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4,
No.1913
最近,吕丽萍在微博上以赞同姿态转发了一位牧师的反同性恋言论,随即掀起轩然大波,引来多位演艺界同行站队表态,无数粉丝跟着声讨欢呼对骂起哄。从对阵局势看,反对吕丽萍的声音占了上风,很高比例的网友宣称要抵制她的作品,金马奖评奖委员会也已取消了对她的颁奖邀请。
从这场纷争中,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这些年来文化宽容和多元化在中国社会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就在十年前,公开谈论这样的话题多半会引来异样的一片目光,人们对性取向之类的话题更多的是回避和躲闪,而同/双性恋人士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现在,无论哪一方,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立场上,都显得更加坦荡和自信。
文化宽容是市场经济赐予现代社会的一份厚礼,但同时,它也为我们构造了全新的生活环境,个人需要一些适应和调整才能充分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好处。在传统小社会中,所有人都相互熟识、知根知底,相互间的评价和交往是全方位的,生活的每个方面,从生产食物的方法、饮食禁忌、婚丧习俗、男女交往、家庭纠纷、哺育教养孩子的方式,等等一切,都被同一套伦理规范严密地包裹在一个系统中。
结果是,同一社区的社会成员之间,在习俗、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上趋于高度的同质化,个人在任何方面的违逆都可能使其成为反秩序和反社会者,从而遭受群体的排斥甚至惩罚;每个想融入社会的人都必须向这套规范袒露自己的每个侧面,接受其审视和约束,就像新党员入党时要向组织全面“交心”、并定期在组织生活会上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样。
今天已高度宽容和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其实最初也是这样的。清教徒在北美建立的早期殖民社会是十分封闭而不宽容的,私人的生活和思想随时面临着邻居和牧师的监督和审查,礼拜日教堂里的忏悔活动往往就是社区成员接受再教育的组织生活会。这种禁锢和压抑的氛围,也是后来促使年轻人逃离乡村涌入城市的动力之一。
现代大规模市场交易改变了这一局面。在传统社会,熟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易不是一笔笔单独评估的,而是被置于长期交往关系之中衡量。铁匠收一个徒弟和现代企业的雇佣关系完全不同,师傅所期待和要求于徒弟的,绝不仅仅是工作任务,出身、家庭背景、长辈关系、人品操守、甚至娶妻生子的安排,师傅都会关注、参与、甚至干预,这种长期关系的跨度甚至可以超越个体生命,延伸到长期家族关系和门户声望。(www.xing528.com)
而在现代市场社会,这些关系被多面化了,在每种非人格化的合作与交往关系中,对方通常只需要了解你的某一侧面:雇主关心你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银行关心你的收入前景和信用记录,商业伙伴关心你的产品质量和履约能力,教友和牧师关心你的信仰或品行,学术同行关心你的研究课题和学术观点,家人关心你的生活和感情状况,而玩伴们则关心你的品位和情趣。
人们仍在相互评价和排斥,个人仍受各种社会规范约束,但那个无从选择却笼罩一切的单一体系则不复存在了。现代人在不同的关系和圈子中遵循不同的规范,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对进入何种关系和圈子作出选择。而在每一个特定的场合中,现代人倾向于只袒露自己与该情境有关的那些侧面,而把其他方面包裹掩盖起来;同时,他们也懂得小心不去触碰和揭露别人的当前场合无关部位,这是现代的交往规范。
在一些怀旧人士看来,这既是一种人格分裂,或至少是虚伪的,他们会说,现代人都生活在面具之下。这么说不算错,但人格多面化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不也总是在公共场合掩盖我们的身体,而只在闺房密室中才向情侣袒露某些部位吗?假如这算是虚伪,那也是美好的虚伪,不分场合的裸奔反倒显得十分丑陋而无趣。
刚刚摆脱那套单一体系高压的人们,或许还来不及学会如何在新的规范下优雅而舒心地生活,在张扬个性和价值观、恣意放纵摆脱桎梏后的欣快感的同时,常常忘了随场合不同而作出适当的遮掩,于是我们便见到许多裸奔的场面。从道金斯对宗教界的肆意攻击到吕丽萍的微博事件中,都可让人感受到裸奔的不雅和难堪。
都市的社交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乡村或城镇少有的现象:两个已密切交往多年的朋友,可能从未去过对方家里,也没见过对方家人;共事多年,常相谈甚欢,却不知道各自有些什么业余爱好,或信仰何种宗教;每周相约打球的球友,在球场外从未见过面;亲戚之间亲情虽浓,却很少相互吐露政治观点;时而聚在一起大谈政治的圈子,倒可能压根算不上朋友。
在刚刚进入这种社会还不太适应的人看来,都市人情未免有点太冷漠,但实际上,正是这种适度隔离和冷漠,才造就了都市的文化宽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