够善用李广的强项,避其之短;并能够对操盘手的执行战术,进行战略优化和过滤。因此,笔者将其称为“银钻组合”。有这种组合的企业,跟“黄金组合”一样,能够成为行业的二线梯队企业,或者略差于一线梯队,介于二线梯队之上。
(4)白菜组合:“战术型”企业领袖+“战术型”操盘手。
有如李广思维的老板,再碰上李广思维的职业经理人。这种组合,企业经营没有任何战略可言,在行业也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企业很多,基本都是年营业额不大,整个企业和团队昏昏噩噩,过得云里雾里的,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可言。这种企业,如果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作为企业主,应该务实地寻找一个卫青式的操盘手,才能改变自己企业发展的困境和局面;而作为职业经理人,则需要找到汉武帝这种“战略型”企业舵手,并甘心在其门下当一名“设点打围”的专打歼灭战的棋子,自己的价值才能在更有效的领导平台上体现出来。
笔者把这种组合称为“白菜组合”,意指“互相减分”的企业搭档,行业的很多三线梯队以下的企业,大部分属于此类。
(5)白银组合:“战略型”企业领袖+“急功近利型”操盘手。
如同汉武帝遇见了霍去病,如果没有卫青这个稳健的基本盘作为前提,那么,汉武帝是不会让霍去病挂帅掌管三军的。因为,如果没有卫青作为前提,直接将霍去病推向前台意味着什么,大家应该都能洞悉其中的战略风险!
当然,在行业还是存在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企业,市场表现很大胆,很冒进,很激进也很有手段,这样的企业往往就是这样的组合。这样的企业,如果加分会双倍加分,如果减分则会加倍减分。因此,企业领袖多半要扮演类似于卫青这样的稳健角色,往往就能稳住盘面。但问题是在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很多企业主即使具有战略思维,但往往也是容易急功近利。所以,企业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能够跑得远,要能够以稳健持续作为第一前提,笔者将其称为“白银组合”。
(6)蟑螂组合:“战术型”企业领袖+“急功近利型”操盘手:
犹如李广这样的企业领袖碰见了霍去病这种“急功近利型”的战略操盘手。这种搭档,由于企业领袖缺乏战略思维和智慧,操盘手往往容易抛弃战略思维,更加变本加厉地急功近利和战术化。因此,笔者将其称为“蟑螂组合”,减分和失败的概率远远大于加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