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永字八法:书法讲义中的多方面含义与发展

永字八法:书法讲义中的多方面含义与发展

时间:2024-0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永字之思为何单取“永”字而标立“八法”?这又已进入楷书的范畴。一句话,永字“不方不圆”,已远离了篆,刚刚进入由隶到楷的期间。再到南北朝楷,犹存稍扁(方)之势;再到隋、唐,全成正方。北朝·《元诠墓志》南朝·王僧虔《乐毅论》从这些情况来审视,则独选“永”字作为“八法”之标本者,当有其多方面的含义。因此,似可推断,永字八法的概念,应在汉隶发展成为“八分”书的时期。

永字八法:书法讲义中的多方面含义与发展

(二十)永字之思

为何单取“永”字而标立“八法”?理由之一大约是:从它一个字中可寻出八种不同用笔之法,“八”是众多“方向”的代表数字(所谓“四面八方”“八方风雨”“八面玲珑”“八面威风”……诸语可参。更不待说“八卦”了)。

看来,取它的主眼是十分强调“分布”,而不求“面”——因为笔法并不止于“八”。

比如,它没有包括“肩”(如“口”字的右上角),方肩硬拐换笔法与篆书圆转弯拐已然大异其趣了,却不及表出。

又如除了“立钩”之外,“戈”字的斜挑与“儿”字的平挑,也不在内。

这似乎含有汉隶书并无钩挑的遗象。但它已有了“立钩”与“侧点”。这又已进入楷书范畴

一句话,永字“不方不圆”,已远离了篆,刚刚进入由隶到楷的期间。

我上文曾说,篆字是众画向一个中心点“拱抱”,即喻指笔意是内转而不是外拓。但此种喻辞亦不可“死看”。比如篆字发展到了秦篆(小篆),一个大特点是笔画多往下垂,即拉长了“奔”向下方,这当然不再是“拱抱”了。这与汉字的“造型”有关,看甲骨卜辞刻书,已发展为十分“规范”整齐,而字形为“长方”居多。这与古篆百姿千态的不同“个体”“象形”因素突出的结构法已大大不同。而小篆又从周篆变为“长方”体势。但一到隶书,却来了一个大“革命”——变为“横方”。篆字以“竖”为主的构法一变而为横画“挑大梁”的构法。

周·《毛公鼎

秦·《泰山刻石》(www.xing528.com)

然后,由隶到楷,乃归于“正方”——所谓“方块字”,实以此种字形为主体。

从秦篆到汉隶看二者构架体势的不同,除“曲”“拐”之弯与方之异姑不再论外,最显著的特点是篆以竖笔为“主干”,而隶以横画挑“大梁”。汉隶的横,特别加长了,竖笔相对变短。再到南北朝楷,犹存稍扁(方)之势;再到隋、唐,全成正方。而正方字形遂大大促增了“横平竖直”的视感——也容易让初学书法的幼童弄成“板”字“呆”形,与艺术难以结缘,此为一弊。

北朝·《元诠墓志》

南朝·王僧虔《乐毅论》

从这些情况来审视,则独选“永”字作为“八法”之标本者,当有其多方面的含义。

从迹象看,永字第一笔那样的点,竖末的钩,左下行的长而尖的撇,都不是汉隶所有的笔法,这些新笔法,只是到了三国魏晋之际,才显示出来。

因此,似可推断,永字八法的概念,应在汉隶发展成为“八分”书的时期。“八分”是汉隶笔致的一大“放纵”和“延伸”,“加强”、“突出”特点的一种“变本加厉”之书写新法。(注:或以为“八分”是汉隶的先驱,由篆变隶的过渡书态。本书不采此说,理由另见。)

隋·《龙藏寺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